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李昌禹
2019年40件、2020年73件——这是中国全国政协过去两年的年度重点提案数量。这些重点提案,是从那些反映党和政府亟待解决、人民群众普遍要求改进的问题,对推动工作有重要作用并具有较强可行性的提案中遴选产生的。过去一年,重点提案的覆盖面更广了,督办层次更高了。
创新提案督办方式,完善督办协商规则,强化督办质量导向……过去一年,不少全国政协委员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提案提交更方便了,机制更高效了,质量更上乘了,督办更有力了。这些无不来源于全国政协提案工作的不断创新。
“建议关注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寺的保护”“建议设立中国艺术史博物馆”“建议尽快出台抢救年迈艺术家作品和藏品的政策”……2020年11月27日,一场提案督办座谈会在国家文物局开得火热。现场督办的是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3237号提案,内容是进一步加强中国优秀文化遗存与文化遗产保护。提案人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杰。
与以往的提案督办形式不同,这次提案督办座谈会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邵鸿率队,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邀请高杰等10多位政协委员、提案者代表,直接走访提案承办单位国家文物局,进行现场督办。
根据2020年最新修订的《全国政协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年度重点提案的督办方式除了委员视察、重点提案督办调研、提案办理协商会、重要提案摘报外,还将“走访提案承办单位”明确作为一项提案督办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委员在提案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反映工作和调研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建议,承办单位也能了解提案答复是否真正得到委员认可,促进办理成果得到有效转化运用。各方在彼此互动中,实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类似的提案工作创新,自去年以来,全国政协还做了不少。例如: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建立疫情防控提案“快速通道”;修改重点提案的遴选比例,从1%左右提高到了1.5%左右;首次由全国政协主席亲自率队到地方开展重点提案督办调研并召开现场督办协商会;全国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督办重点提案基本形成惯例,成为常规动作……
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全局性工作。提案质量关系着委员履职水平,提案办理成效关系到制度优势能否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通过推进提案工作创新,不少政协委员反映,提办双方对接更顺畅了,提案办理成效更显著了,“冗长繁复、答非所问”的提案答复明显减少,有力推进提案工作提质增效。

2019年3月4日,在经济界别分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王嘉/人民图片

2019年12月12日,浙江省杭州,一次专题协商会上,政协委员们抢着发言。宋健浩/人民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