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浙江文化观察:日本“一休哥”的书法里藏着什么?
日期: 2022/11/19 15: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会!”耳熟能详的“口头禅”源于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是中日青年人普遍的回忆。

  近日,“一休哥”原型——日本室町时代禅师一休宗纯的书法真迹,来到浙江杭州,掀起一波“回忆杀”。

  作为纪念浙江省与日本静冈县结好40周年的活动项目之一,由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静冈福井事务局、日本静冈县日中友好协议会联合举办,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为承办媒体的“青山行不尽3:唐诗之路中日艺术家作品特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幕,展期至11月26日。

  有两幅书法作品成为展厅“明星”,即明末清初高僧费隐通容的《春秋五十仍寿图》和日本禅师一休宗纯的《窗收梯叶众书滋,钵拾松花午爨香》,两幅作品首次携手展出。

  在日本室町时代以及之前的镰仓时代,禅僧们创作了大量的汉诗文,一休宗纯创作的汉诗浸润着浓厚的汉文化因子。费隐通容,则是隐元隆琦的嗣法本师,后者所传播的黄檗文化在中日交流史上具有崇高地位与丰富价值,近年来更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化文明互鉴,是本次展览的主旨。”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专职副馆长姜玉峰表示,两幅作品,超越时空,以小见大,见证着中日两国文明互鉴的悠久历史。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用四个字,来形容他首次见到一休宗纯作品时的心情——见字如面,“书法最能呈现出一个人的书写状态以及真性情。”

  从一休宗纯的书法里,读出了什么?高世名认为,一休宗纯的书法作品,能感觉到此人至情至性。

  他从诗中读出:窗外绿荫拂动,绿色随着阳光透过书房,也“透到”书上,似乎书也变得滋润了起来;用松花烧火做饭,仿佛饭钵中也弥漫着清香。“这是一种亲近自然,自如的生活状态。”

  自鉴真东渡,晁衡、圆仁远行,盛唐以来,中日文化交流可溯源千年之上,遣唐使节渡海来华者络绎不绝,中国文化、艺术得以东传,其中唐诗就是最为璀璨的文化珍宝。

  高世名说,唐诗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资粮,它塑造着两国文人艺术家的情志与灵魂,开启了无数世代跨越山海的唱和与酬答。有唐一代,无数文人在山水间烟云供养,在路途上出入行止,形成一条唐诗之路,演绎出无尽的文华。这条唐诗之路从塞外到长安、从江南一直伸展到一衣带水的日本,融会到日本文化的深处。

  一休宗纯生长于日本室町时代,晚于中国唐朝约四百年,在他的诗中,让人自然而然“读”出了亲切,与当下国人读唐诗的感觉并不“违和”,同时也“读”出了源源不断的中日交流气息。

  不止于一休宗纯的书法,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管怀宾认为,日本曾派大批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唐文化,“这也可以理解为,中日艺术家在对于艺术与自然的感知途径以及诗性的意向表达方式上,彼此间并存交叉。”

  如日本艺术家松尾芭的俳句“蕉江户十秋送流光,反指他乡是故乡”与中国诗人张九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创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韩天雍认为,基于未来,中日两国艺术家可以携手唐诗的研究与传播,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东方文化崭新的一面。

  管怀宾还建议,中日艺术家以唐诗之路为精神载体,以中日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底蕴,共溯历史文脉,以新的艺术表现方式诠释东方山水的诗性美学与文化内涵,凸显诗路文化的世界性精神义理和文化创新的意义。

  可见,日本“一休哥”的书法里,不仅藏着中华传统文化,更藏着两国人民交流互鉴的历史实证,还可以成为新时期唐诗之路的注脚。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19999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