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日本女作家中岛惠“我与中国及创作”讲座纪实
日期: 2022/07/17 18:42
7月16日,由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 暨南大学日本学院 、《中文导报》共同主办的文学系列讲座的第二讲,是特别邀请日本女作家中岛惠女士前来进行了“我与中国及创作”的讲座,受到了前来参加讲座的听众的热烈欢迎。



中岛惠女士是一位新闻记者,因为多年从事与国际方面特别是与中国关系方面的报道和研究工作,对中国以及在日华人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见解,非常注重于每个普通人的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是一位在日本有着广大读者的中国问题的研究者和人气作家。

讲座的一开始,中岛惠女士先为大家介绍了她出生在山梨县的一个离富士山很近的普通人的家里,她说她之所以现在成了现在的自己,完全是出于一次偶然。那时,她还在上小学,有一天,她在电视里看到了一个叫做《长江》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深深地震撼了她,她从影片里看到了遥远的一个叫中国的地方。

这部叫《长江》的纪录片是日本音乐人佐田雅志先生在1980年—1981年中日关系正常邦交的年代,一个人倾尽财力、精力,担任片子的制片人、导演、主演,是从长江的入海口一路逆流而上,并回溯长江发源地三江源,而拍的一部记录长江沿途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珍贵纪录片,(佐田雅志为此创作了主题曲《生生流转》),影片长达 2時間28分。



对于日本歌手佐田雅志,现在的年轻人大概已很少人知道。但在80年代,却是非常有名的一位明星。他1952年出生于日本长崎,自幼学习小提琴,1972年与吉田正美组成grape民谣二重唱小组,翌年发表首张单曲《雪の朝》,开始走红。1979年推出的热门歌曲《関白宣言》,唱片销量超过150万张,也风靡华语地区,即风行一时的《男子汉宣言》。后来他不仅唱歌,也写歌,写小说,拍电影,所以他的传记向来有歌手、作曲家、小说家、电影明星等诸多头衔。他出演的《北国之恋:1998时代》1996年获得第1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配乐提名。山口百惠的名曲《秋樱》也出自他的手笔,刘家昌的《我家在那里》经他翻唱为《桃花源》,在日本红极一时。1980年9月,他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个人演唱会,次年又莅上海演出,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开演唱会的日本歌手。

当时中央电视台筹拍长江电视纪录片,缺乏资金,佐田雅仁得知此事,不仅全面协助,由佐田企划社出资出设备,又从日本拉来10亿日元的投资,并且由佐田雅志自任监制、主演,并创作和演唱主题歌《生生流转》。


1981年11月记录片《长江》在日本公映。1983年8月,25集纪录片《话说长江》由央视热播,达到40%的收视率,创中国电视纪录片之最。



但大多人不知道的是,为拍此片,佐田雅志为此付债28亿日元,并且为此在他人生中近30年的岁月里,开了四千多场演唱会,才在2010年偿清这笔巨额债务。

  网上,有看过这部片子的人说,“在时隔40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这样的片子时,除了感动及感谢佐田雅志先生留给中国观众这样珍贵的视频之外,也为他长达30多年的还账生涯感到愧疚……””

“他走了我一直渴望去走的长江回溯之旅(虽然很遗憾他没有走进青海),他在片子里用纸把自己走过的长江沿途城市一一标注出来:上海、南京、芜湖、安庆、岳阳、九江、鄂州、武汉、荆州、宜昌、白帝城、酆都……沿着长江的水道逆流而上,将沿途自己看到的风景和遇到的人都收录在镜头,多么美妙的旅程,多想回穿进那个时代跟着他去走那样的旅程。”

“佐田雅志镜头里的长江沿途多么有魅力,那时候中国刚从文革的浩劫里走出来,镜头里的中国人因为当时没有强制灌输严重的仇日情绪,对于佐田雅志这样从日本过来沿长江一路而上的穷游青年除了好奇之外,就是本分的包容。可能是因为没见过摄影器材,他走到哪里,哪里的他镜头里的长江沿岸居民都围绕着他,充满对未知世界极强的探索欲。”

“感谢佐田雅志先生的《长江》,他为我们留下了还未被三峡大坝淹没的三峡的原风景……”

也有人说“要是他知道自己接下来会背负需要用30年才能还完的巨债,佐田先生当年还会再拍这部片子吗?

