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债券先生”的财富哲学”
日期: 06年08月2期

  前不久,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人称“香港债券先生”的李永权告别了他服务了9年的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揭开了其人生的新篇章。作为见证了香港过去20多年债券市场发展的先驱,他对于香港零售债券的贡献、独到的致富哲学以及对于读书的深刻领悟,都让人津津乐道。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李永权一家4口从内地来到香港,为了改善生活,他努力读书,终于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取得了一张改变命运的入场券。上世纪60、70年代各种文化思想的冲击,加上对探讨社会和人生的兴趣,使他决定选修社会学。而越战结束后,美国大学多将奖学金发给越南学生,因此他大学毕业后,无法拿到奖学金到美国留学,这令他感到发展受阻,任职助教几年后便辗转其它行业,最后成为一名期货经纪人。
  李永权回忆自己的发展历程时说,“1980年,我刚开始入行,以为拿著大市走势图表翻一翻就会发达,然而炒期货就好似赌博,结果输光了20万元的积蓄,那时候我刚结婚,这个教训真是深刻。”输到手无分文,李永权从头开始,努力工作,并做足关于投资方面的功课,逐渐收复失地。
  1995年,李永权获选为香港资本市场公会首位华人主席,1998年更是首次为香港按揭证券公司成功以新颖的发行机制发行零售债券,其后机管局、地铁、“五隧一桥”也成功发行债券,令香港的债券市场逐步形成。李永权成为拓展香港债券的先驱,也为他赢得了“香港债券先生”的美誉。
  在香港,关于债券有这么一段著名的描述:债券向来是上层阶级必有的资产,风险相对比股票低,若一个人的投资组合一半是股票,一半是债券,则可“富过三代”。一半股票一半债券也是李永权目前的投资组合,白手起家的他有自己的致富哲学,“一个人端正做人的态度,再努力,自然会走出一条路。股神巴菲特说得很对,为子女留太多钱,只会剥削他们在争取成功过程中的乐趣。”李永权表示,并不打算留给子女过多的金钱,会把全部积蓄募捐给有需要的团体。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出了自己对于发达的理解,“初入行,我渴望发达,但渐渐地,当我在中环见到有钱的人和他们的后代要几个保镖跟出跟入,发觉发达可能是人生的一个包袱。人像蜗牛,要背个壳走路,这个壳既是保护伞,也是资产,亦是负担。”背多大的壳才最合适?他认为每个人的标准不同,正如买债券,有人选择10年期,有人会买20年期,也有人选择不买。
  读书在“债券先生”的生活中占据著重要地位,在读书的过程中,李永权不仅领悟了如何在竞争中取胜,也领悟了人生。他说道,“读书是从小到大都要做的事情,读书令你对事物有深层次的思考”。与大多数人一样,李永权年少痴迷小说,随年长进入政治、历史、哲学领域,这些年,为了减轻压力他又重读小说。
  他认为读这类书对他个人的好处是,令心理甚至体能得以训练,年长后面对困难,意志较为坚强。其实,读书对他来说也是寻根之旅,“要深刻认识某类学问,便须追究它的历史。”他说,电脑史、科技史、金融史、天文史等等,都包括在他的阅读目录之中。
  Yann Martel著的《Life of Pi》令他感触颇深,书中少年和老虎在海上双双生还的结局令他领悟到人生如此,李永权说,这本书令我们明白竞争对手在工作中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教会了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
  对于李永权所处的金融行业,他认为,掌握市场脉搏及预测是最重要的,预测一样东西,影响金融产品价格股市波动,它可能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甚至数学逻辑等方面因素,如果读书面广阔,应该预测得较为准确。而对于日新月异的金融类书,他表示,当然是要不停地读,一开始入行,仅需把握技术性知识及市场信息,之后则要学习人际协调管理,而做到高层,则要具备政治意识,要平衡各方利益。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5/1917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