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日华作协举办“平成时代的女性随笔”讲座
日期: 2021/08/04 14:16
2021年7月25日下午,日本华文作家协会(以下简称“日华作协”)利用ZOOM网络平台,成功主办了一场题为“日系随笔创作谈之二:平成时代的女性随笔”的文学讲座。此次讲座由日华作协女作家房雪霏、黑孩和唐辛子主讲,她们以女性视角回顾了各自在平成时代的随笔创作历程和经验,三位学者评论家张益伟、黑伞和张石先后做了精彩点评。讲座主要以一讲一评的形式,分三组有序进行。《留学生新闻》副主编、日华随笔作家龙丽华主持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日华作家协会会长王海蓝做了简短发言。她代表协会欢迎大家通过网络参与讲座,并对日本中文台Trip7.tv的合力协办及总编姚远先生的大力宣传和《中文导报》的后援支持,致以衷心的感谢。海蓝会长强调日华作家协会是旅日华人的文学园地,呼吁更多爱好文学的人士积极参与和关注。



主持人龙丽华。

讲座的首位主讲者是作家房雪霏。她先播放了自己在2017年秋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访时制作的一段录音,别开生面地展开了创作谈。房雪霏分享了自己告别2019年、致谢平成的种种人生感悟,她认为平成三十年是其人生中最丰富的三十年,虽远离故乡,她却在内心找到了自己心灵的故乡。房雪霏重点讲述了代表作随笔散文集《日常日本》,她表示全书60多篇文章大多是她二十多年生活中的日常,是在没有刻意写文章的感觉中写下来的,“写的是日常,写得更日常”。房雪霏谈到自己在日本抗癌和治病的经历,认为一场病给她打开了看日本的又一扇窗,她感慨地说:“活着的最好状态,就是每一天每一刻都在各自的日常里,只有日常才意味着安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拙著记录的内容,如果对读者认识客观的日常性日本社会、乃至日常之于人生的重要能有所帮助,我会感到非常欣慰。”房雪霏对生命和创作的肺腑之言,让讲座的听众无不动容,纷纷在ZOOM上留言“致谢”和“感恩”。



房雪霏

其后,学者张益伟对作家房雪霏的创作进行了高屋建瓴的点评。张益伟把房雪霏的《日常日本》看作是“爱与痛”的见证,也认为是法国社会学家列斐伏尔提出的“日常生活诗学”理论的一种实践。他指出,“房雪霏是通过各种看似琐碎却毛茸茸的生活流写作,呈现出平成时代日本人以及华人的生活,大多作品题材展示了身与心、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体现了华人落地生根、在地化写作的特征”。他还指出,“不为创作而创作”, 这种非功利色彩是房雪霏创作心态上的明显特征,认为房雪霏文字有温度、有质地、简洁干净,而且丰富多彩的作品主题使随笔具有可读性。但同时张益伟也期待房雪霏在未来的创作中进一步突破个人生活题材的局限,展示更为开阔性的视野,还要加强深刻性。

第二位主讲者黑孩,近年来她的小说作品呈井喷状态,但她也是一位出色的散文作家。黑孩在讲座中首先谈到随笔与散文的不同,认为随笔写的是真实的见闻和感想,是体验加知识加感想加思考,而散文写的是内心的模样,是对内心真情实感的整理。她认为自己很少写随笔,而倾向于散文创作。黑孩早在1991年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过散文集《夕阳又在西逝》,1993年再版,2020年该社又出版了黑孩的散文集《故乡在路上》。著名作家汪曾祺曾对黑孩这样评述:“黑孩是有感觉的,有新感觉的。她的感觉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代客观为主观,代物象为意象;把难以言状的心理状态转化为物质的,可触摸的生理状态。感觉是一种才能。”但黑孩却表示,“好的散文不容易写”,她坦言道,近来地球的变化超出了她的想象,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生活方式上都进入一个大的转化期,而自己还没有做好对于这种变化的心理准备,对她来说,近来“散文创作变得太沉重,不敢下笔”。黑孩最后指出,在当今的自媒体时代,在巨大的写作和阅读空间中,散文以其真实性、直接性、感染力成为最有传播时代声音的一种手段和力量。但她凭借自身的阅读经验,认为散文作为一种包罗万象的文体,只有写得好,才能跟时代产生最密切的联系与共鸣。



