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谢凌洁: 伊甸园与女性原罪、歧视论
日期: 21年03月2期

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
【东瀛荷风】“国际三八妇女节”专辑征文
(比利时)谢凌洁

读过《旧约》的人知道,亚当是万能主以尘土按着自己的模样造的,当神意识到亚当的孤独时,他从他腹腔里抽出一根肋骨造了夏娃。从圣父创造夏娃的初衷还有夏娃和亚当的关系,可以明确夏娃的身份属性:她是亚当的伴侣——一个神造人类的衍生物,一个本源上不平等的跟随者,而后,她是该隐、亚伯、塞斯等人的母亲。

作为亚当的妻子,夏娃的称呼,从词源就能看出她的承载和不寻常,它来自希伯来语单词Hawwah的谐音:ḥāyâ,活着,与闪米特人语的词根ḥyw近似,从而有了生命之源的意思,另外,希伯来语的夏娃和亚拉姆语“蛇”的读音也相似,由此,蛇和夏娃难以撇清关系。作为宗教、神学层面上指向最为频繁的象征物,蛇的诠释变得极其广泛,正面的一极,它是原始力量、宇宙力量、深层智慧和伟大奥秘的象征,被誉为古老腓尼基民族的美人、生命之泉的守护者、永恒的不死之身,负面的一极,它是欲望、诱惑、凶狠、侵略、破坏、深不可测的阴谋者和邪恶者的代名词,它是满怀智慧与奥秘的深渊之灵,诡秘凶残的大地王后,爱可成就,恨则不计后果地摧毁一切。正是居于二元对立的特性决定了蛇的双重性本质,这种特性尤其被广泛指向于双子座的典型特征:雌雄同体。
纵观各民族宗教和神话,会发现蛇崇拜是普遍现象,比如古希腊神灵如阿尔忒弥斯、赫卡忒、珀耳塞福涅等神祇,他们身体里都住着蛇,那始于耻骨,沿着脊椎盘缠交织直抵脑门的双螺旋之蛇,自古就是炼金术士和犹太神秘主义者倾其一生的着迷之物。

作为亚当肋骨的产物,夏娃从“被创造”的源头上就出现了不平等了,既然神用泥土罩着自己的样子造出亚当,为什么他不以同样的方式也就是以一团泥土造出夏娃而要从亚当腹腔的侧边抽出一根肋骨来造她呢,这显然是神对于人类性别的偏颇了。因为这一点,导致了人们对夏娃作为“人类”在概念定义上的理解产生了误会或说歧义,认为夏娃不是神造的,被排斥在神的家族之外,这种观点显然是忘记了神在创造之初的那句宣言:让我们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所以,哪怕神没有像造亚当那样,从地上揉起一团泥土搓成他自己的模样并往泥人的鼻孔里吹起成就夏娃,那根来自亚当腹腔的肋骨在他手里必定也是按着他的模样创造夏娃。

居于以上背景支持,作为人类之母的夏娃,显然饱含了极其广泛而复杂的意蕴,和她的启蒙者蛇彼此相当。伊甸园违背神的旨意而偷吃禁果正是出于对蛇启智的勇敢实践,她遵从了自己好奇的天性和求真意愿,对于那个神禁止吃甚至连触摸也会死的苹果,蛇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说法,那就是吃了那个果子不仅不会死,而且会和神一样知善恶而眼睛变得明亮。显然,比起神不加解释而倍显专横粗暴的禁令,蛇带有启示性质的提议不仅显得友善新鲜而且要有价值得多,而她似乎天生喜欢这种友好且带有启蒙色彩的交流,她天生好奇并怀有强烈的求知意识。至于蛇的说法是否真实,本能的意识和反应驱使,势必使得她以实践去求得结果,而这种实践恰恰符合她冒险求真的勇敢天性。