1980年,中国关闭了几十年的国门因为改革开放而与外面的世界有了联系,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第一个向中国伸出了援手,中国与日本的文化经济交流也多方展开,那时,佐田雅志来到中国。他沿长江而行,辗转上海、江苏、湖北、四川等地,拍摄了大量的珍贵影像。为了保证画质的清晰度,佐田雅志坚持使用35毫米的电影胶片来拍摄,而长江沿岸城市林立,胶片耗费巨大,共用了113万英尺的胶片,才完成了拍摄……

对于奔流不息的长江来说,这些画面记录下了中国的历史变迁。今天再看,尤其珍贵。
一部《长江》,成为了中日文化交流历史中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一个章节,意外的也成就了记者和作家的中岛惠。

中岛惠女士在介绍了那些在上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家喻户晓的一些日本的影片和电视剧之后,非常感慨万千地说:“上个世纪的80年代,是中日非常珍贵的一段时期,那时候后的友好无论是官方倡导还是民间交流,都真诚和友善……”

中岛惠女士大学主修中文,在大学时通过交换留学在北京大学留学。毕业后,进了报社做记者,因为她,所以在工作中,关注与中国有关的消息和报道就成了她主要的工作,那段时间的记者生涯,对她以后的写作非常有帮助。后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她自己的中文水平和更多的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的民生,她还去香港中文大学留学。“1994年去香港中文大学留学是我那时想要选择一个能比较客观的研究中国问题的地方,所以那既不是中国,也不是台湾,在香港的三年也让自已从那以后看问题的视角都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变化”,她说。

中岛惠女士1996年从香港回日后,就作为一个独立记者用她自己的视角和观察书写有关中国和中国人的书,累计至今已出版了各种单著14本,合著2本,还一直在日本经济新闻以及各种杂志连载,她在2012年出版的《中国人エリートは日本人をこう見る》(中国的精英这样看日本),是她亲自采访了中国的100位80后和90后,以他们对日本的认识和思考,对中日关系,领土问题,历史认识问题,中国的反日教育问题等等方面做了研究和思考,同时对这些80后和90后所接触到的日本的动漫文化以及所受到的一些影响等等做了客观的考察和研究。
 
“这本书因为很受欢迎,已经再版了7次”,她说。

中国在这40年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作为触角敏锐的作家本人,也非常感慨,“变化的实在太快了,我现在一年写一本书都无法跟得上呢!”

最近,中岛惠女士的书从『なぜ中国人は財布を持たないのか』(2017年10月)、『日本の「中国人」社会』(2018年12月)、『中国人富裕層はなぜ「日本の老舗」が好きなのか』(2018年2月)、『中国人は見ている。』(2019年12月)、『中国人のお金の使い道』(2021年1月)『いま中国人は中国をこう見る』(2022年3月)等视角,为日本人和日本社会介绍了她所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研究和调查,给日本介绍了一个发展着和变化着的中国和中国人。

很多读者给她写信说,“感谢你为我们介绍了一个客观的真实的而且多是普通的人们的生活和社会……”

“社会是由一个一个普通的人所组成的,是这些普通的人支撑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运转,中国是这样,日本也是这样,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都在书里注重普通人们的想法和生活的原因”,她说。

在互动和交流时间,很多人对中岛女士说,希望她今后也多写一下在日华人的生活和情感,华人们在日本生活多年,不同于国内的中国人,也与生活在其他海外的中国人不同,所在国的生活和文化,也一定会对华人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发生影响的……中岛女士也对这一点非常赞同。

我们衷心期待中岛女士有更多的著作问世。(文:弥生,照片由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提供)
2022年7月17日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20/19856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