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因突发天气状况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事件中,172名参赛选手中21名遇难,超过10%的死亡率,引发了人们对运动项目安全性的深刻思考。
为何倡导“生命在于运动”的健康跑步项目,会变成现实版“死神来了”?哪些体育运动项目危险系数最高?他们之中有哪些不为常人所知的安全隐患?
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共举办1828场次规模赛事,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参加人次达712万。而未参加马拉松的跑者更是远不止这个数字。
2020年,国内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如此庞大的运动群体,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体育背后潜藏的风险了如指掌。
就以跑步这件小事为例,我们从小跑到大只把它当作一项锻炼方式,但跑步过程中不仅可能受到跌伤、扭伤等物理性损伤,还会有运动过量引发的猝死,或极端天气诱发的各种意外事件。
而跑步仅仅是诸多运动中意外死亡风险最小的项目之一。跳伞、蹦极、拳击、赛车......许多听起来酷炫的运动都吸引着追求刺激的年轻人。美国每年跑步发生意外导致死亡的100万人里才有1例,而最危险的“定点跳伞”每60个参与者中就有1人有概率发生不幸。
国内一些极限运动爱好者也是时刻在走生命的钢索。比如抖音上曾经做过武打演员的吴咏宁,曾经尝试在各种高空建筑上去拍短视频,并自称为“国内无任何保护,极限挑战第一人”。然而在一次拍摄中,他身体不适仍依然坚持,过程中由于体力不支,意外失手,坠楼死亡。
普通人的一次危险尝试,也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去年,一名男子在黑龙江某滑雪场初学滑雪,原本在初级赛道玩,但他觉得没意思便去了中高级赛道,结果由于根本不会滑雪,缺乏经验和技巧,滑下后摔倒身亡。
诸如此类对运动项目的危险性和自身条件判断失误导致的严重后果,总是令人无比惋惜。那么,对于热爱运动的你来说,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安全隐患?
在黄河石林越野跑事件之后,我们失去了21位优秀的跑者,他们之中有跑圈大神,有残运会冠军,有刚刚结婚的新娘......生命损失不能单纯用数字去计算。我们不断反思,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后果,悲剧又是否可以避免?
近年来,为了鼓励全民运动,打造城市影响力,各种跑步赛事被当作成本最低且最有效的宣传方式。但赛事的泛滥带来的却是质量的下降:敷衍的安全要求、简陋的应急设施和不走心的组织安排,都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死亡的外在客观原因是高山恶劣天气导致的人体失温,而究其主观原因,则是因为主办方规划的不专业性,没有将冲锋衣规定为必备装备,并且没有在赛道沿途设置足够的补给和急救人员。
虽然我们无法去规避客观的意外,但做好充足的预防措施,却能够将意外带来的伤害最小化。尤其是运动能力强的年轻人,不能仗着自己身体条件好而忽视任何准备工作。不管是赛事主办方还是每个参与者,都要敬畏自然,谨慎对待一切体育项目可能的危险性。
为何倡导“生命在于运动”的健康跑步项目,会变成现实版“死神来了”?哪些体育运动项目危险系数最高?他们之中有哪些不为常人所知的安全隐患?
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共举办1828场次规模赛事,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参加人次达712万。而未参加马拉松的跑者更是远不止这个数字。
2020年,国内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如此庞大的运动群体,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体育背后潜藏的风险了如指掌。
就以跑步这件小事为例,我们从小跑到大只把它当作一项锻炼方式,但跑步过程中不仅可能受到跌伤、扭伤等物理性损伤,还会有运动过量引发的猝死,或极端天气诱发的各种意外事件。
而跑步仅仅是诸多运动中意外死亡风险最小的项目之一。跳伞、蹦极、拳击、赛车......许多听起来酷炫的运动都吸引着追求刺激的年轻人。美国每年跑步发生意外导致死亡的100万人里才有1例,而最危险的“定点跳伞”每60个参与者中就有1人有概率发生不幸。
国内一些极限运动爱好者也是时刻在走生命的钢索。比如抖音上曾经做过武打演员的吴咏宁,曾经尝试在各种高空建筑上去拍短视频,并自称为“国内无任何保护,极限挑战第一人”。然而在一次拍摄中,他身体不适仍依然坚持,过程中由于体力不支,意外失手,坠楼死亡。
普通人的一次危险尝试,也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去年,一名男子在黑龙江某滑雪场初学滑雪,原本在初级赛道玩,但他觉得没意思便去了中高级赛道,结果由于根本不会滑雪,缺乏经验和技巧,滑下后摔倒身亡。
诸如此类对运动项目的危险性和自身条件判断失误导致的严重后果,总是令人无比惋惜。那么,对于热爱运动的你来说,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安全隐患?
在黄河石林越野跑事件之后,我们失去了21位优秀的跑者,他们之中有跑圈大神,有残运会冠军,有刚刚结婚的新娘......生命损失不能单纯用数字去计算。我们不断反思,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后果,悲剧又是否可以避免?
近年来,为了鼓励全民运动,打造城市影响力,各种跑步赛事被当作成本最低且最有效的宣传方式。但赛事的泛滥带来的却是质量的下降:敷衍的安全要求、简陋的应急设施和不走心的组织安排,都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死亡的外在客观原因是高山恶劣天气导致的人体失温,而究其主观原因,则是因为主办方规划的不专业性,没有将冲锋衣规定为必备装备,并且没有在赛道沿途设置足够的补给和急救人员。
虽然我们无法去规避客观的意外,但做好充足的预防措施,却能够将意外带来的伤害最小化。尤其是运动能力强的年轻人,不能仗着自己身体条件好而忽视任何准备工作。不管是赛事主办方还是每个参与者,都要敬畏自然,谨慎对待一切体育项目可能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