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海上寻梦
日期: 06年09月2期

  □宇海
  这个题目实际上被无数的文人墨客做过了。自上海开埠以来,也有中外无数闯海人用实际行动探求过了。上网去查一下吧,都多多少少留有踪迹的。
  梦永远存在,无论古今。
  如今,每天不仅在媒体上那些俊男美眉的喧嚣里,还都可以在沪上人们的匆匆步伐和脸色中看出:美丽又实在的梦,大家正为你紧忙著呢!
  东京的朋友们,特别是上海出身和跟上海多少有些瓜葛的,告诉你们,目前在上海,寻梦的队伍,已经扩大到1700万!超过亚洲任何一个像样的城市,甚至在全世界也屈指可数。
  这不是过去上海人喜欢的无所事事的“轧闹猛”。紧凑的脚步声交叠著鼠标点击的“的的”声,你在这里的每个角落都可以随时听见。
  是人过多了吗?不,还没有感觉到人挤人。或许稍有现代素质的人再无心思去光顾那些没有生产性不出价值的事。一句话,不具将来性的无益之功在这里已处处遭人唾弃。
  到处都在规划著,到处都在发展;天天都有变化看到,时时在动!动!动!包括这块土地上的寒衣脏脸的民工们,包括这块土地上的留著长发或髯须的艺术家。
  大家都在辛勤劳作著。不仅是外表和虚象,更是心态。是感觉得到的一种精神!上海其实是在这一层面上彻底变了。
  不同时代的寻梦者都会说:上海已经不是从前的上海了。但在张爱玲的世界里,上海是老洋房里的故事;在周而复始的上海早晨里,还是围绕老洋房的故事。其他如在子夜,夜半歌声或或许有关的雷雨里,依然是老洋房中心。那种象徵,从来就是整个海上的一个虚幻但又让人恋恋不舍的美梦。像上海的老音乐厅,从中虽然生发出过各种变奏,但却没有时代的华章。
  今世纪的上海,其实是彻底变了。1700万人里面,正在生龙活虎地活跃,从语言到思维都是以过去所谓纯正的上海文化为标准的,那种过去的骄傲的上海本地人又有多少呢?有人估计不足300万了。街上,电车,餐馆里,他们的身影,他们的比例不足1/5了。因之,上海的一切全变了。
  老洋房依然在,而且还会被以现代意识保存得更好。但街上,职场流行的,早已经没有了上个世纪的过多痕迹。包括30年代的十里洋场和历代延续的沪上的虚荣和优越感。风习不似当年。这是我回上海不到半年首先感觉到的。
  海外的老上海,特别是在外一呆20、30年的,再回来,虽然或许耳边乡音依旧,但其骨子里却完全不一样了。上海的人、上海的哲学被变革或脱胎换骨了。
  大家骨子里不再老洋房了。虽然形式上有时还复古得过犹不及,那仅仅是一种真正的怀旧优雅,和眼前手下正在做的事是清楚地分开著的。
  例如经常可以看到的现象:有老外们喜欢故意找老洋房住在其中。但我早已经嗅出,那里面其实没有任何人文意义上的新意。上海早就不仅仅以她的街景、建筑,而且更以她的新颖的作派和价值观,超越了老洋房,真正地更加全中国化了。苏州河开始集纳百川了,也许这样反而更加加速了上海的新世纪的国际化。依然如故的,似乎只有我办公室窗前黄浦江的流水。但她的颜色也变了呀!
  这种价值观是一种宽松加和谐,务实又竭诚于新潮的自由空气,只要你做,就有收获的大环境保障,现代服务精神的普及,等等。而这,是近年来由新、老上海人,即1700万人共同创造的。多么伟岸又让人舒快的事件啊!
  异国他乡的游子们,特别是在日本的“留”学生们,上海应该是更加人性化生活的所在,是你的事业的起始点。
  也许你在这里跟在东京一样一无所有,但你在这里会拥有一份公平,一份自由自在,享受一种精神,一种新的哲学的惠顾,没有比这更加重要的了!
  目前,至少还有9条地铁线在同时规划建设,为了不远的梦幻2010年。为了那一天,1700万人不显多,各卫星城镇也正方兴未艾。要做的事很多很多!
  其实在异国他乡,说不定你每每会感到虚度年华。每当此时,就跺脚回来吧。
  这里有宽阔的胸怀加之一种全新的人文精神在等待,等待你们来寻梦追梦圆梦!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1975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