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居民存款破纪录 大家为何不敢花钱了
日期: 2023/02/18 16:33
来源:狐度
中国央行最新披露今年1月份金融数据,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去年四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这一比例为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

对很多人来说,居民储蓄规模大幅增加,相信不只是一种宏观经济数据,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尽管疫情步入尾声,经济修复加快,但很多人都不敢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地花钱了,相较于买理财、掏空钱包买房子,把钱存进银行成了更普遍的选择。

为了提振消费,扩大内需,这两天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喊话,表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很多专家学者也纷纷出招,总之,是想尽办法让大家肯花钱、敢花钱。

逻辑上当然很好理解。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它有着典型的乘数效应,一块钱的消费远不只创造一块钱的经济价值,所以疫情中很多地方都发放了大额消费券。如果消费低迷疲软,大家都畏手畏脚,只想着把钱存起来,这对经济恢复当然没有任何益处。

但也要看到,提振消费是为了促进经济回暖,更是为了让民众生活更有保障。消费提振是经济发展的“因”,何尝不也是一种“果”?一些专家学者语不惊人死不休,将经济问题都归因于民众不敢花钱,想各种奇招要掏空居民钱包、刺激消费,本身就是本末倒置了。

前不久,房企前高管、知名学者就建议,“百姓要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引发了广泛巨大争议。这种把刺激消费当成目的而不是手段的建议,其实恰恰是给经济回暖添堵。

为什么现在大家不敢花钱?为什么以前是从银行借钱,现在变成了想尽快把钱还回去(提前还贷)?说白了,还是对未来的经济、就业和收入水平,缺少一个稳定的预期。另一方面,疫情这几年,很多人的收入受到影响,出现了较大的波动,甚至出现断供的压力。所以为了应对未来的突发情况,把钱紧紧拽在手上,当然是更理性的考虑。

再者,现在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很多传统的理财增值手段,也出现了资产不保值的问题。比如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可能出现暴雷,房产可能烂尾,股市可能被套牢。

像互联网、教培等一些行业,这两年经历了残酷的转型阵痛,裁员频繁上演。这意味着,很多人的饭碗都不稳定了,一些公认的高薪职业,现在被打回原形。这种预期的破灭,也是消费决策更加保守的重要因素。

正因如此,专家们就不要无脑劝人花钱了。不管是偏好消费,不计后果、掏空钱包地加杠杆买房、买车,还是偏好储蓄,一分一厘,利息再低都要存起来,说到底都是在寻求安全感。前者是担心资产跑输通胀,想寻求更可观的增值,后者是担心未知风险,想手握充裕的现金流。

有句俗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花钱还是存钱的问题上,大家更保守、谨慎一点,不全是坏事,超额储蓄出现的背后,本身就是一种抵御风险的集体选择。试想一下,假如继续维持靠高负债、高杠杆撬动消费,尤其是房地产等行业的消费,何尝不是在增加行业泡沫?何尝不是在放大金融风险?

所以,消费是无法简单刺激起来的,在谈论经济修复时,也不能仅仅把消费不振,当成一个不好、甚至带有负面属性的原因来看待。经济回暖要靠消费拉动,但促进消费反弹,更需要良好的经济环境。搞好经济,安定信心,消费自然上来了。

尤其是要不断优化市场环境、营商环境,善待民营企业,让民营企业能更加充分地释放其吸纳就业的功能。就业稳了,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稳了,他们才会对未来充满信心,有稳定上升的良性预期,到那个时候,不用发愁大家不敢花钱。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7/20106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