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禅味闲话 华纯
彻夜未眠,写下这些痛心的文字。
半夜三更传来悲痛的消息,上海群友奚愉康因急性白血病不治,已撒手人寰。我一时惊愕,竟无语凝噎,一个活蹦乱跳的人,哪能这样不辞而别。前不久我因朋友圈长日不见他文字以为他微信号再次被封,便私信问候了一下。页面上能看到一个人浮游在大海上。底下一片空白。他也许预感到总有一天会这样离开。疫情的三年里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几乎到了言论被封杀的地步。这个世界上本来有他的一个位置,却被一再噤声,逼得他不断更换微信号,每一次总能起死回生。唯独这一次,再也没能起死回生的是他自己本人。
十多年前我和一些文友建立了微信群,这是一个以作家、诗人、艺术画家为主的泛文化圈,聚集一百多位在海派文化上多少有点名气的作家和知名人士。它不受任何意识形态和体制的约束,其影响和意义仅限于小众自由范围。所以坚持十年之久没有解散,最大的原因是群友趣味相投,三观接近。文来文往,至少是能保持一片独立精神的栖息地。然而不知不觉,随著大环境一点点变化,微信群的气氛渐渐变了。为保护群主和菜园群不至于全军覆灭,大家说话都非常小心,尽量避免踩雷,很难再像过去一样常常引起热烈的主题议论。那些有主张有见解的人,情愿自己承担风险,在个人微信号下的朋友圈说话。
康康就是这样的一位群友。我甚至没见过康康本人,他是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的文学硕士,曾在《上海文学》编辑部工作了好几年。后来单闯商海成为文化企业的老总。我在群里与他混得相当熟,了解康康是一个玩世不恭的顽童,他算不上是传统意义上的上海老克勒。平时言语犀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被人称作是上海的王朔。如此一副怼天怼地不加掩盖的性情,自然也得罪了不少人。我们几乎忘了他的真名,他满肚子是上海滩不为外人所知的糗事和八卦,即使是八卦,也有嫉恶如仇、火眼金睛的成分,以调侃、幽默来作为反抗的姿势。
他怼起人来,不论是谁他都是锋芒毕露。有人会骂他是文化流氓,而我这个局外人从他深谙中国文化历史的话语里却涨了不少知识。相对来说,他比起那些白日作孽的人渣,不知要好上多少倍,是从鲁迅这里继承了一些反骨的精神。
有一次,康康与海外一个女作家又怼上了。他看不惯那人捧出台湾节目主持人的一篇屁文来说事,话中带刺地说,那个主持人的文章肯定是上海柏阿姨代笔的,一般文化人写不出来,要面孔的人也写不出来。就像你以前转发的骂范冰冰的文章一样,都是上海广场舞大妈圈的文字。这里的常识谬误不是一般的历史知识的谬误,而是刻意的伪造。你现在把这种胡说八道颠倒黑白的文章到处传播,中国老百姓本来愚昧,肯定信以为真,那不是作孽吗?
这下惹恼了对方,双方开始唇枪舌剑,词穷的女作家狠狠丢下一句,建议你注销上海户口,注销中国护照,立即飞美国去,享受美国人对你如何张开双臂?康康更绝,你不要用话噎我,告诉你没有鸦片战争的大炮,你现在还是慈禧太后威慑之下的小脚老太婆。
我和群友纷纷劝二位休战,不要过激反应,康康一气之下就退群了。海外女作家感到面子上下不来,私自将争论内容转帖到其他大群,我作为群主,判断这行为很不妥,让一个有不同观点的人遭受外来风险是违背了群规。只能请她出群。很快,一个报复就来了,我的微信号遭人告密,被永久封锁。康康反过来呵呵一笑,不屑与之计较。他是见过了很多事,能看得透的人。当然他也不记仇,后来再也没有说起过此事。
我对康康的生平往事知道的还真不多,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在社会乱象丛生的现在,一个正常的微信群是否能以交流和聊天的形式在千山万壑中存活下去,我们先不予结论。但是谁都可以做自己,维护人最起码的尊严。有人说这几年走了太多好人、英才和有趣的人,康康是属于上海滩的一代人,今后少了他那些不依不饶的话语,该会有多么地寂寞。
真希望康康能从冥界里伸出头来还一个价,“我偏偏不死,看你到底怎么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