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张岩松:新时代海外华校如何转型升级
日期: 2022/01/16 00:34
作者简介

张岩松,百廿侨校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校长,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国侨办首届世界华文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海外十人之一)、国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球华校联盟倡议人、上海市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校外导师,《华文学苑》编委会委员。长期从事海内外华文教育工作,作为国侨办外派教师在横滨山手中华学校连续工作5年多,主编《横滨山手中华学校百年校志》。曾任北京华文学院华文教育处副处长,国侨办《汉语》系列教材编写成员。曾先后在多个海外华文教师、华校管理者培训项目中授课。



从2020年2月开始,人类正共同经历着新冠疫情的劫难和挑战。全球疫情和百年变局同期交织,给全球华校出了一张考卷:“海外华文学校应当如何生存和发展?”回顾近两年来的艰辛摸索,我们给出的答卷是:海外传统华校要想生存发展、转为危机,必须要主动转型升级。百廿侨校横滨山手中华学校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杀出一条血路”,走出了一条有中华学校特色的转型升级道路。希望以此文抛砖引玉,向大家汇报,为全球华教同仁提供借鉴与思考。

一、何为新时代

当今社会,各种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不断发生着变化,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新时代已经到来!可是,从海外华校的立场该如何解读新时代呢?这是海外华校转型升级的前提依据。作为海外华教从业者,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解读新时代。

(一)驻在国立场

华侨华人长期生活在海外,华校也立足于当地,所以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从驻在国的角度分析新时代。我校123年始终在日本办校,目前日本社会对新时代的解读是5.0社会。1.0社会是狩猎社会即原始社会,随着铁器和农具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进入了2.0社会即农耕社会,而蒸气机的发明把人类社会推进了3.0社会,即工业社会。随着电脑和网络的广泛使用,人类社会步入了4.0社会,即信息社会。5.0社会的含义即超智能社会。目前,人类应该处在4.0社会向5.0社会过渡的时期。

(二)祖(籍)国发展

我们的祖(籍)国——中国正在飞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我们海外华侨华人作为中华儿女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同圆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要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顺势而为。

(三)全世界范围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数字化、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华文教育也不例外,也不能例外。海外华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尝试进行以下一些具体措施:教师办公无纸化、学生信息电子化、学校评价数据化、学校活动网络直播、电子教材智能化、家校联络多媒体化等等。

(四)后疫情时代

疫情按下了新时代的快进键,使新时代加速到来。后疫情时代并不是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爆发,人们的心态或各行各业的业态都持续受到影响,实际就是从after到with的状态。其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成为了常态,“以不变应万变”策略难以应对生活和工作的变化,人们要不断地挑战、持续地创新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

  汉语和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推广的民间渠道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华文教育将成为中国语言与文化海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民间力量。我们华教从业者就要抓住这一机遇,打好侨牌,讲好华教故事。这既能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能在充当文明互鉴交流桥梁的过程中,拓展华文教育发展的国际空间。

二、转型升级的前提

目前,不少华教界国内外学者都在谈华校的转型升级,但是谈论“如何转型升级”的前提是要先回答好“目前是什么型,什么级”这个问题,也就是要在梳理历史,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拥抱未来,否则就是无根之木,令人疲于奔命。

传统通常是指世代相传的思想、文化、道德、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传统是华校的宝贵精神财富,应当积极继承,主要内容有三方面。

一是史料存整,编辑好华校的历史。包括各时期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材采用、年间活动、校舍设备、学生人数、历代教职员等。

二是以史为鉴,总结好历史经验教训,总结时代发展规律,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三是提炼升华,提炼好长期办校过程中形成的非物质文化精神。始终坚守,初心未改,历久弥坚是什么;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是什么。

我有幸用时两年,编辑了横滨山手中华学校的百余年校史。详细梳理了百廿侨校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华校发展必需借助中国伟大飞跃东风的经验,形成了新时代办校要有“团结-挑战-创新-引领”心态的认识,基本明确了百廿侨校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我荣任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校长后,与我校理事长一起将历代先贤传承的精神概括为32个字的“华侨精神”:勤劳奋斗,自力更生;团结互助,诚信守则;敬祖爱乡,善邻友好;包容开放,进取创新。我们认为,华侨精神就是海外华侨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华侨在海外生存、生活、工作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也是我校历代学生、家长、教师共同的价值取向。“华侨精神”是我校百廿载历久弥坚的根本原因。

三、转型升级的方向

转型升级的前提主要是关于如何对待历史的,但是我们还需要明确转型升级的方向。展望未来,我们要回答“转型升级要向何处去”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个方向其实从教育在社会中产生以来就没变过。无论是各国的国民教育也好,海外华文教育也好,作为教育,其根本任务始终是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在新时代华文教育的方向便是,培养出符合智能化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时代世界公民。