黑孩

随后青年学者黑伞对黑孩的创作做了精彩点评。黑伞认为黑孩的写作从自身的体验出发,视角集中,语言丰富平实,其随笔和小说有很强的互文性。她由此总结出黑孩创作的三大特征:一是极强的主观性,她指出黑孩善用强大的第一人称视角,在随笔创作中不惮于敞开自己,并抱着坦诚的态度,既不曲意营造也不刻意隐瞒,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自然的个人化倾向。二是深刻的自省意识,她认为黑孩作品通过不断地自我剖析,自我审视,将人性的复杂和幽暗表现得淋漓尽致,并指出黑孩的散文写作也和她的小说一样在心理层次上具有纵深感,在情绪表达上具有丰富性。三是独特的空间感受,她认定黑孩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总有着许多特殊感受,才使得作品充满了空间感,黑孩作品中的人就是“空间意义上的人”,空间内化为人物内心世界的一部分,处于外部的现实空间最终导向“心”的内部空间,使之成为作品中那些“空间中的人”所要面对的最本质的场域。

作家唐辛子是本场讲座最后一位主讲者。首先她一边展示近年来自己出版的著作,从《唐辛子IN日本 : 有关教育、饮食和男女》(2010)、《日本女人的爱情武士道》(2012),到 《日本式中毒》(2016),再到译著《樱花创造的日本》(2021),一边讲述自己随笔写作的历程与经验。唐辛子以日本著名的三大随笔《枕草子》《方丈记》《徒然草》为例,谈及随笔和散文的不同,她主张随笔不应被算作散文的一个分支,而是独立的一种写作类型。她认为随笔不只是议论、抒情、表达见解,还能记录当下与现在,随笔是一种基于现场主义的 “考现学”写作。唐辛子告诉大家,“考现学”是日本建築学者、民俗学研究者今和次郎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针对考古学而来的。这种“考现学”类型的随笔,跟小说和散文不一样,不是天马行空的创作,而是基于事实的记录。它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需要不同角度的思考能力,需要理性与冷静,要去除情绪化。由此,唐辛子认为这种基于生活体验、生活观察而进行的考现学类型的随笔,它的意义就在于为今后的人们提供靠近真实的历史资料。



唐辛子

旅日知名媒体人、学者作家张石就唐辛子的创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张石回顾了平成三十年间华人创作的几个阶段以及自己创作所经历的文化冲突,他以此作比较,指出唐辛子从最初育儿题材的创作开始便抛去文化冲突,作品中始终贯穿着文化融合的姿态,而且上升到一定高度来比较中日文化的异同。张石还以《日本式中毒》书中的若干作品为例做了具体分析,他认为唐辛子在日常所见所闻的书写上,表现出她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到位、深刻并能融入其中,而且融入度把握得很好。另外,张石还谈到唐辛子的文笔幽默,充满智慧,语言又贴近生活,充满亲切感。



讲座最后二十分钟是互动阶段。诗人金蔚和散文写作者仲萱怡,先后向三位主讲者提问了一些日常写作中的困惑和疑难,唐辛子、黑孩和房雪霏分别做了针对性的解答。日华作协理事王景贤也谈了对三位作家作品的认识与理解,并简单讲述了对本场讲座的感想与看法,她表示感动于房雪霏文字的生命力量,感慨于黑孩对时代的敏感,感触于唐辛子文字的幽默和对日本文化的不即不离。

日华作协于6月举办过“日系随笔创作谈之一:平成时代的我们”,是由日华三位男性随笔作家主讲,显然本次讲座与之遥相呼应,通过三位女性随笔散文作家谈,展现出日本华文随笔创作多彩的一面,再次给旅日华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文学交流机会。敬请大家期待日本华文作家协会今后更多更精彩的文学讲座!
(日本华文作家协会供稿)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20/19401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