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诺贝尔奖候选人、“光催化之父”藤岛昭率团队加盟上海理工大学引舆论关注
日期: 2021/09/04 11:22
中文导报讯 近日,日本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候选人、“光催化之父”、东京理科大学前校长藤岛昭教授携研究团队加盟中国大学,该消息引起中日两国舆论关注。

9月3日,日本科技大臣井上信治在内阁会议后对记者称:(对于藤田教授移籍上海理工大学),感到了非常大的危机感。他表示,日本的研究力走低已经说了很久了,优秀人才对国家的成长是不可欠缺的存在,需要通过确保充分的研究经费,完善研究环境,让优秀的研究者能够在日本继续研究下去。

藤岛昭率团队加盟:标志性事件

据上海理工大学官网8月31日消息,藤岛昭教授及其团队聘任仪式于30日举行。仪式上,藤岛昭院士表示,非常感谢上海理工大学的接纳,使自己及其团队有幸成为上海理工大学大家庭的光荣一员。他将带领团队尽快熟悉新的环境,与学校相关科研人员一起在光催化相关研究领域及产业发展做出好的成果。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在仪式上表示,为更好支持藤岛昭院士团队的发展,为相关研究工作搭建平台,学校依托新组建成立的材料与化学学院,计划成立相关的光电材料和光催化方面国际性的研究院,并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日本《每日新闻》9月2日报道,“光催化”领域权威人物、数次获诺贝尔奖提名的日本著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岛昭已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报道提到,藤岛昭是“光触媒”的发现者。伴随着资金与经费不足等原因,日本国内学术研究环境逐渐恶化。报道称,与产业竞争力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其顶尖学者“出走”中国,堪称是日本“智慧流失”的标志性事件。

《每日新闻》称,上海理工大学预计将围绕藤岛昭新建研究所。中日两国学术交流相关人士还透露称,新研究所的设立及运营费用目前正朝着由上海市政府和上海理工大学共同出资的方向开展准备工作,资金规模预计将为数十亿日元(折合数亿人民币)左右。

“科研经费不足”是近年困扰日本研究者的问题。2004年,日本大学的法人化改革,导致国立大学直接从政府财政获得的经费大大减少,日本大学的部分研究项目出现了不确定性,而青年学者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近年,日本青年学者来华搞研究已屡见不鲜,但各研究领域中顶尖学者到中国大学来开展研究事业却较为少见。此次藤岛昭携研究团队全职加盟中国大学,堪称中日学术界的标志性事件。

藤岛昭教授其人其事:光催化之父

公开资料显示,藤岛昭生于1942年。1967年,进入东京大学的藤岛昭与导师本多健一共同发现了二氧化钛单晶表面在紫外光照射下水的光分解现象,即“本多-藤岛效应”(Honda-Fujishima Effect),开创了光催化研究的新篇章。1971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86年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2003年,藤岛昭从东京大学退休,担任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席一职,同年他还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09年,他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2010年至2018年3月,藤岛昭担任东京理科大学校长。

多年来,藤岛昭是日本诺贝尔奖获奖呼声很高的科学家之一。藤岛昭的研究领域是光电化学,被誉为“光催化之父”。上世纪50年代发明半导体之后,出现了半导体电化学领域,但是直到1972年藤岛昭等人发现“本多—藤岛”效应,这一领域才拓展为光电化学。

藤岛昭论文发表的第2年,即1973年10月16日,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人们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清洁能源。藤岛昭的研究成果,不单单对于资源短缺的日本是利好消息,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信息。文章一经发表便被广泛关注。

2012年,藤岛昭荣获“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他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了6000次。一位汤森路透的工作人员说:“在科学界,一篇论文被引用1000次以上已是非常稀少,像藤岛昭先生这样被引用超过6000次的论文完全是史无前例的。”

光触媒从发现至今已近50年,而真正进入实际应用不过10余年时间。虽然光触媒在新能源应用方面未得到真正发展,但光触媒在环保、空气治理方面的应用却大放异彩,这一特殊的效应在自清洁材料、空气净化等许多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日本新干线的列车上,装了光触媒的空气清新剂,虽然有吸烟车厢,但从来不会有烟味。”

“在日本,几乎所有的手术室都用了光触媒技术。瓷砖、地板上都有光触媒,只要有光线,表面细菌都可以被杀死,成为无菌手术室。”

“目前有专家正在非洲肯尼亚做实验,用光触媒技术来捕捉蚊子,减少疟疾。”

“东京银座的资生堂本部,高大的白色建筑,瓷砖上始终是干净的,因为在建筑表面涂了透明的光触媒膜后,不会着灰,而且下雨之后,水滴也不会沾在上面。东京大概有1万多座大厦都使用了光触媒涂层。”

“美国空间站的空气净化,用的也是光触媒技术”

被誉为“光催化之父”的藤岛昭,曾在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中登台,与中国观众分享光催化的应用知识。他提到,如中国国家大剧院所使用的光催化自洁玻璃可以让其表面永远保持清洁、透明的光催化涂层可以使镜子不产生雾气、甚至光催化还可以用在空调过滤器中来分解甲醛等有害气体。光催化最新的应用竟然是用于疾病治疗,由藤岛昭研发的光催化捕蚊器已在疟疾肆虐的地区开始使用。

近年来,中国大学在理工科方面实力“突飞猛进”,引起日媒关注。8月15日,日本《现代商业》杂志发表标题为《中国大学在“工科专业排行榜”上突飞猛进,超越已退出制造领域的美国》的专栏文章,援引英国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表的最新世界大学排名数据,认为以前美国大学占据各项排行榜的榜首,如今中国大学已能和美国大学并驾齐驱。具体到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大学排名来看,中国大学独占鳌头,相比之下美国大学几乎没了踪影。

藤岛昭与中国缘深缘浅:培养了3位中国院士!

藤岛昭与中国已结缘40年,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各国留学生。在与中国持续交流的40年间,藤岛昭培育了38名中国留学生,其中包括江雷、刘忠范、姚建年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创造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他在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交流方面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更因此荣获2019年度的中国政府友谊奖。

藤岛昭与中国的关系密切,体现在三个方面:交流合作、培养人才、学习文化。

自上世纪80 年代,他平均每年来一次中国,与中国的科学界展开密切深入的交流。他的足迹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北京纳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光催化净化环境工程技术国际研发中心……

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的江雷作为中日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进入日本东京大学藤岛实验室深造,师从藤岛昭教授。江雷在藤岛昭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令人刮目,博士毕业后,他被导师藤岛昭推荐到日本科技厅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先是担任高年薪的专任研究员,后来是主管“光电界面相变控制”的课题组组长,一干就是5年。如今的江雷,已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中心首席科学家、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院长。

藤岛昭指导过的中国学生还有刘忠范(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纳米科技岗位”长江特聘教授)、姚建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金明(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可谓“一门三院士,桃李满天下”。设立在东京理科大学的“光触媒国际研究中心”是藤岛昭工作的地方,他说:“现在研究中心每年都有留学生前来学习交流,中国学生一年有3-4 人,他们都非常努力地做研究。”

藤岛昭教授对于中国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引用论语中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来表达自己对科学研究的乐趣与坚守;他引用中国谚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强调勤奋努力的重要性;他把中国古典名言积累起来,与牛顿、爱因斯坦、法拉第等西方学者表达同样思想的话对照起来进行学习。“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大家再等两个月,我的书就会出来,我认为这会是我非常得意的作品。”藤岛昭说。

藤岛昭教授对很多东西有好奇心,然后对真正感兴趣的一件事用尽了全力。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27/19444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