未来,人类社会将是信息技术复杂混合的社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作用同期交织,社会各行各业都将要转型升级。华文教育,尤其是传统华校,如果还用老一套方法办学,培养出的学生能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吗?所以,如果不积极主动地拥抱新时代,必将很快地被时代淘汰,华校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四、转型升级的“四步走”

华校转型升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四个子工程。

(一)心态意识的自我革新

1.从被动到主动。我们要克服出现问题才去解决问题的短视眼光,要有主动出击、前瞻预判的思维。这就要求华校领导者勇于担当、敢于选择、善于判断。

2.从挑战到创新到引领。新时代有新挑战。面对挑战,躲避绝非上乘之计,首先要挺身应战。无论是仓皇应战还是有序应战,首先要敢于应战。其次应该创新驱动发展,以“敢为天下先”的意识,在更大的视野和全球格局内看待新时代,这样才能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创新之路。第三要不断学习,华校领导者本人学习的同时也应带领团队不断学习、自我挑战,形成引领新时代的态势。新时代是通过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不是墨守成规、亦步亦趋得来的。

3.从自助到共助到公助。纵观我校百廿校史,自力更生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面对疫情,海外华校要先自己想办法,自己做大做强,不能有“等靠要”的心态,即自助。这之后,才是抱团取暖,取长补短,横纵交流,即共助。最后,等待国家或政府的救援和救助,即公助。三者的顺序不可颠倒,这也是海外华侨华人在异国他乡生存发展应有的普遍心态。

(二)现状和理想状态测定

1.明确目前现状(AS-IS)。一定要对历史有清醒的认识,即明确现在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节点,是在高峰还是低谷,是徘徊不前还是高歌猛进。搞清楚现状,还要客观分析目前的组织形态、业务流程,最好有第三方评价。

2.明确理想状态(TO-BE)。华校的理想状态可能是模糊的,但是在华校领导者的脑子里一定要有大致的发展方向。笔者在回顾我校疫情对应时,对华校的理想状态有过这样的描述: 教师团队分工合作、步调一致、团结互助、逐步成长,学生们朝气蓬勃、团结友爱、精勤向学、关注社会,家长们理解关注、互动支持、与校共进、家校共育,华侨社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乐捐助学、产学合作。

(三)短长结合的目标规划

1.明确时间段。笔者在描述华校发展愿景时提出过这样的指导方针:看十年,谋三年,做一年。也就是说短期目标最好设为三年,长期目标最好设为十年。华校领导者要不断提高预测未来的能力,因为我们要培养出十年后、二十年后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材。

2.明确大方向——“华文教育+”。上文提到目前各行各业都会面临着转型升级,大方向和潮流是电子化、数据化、网络化、AI化等。我们应该建立“华文教育+”的概念和意识,今后将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在华文教育领域,“华文教育+互联网”“华文教育+大数据”“华文教育+ICT”“华文教育+AI”“华文教育+5G”……为华文教育插上迎接新时代的翅膀。所有的华文教育同仁可能非常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建议传统华校要建立适合自己的专家咨询委员会。

3.明确行动纲领(road map)。有了目标就要制定出符合华校实际情况的、可实际落实的行动纲领(road map)。主要包括做什么(what)、谁做(who)、什么时候做(when)、做到什么程度(how)等因素。

4.明确小大之别与整体方位。原则是“大事着眼,小事着手”,也就是要有更高的格局、更广阔的视野来对待每件事,而且还准确地知道每件小事在全局范畴内属于哪个部分、哪个阶段。

(四)组织机制的落实保证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转型升级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在于人。要有组织机制的保证。组织就是工作团队。转型升级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如何改善组织形态,使新的组织能符合转型升级的具体要求。机制就是工作流程:各部门之间是否明确分工的范围和配合。业务流程应尽量可视化。

五、转什么型?升什么级?

谈转型与升级还需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转什么型、升什么级。更为基础的问题是华校有哪些型?有哪些级。

目前,按照一般认识,海外华校按照学制可以分为:周末制、全日制、半日制;按照是否纳入住在国国民教育体系可以分为:国民型、非国民型;按照经营性质可以分为:公益性质、盈利性质。新时代背景下,以上分类可能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各自边界可能会模糊,具有复杂混合,互相融合,多元开放,协动共生的特点。同时,华校也应该主动突破自我,跨界创新,这样才能在多变的时代里实现生存、发展,也才能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以上没有讨论学生指导、教材编写、师资培训等海外华校的具体业务,而是统观全球华文教育的整体业态,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了“新时代海外华校如何转型升级”这一时代问卷。谨供全球华教同仁借鉴。谢谢各位。

作者:张岩松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20/19618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