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盈
8月1日,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来日本进行校际访问,在东京记者见到了这位16岁考上大学,32岁即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教授之一,42岁时成为中国最年轻大学校长之一的钱旭红。与其说是专家学者,钱旭红身上透出的气质给人的感觉更接近一个成功的商人。
曾经是日本姬路工业大学客座教授的钱旭红表示,华东理工大学在日的毕业生人数不少,但许多人如今即使通过学友会也已经联系不上了,这种情况在欧美等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主要原因大概还是许多留日校友,如今都已经加入了日本国籍。而日本人对于中国人还是存在一些偏见,加上两国近些年政治关系一度紧张,许多留日学人为了更好地融入这个国家,会自觉不自觉地疏远之前的中国友人。这最终体现出的还是国人由来已久的自信心不足。目前来看,留美学生回国创业者很多,而留日学生则相对较少,这种现象大概也和留学中所受的当地文化影响有关。中国人的传统本来就讲究谦虚含蓄内敛,到了日本这种观念无疑得到加强,但如此一来无形之中也限制了人的开创性和胆量。
最近许多海归博士反映,由于近些年中国博士数量激增,即使在日本拿到博士学位回国找工作依旧很吃力。对于有些媒体报道的中国博士已经严重供大于求的现象,钱旭红进行了否认。钱旭红表示,中国每年博士学位的授予人数的确在逐年增加,但中国绝不是博士太多,而是由于博士呈现出向大城市、重点大学集中化的趋势,导致出现一些博士就业比较困难,而一些边远地区大学却招不到教师的现象。
对前一段时间网上热炒的中国大学收费过高,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的家庭很难承担的问题,钱旭红认为,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的确存在分配不公的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时贫困家庭也应该转变观念,大学学费国家是可以提供贷款的,而许多国人不了解这项政策,并且一些人对于向国家借钱总是怀有一种恐惧感。这时候就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比如一个大学本科生四年贷款2—4万元,而毕业走向社会后,只要努力工作,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还上这笔钱。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曾表示,严格说来,目前中国还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钱旭红认为如果按照世界标准,中国目前的确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了,这种现象一定会逐渐改变。当然目前中国大学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在中国计划经济的影子已经很难见到了,但是在大学里还存在著。大学本应是一个追求高新学术的地方,应该是谁最有学识谁最受尊敬。但目前大学机构政府化十分严重,并且许多政府职位都是终身制的“铁饭碗”,打个比方,现在大学的一个小小的后勤科长都有可能把我们的教授训一顿,这在国外的大学是不可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