对于连带亚当“受连累遭审判而与夏娃一起被驱逐”的失乐园事件,愤怒的矛头指向了夏娃,人们认为夏娃是人类罪恶的根源,是她把原罪引入了人类史,原因是,她不仅自己偷吃了禁果,还诱引了亚当的坠落。实际上,夏娃没有诱惑亚当,她没有使出任何举动诱惑他,她只是把自己率先吃过的苹果递给了亚当,而亚当毫无疑义,就也吃了。其实,亚当起码有两个理由不吃那个果子,一是,出于对神旨的遵从,其二,对死的惧怕。可是他吃了。亚当在整个事件上的顺从被动,凸显了他毫无主张的平庸,反而言之,夏娃恰恰成了她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回过头来,在波及命运更变的这个事件上,夏娃并不后悔,她也犯不着后悔,在希伯来社会,帝国一词Kingdom最能解释一个父权主宰的世界里女人所处的荒凉尴尬,她的被驱逐不过是生命本源上的宿命。

实际上,相比夏娃的遭遇,新约中的另一人物——抹大拉玛利亚——的境遇更能诠释古巴勒斯坦父权统治之下的犹太社会对女性之不公。如果说夏娃的被流放是因为违背了神的旨意,那么福音书时代抹达拉玛莉娅在基督教社会又是如何遭致扭曲、边缘化和乃至消解磨灭的呢。来自新约的记录,抹大拉的玛莉娅是个被多种恶魔肆虐的女人,在耶稣为她施法驱魔以后,她成为耶稣的门徒并深得耶稣信任。四福音书记载的大事件中,有两个充分表明抹大拉的玛莉娅是耶稣基督的忠诚门徒,一是,在耶稣被罗马人抓捕并受审判的过程中,耶稣的门徒怯于承认自己和耶稣的关系,甚至门徒中的领袖人物彼得如耶稣语言有三次不认耶稣,在耶稣扛着十字架自漫漫苦路到钉十字架的现场,他们竟消失无踪,独有她悲伤若绝地跟随陪伴;其二,被钉死的耶稣从十字架移下后,是她为耶稣清洗血肉模糊的身体并送到岩石的洞穴安葬,而后,她因为惦念而前往探望,发现坟墓是空的,震惊无比,随即见到复活返回的耶稣——这应验了耶稣曾经和她说的话:你会是我的见证人。她火速赶去告诉彼得等人,却没人相信她,他们认为耶稣和所有正常的生命一样已然终结,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们。而福音书告诉我们,之前耶稣已经在他们面前预言,下来罗马人会对他进行抓捕、审判并把他钉上十字架,而他会复活并返回他们当中。可见,他们的反应远不是她所期待的。然而,当耶稣闪耀着重生的光芒、焕然一新地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才明白她的见证是那样真实而神圣。实际上,耶稣明示过作为他门徒的条件,抹大拉的玛莉娅才是他合格的门徒。诚然,她一如夏娃,天生敏锐,勇敢,具有强烈的直觉和智慧,是个善于思考具有个人主张的女性。
众所周知,耶稣受审判、钉十字架和复活是《新约》的核心内容,而这些内容涉及的事件里,自始至终几个门徒都选择逃逸和回避,他们的表现之所以这样,是对耶稣信靠的不坚定、是在信念前的怯懦质疑,甚至背叛,如犹大。由此种种,可见只有她对耶稣信念的坚定和忠诚,她对耶稣教义的传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四福音当中的形象如被马赛克化般的虚化、模糊、扭曲甚至消灭了呢,这里原因不少,首先,自古历史都是胜利者所写,恰好男尊女卑的犹太父权社会,如四福音的著述者记录成书,其次,更是重要起源,也就是说,抹大拉的玛利亚不过是夏娃的放大版,所谓女性原罪论,实际上源自愧于承认自己懦弱无能的亚当们,源自父创的伊甸园。




作者简历:广西人,居比利时。鲁迅文学院2000年作家班学员。鲁迅文学院2009年第11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企业管理专业。90年代初,由于家中巨大的变故,她滋生以游历和文学治疗并寻找自己的迫切,终于在1999年辞去工作11年的金融部门,开始长达近10年的流浪生活。她喜欢历史,宗教,神学,人类学等,对古典主义情有独钟。作品散见于《北京文学》《小说界》《上海文学》《十月》《花城》《长江文艺》《中国作家》《大家》《时代文学》等期刊,部分被《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转载。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辫子》、长篇《双桅船》及散文随笔集《藏书,书藏》等。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19197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