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宏)作为解除日本地方医生紧缺策略,去年5月岩手县与中国医科大学“联姻”,从今年起开始引进妇产科和小儿科的中国医生。目前在岩手医大附属病院研修的中国医生高嵩,正是岩手县引进的第一位中国医生,他为日本孕妇们的会诊已受到患者的好评。看来中国医生来日后不仅马上成为日本地方医院的生力军,还有望成为缓解日本地方医生紧缺的“救世主”。
高嵩是于今年2月从中国医科大学医院赴岩手医大附属病院研修的,在接受了语学研修等基础研修之后,从4月起在岩手医大附属病院在指导医的手下开始为入院的患者会诊。现在不仅在综合症等风险很高,且日本孕妇很多的“综合周产期母子医疗中心”担当手术助手,还从事给外来的孕妇患者会诊等工作。
高嵩于199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99年取得了中国的医师执照,来日前一直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职,临床经验比较丰富,而且日语是在中国医科大学学的。高嵩表示,他在中国时每天要做7件手术,操作与日本同样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疗内容与日本没有两样,在日本从医并没有疑惑。日本人患者觉得高嵩的会诊“言简意赅,让人放心”,“日语说得十分流畅,而且用语相当亲切”,受诊的日本患者对高嵩的评价很高。高嵩的指导医之一吉崎阳讲师对他的评价是,“说话爽快且幽默,深入现场并融入其中,经验丰富可以依赖。”
据悉,岩手县原来就医生紧缺,而《日本医师法》从2004年4月起开始实施“临床研修必修化”制度,导致日本医生集中到多病例的大都市,使得岩手县原本就医生不足的现象变得更加突出。厚生劳动省2002年度实施的调查表明,全日本每10万人口平均对应医生为206.1人,而岩手县每10万人口对应医生则只有174.6人,相差31.5人。岩手县的小儿科、妇产科医生尤其短缺。2004年年底,岩手县医疗国保课提出利用厚生劳动省的“临床修练医制度”,引进中国医科大学医生的建议。因为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高水平的医科大学,有用日语讲授医学课程的日本语班级,能说日语的医生大有人在。2005年5月,岩手县与中国医科大学缔结了协定,将有诊疗经验和日本语会话能力的中国医科大医生引进到岩手县内指定医院进行研修,这样就可缓解地方医生不足的现象。
另据厚生劳动省医政局的统计显示,外国人医生利用“临床修练医制度”来日研修,始于1987年,至2004年3月共计876人,其中中国人医生达540人,为最多。但为了增加地方大学医院的医务人员,行政上利用“临床修练医制度”的例子尚属首次。“临床修练医制度”的条件是,在外国有3年以上诊疗经验,具有可进行研修的日本语能力。而岩手医大附属病院正好是该制度的指定医院,外国人医生可以在指导医的手下为患者会诊,但不能开处方和打点滴。
岩手县医疗国保课医疗担当课长金田学表示,县内现在小儿科和妇产科医生最为紧缺,被迫停诊的医院很多。引进中国医科大学医生之后,缓解了岩手医大附属病院的燃眉之急,今后每周一次派遣岩手医大医生到各医院出诊,将成为可能。他们与中国医科大学缔结了协定,要求派遣2名妇产科医生和1名小儿科医生。为了缓解岩手县医生紧缺现象,岩手县今后还将扩大引进中国医生。
7月14日,厚生劳动省公布的2005年度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日本地方医院及妇产科医生不足现象越来越严重,到2005年度医生不足高达9000人。而像岩手县这样只引进1、2名中国医生,显然是杯水车薪,与日本地方医院缺少9000名医生相比,今后大量引进中国医生将是大势所趋。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医生将成为日本地方医院的“座上宾”。
日本地方医生紧缺 / 中国医生成医院生力军
日期:
06年07月4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5/18882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