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子浪
经常会看到一个论调,不离婚主要是为了孩子。
我承认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走到一个屋檐下开始一段婚姻生活,是要有磨合,忍让,各退一步的觉悟,从而成为真正的夫妻,战友,同士,成为孩子合格的父母。
有爱,有情,有交流的夫妻及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当然是最好的了。但如果是已经冷漠的,有出轨,背叛,甚至Dv,冷暴,语言暴力,而无爱,无话,无情的关系,很多人还在口口声声在讲,要为了孩子维持婚姻关系——我觉着这完全是借口了,讲这种话的大多是为了自己而已。
一个女人,如果足够独立(包括精神上的),有可以维持生活的收入和工作,有无畏前路的勇气,怎么可能忍耐这种不堪的婚姻关系呢?
人生和青春怎么可以消耗在一些无意义的人和事上呢?
这种关系,我看不到任何所谓的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处,只是你又没钱,又没工作,又没勇气,又不努力的托辞而已。
无需大富大贵,我努力工作着,尚可养活自己和孩儿们,给他们寻常的生活,给他们母亲的爱情,给他们足够的自由。
结婚是为了幸福,离婚也是。
儿子弥和亲友芳贺君一起去图书馆学习,弥说:妈妈,给我钱买中午饭,我想吃海鮮丼。
我说:多拿点钱,和芳贺君一起吃吧
弥欢快的和大亲友的芳贺君搂着肩膀出了门。

这个小孩儿从北海道回来了,我和前辈正坐在沙发上聊天,沉浸在余韵里,弥还没有从兴奋中醒过来。他趴在沙发上,头向上仰着,给我和前辈讲他的北海道旅话,函館的夜景,海鲜的美味,坐新干线移动时的趣话,住在酒店和朋友们玩的时候的快乐,在盛冈向东北地震的牺牲者们献花时的悲哀。
非常喜欢在家的弥,我本来担心他homesick,但结果却完全没关系。
弥说:真想再住几天。
给了他几万日元,好像也没花太多,买了一堆土特产。给他的大大大大亲友的芳贺君和大提琴老师买了“白色恋人”,给还互相不说话的哥哥买了哥哥喜欢的生巧克力,给我和前辈了薯条。
虽然哥哥在弥面前扮演高冷不肯吃,弥出门后,冲上来,三下五除二吃只剩两个了。
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芳贺君立即约好了在图书馆见面,把土产给了他。
何其所幸,弥有这样一个随时陪在身边的挚友,从弥开始拉琴,听弥拉鋸一样的琴声,依然赞扬鼓励弥(连我这个当妈的都听不下去了)。弥低落时,买来弥非常喜欢的水果,总是很温和地陪伴着弥。
当然,弥也对芳贺君很珍视。
这干净的笑颜如弥的内心一样,无比的纯粹,无比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