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杨恺明:我的东瀛研修岁月:从铁道情结到《中文导报》
日期: 20年04月4期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
作者:杨恺明

作者:广东省珠海横琴自贸区侨联 副主席兼秘书长
(原 广东省珠海市驻日本经济贸易代表处 首席代表)

1993年早春二月,初暖乍寒。来自甘肃、广东、北京、湖南、湖北、辽宁及上海的八位青年,汇集于北京前门东大街的全国青联招待所。经过数日集中培训后,从北京飞往东京,开始了在东瀛日本的研修学习生活。

此批派出的八位中国青年赴日技术研修生,是由中华全国青联(派出机构)与日本日中青年研修协会(接收机构)合作项目:赴日本东京进行企业管理、金融证券、办公设备及时装、声乐等领域的研修学习与交流。其中,来自甘肃兰州的笔者(当时供职于铁道部兰州机车工厂)和来自湖南长沙的一位小伙子被分配在一起——两位研修生赴位于东京都品川区的一家名为“胜亦电机制作所”的公司,学习计算机控制技术及企业经营管理。“胜亦电机”是一家以家族股份为主的电器制造公司、创立于1916年的“百年老店”;其产品为配电盘、控制柜、自控生产设备等,在日本国内及欧美、澳洲及亚洲其他国家及地区使用,深受好评。
 

胜亦会长(中间)与九十年代的中国青年研修生;左一为本文作者。

我们俩位研修生所在公司的胜亦会长(董事长)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伯伯。因担心我俩首次在异国他乡生活不习惯,胜亦老先生常常亲临办公室及生产车间问我俩:“吃得惯日本料理吗?睡觉怎么样?休息日有没有到周边走走啊?”我俩积极回应:“感谢会长!日本料理很好吃、吃得惯。学习生活各方面都没问题。我俩休息日经常坐电车或骑自行车到上野公园、银座等地转一转呢。很开心! ”胜亦老先生闻之,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好,好啊!”
 

胜亦会长与两位研修生在静冈沼津(1993年)。

我们在东京学习生活稍微熟悉一些时日后的六月下旬,胜亦老先生专门让我俩乘坐其董事长座驾,驱车数小时途经横滨,赴富士山南部的静冈县沼津市——这是位于伊东半岛北部一个海滨城市,郁郁葱葱,人口密度小,水产业发达,东京胜亦电机公司一家生产工厂坐落在此。当时,70多岁高龄的胜亦会长,不辞劳苦为两位研修生积极做向导热情解说、长途奔波。每每回想起此事都会令人动容,胜亦老会长作为上辈企业家,对中国青年友好交流的情谊令人难以忘怀。

中国研修生们在高楼林立的东京新宿西口地区;来自兰州的学友(左二;本文作者),北京学友(左一)、广州学友(中间;班长)、长沙学友(右一)和武汉学友(右二)。

同批赴日研修生之间的近三十友情,亦延续至今。当时我们在东京,每一两个月就聚在一起,大家谈谈新鲜的研修学习、聊聊自己见到日本人及在日生活感受——佩服东京干净整洁的环境、感叹日本人的细致礼貌及敬业精神;也对我们的祖国虽有差距但充满生机与发展机遇,对学成回国后“大施拳脚”的未来充满信心。来自大连的两位学友还对“胜亦电机”两位研修者能骑着公司的自行车,“几乎转遍”东京都内的大街小巷之趣事,羡慕不已呢……。

近日,笔者联系到当年同批研修生的班长(现在广州)刘兴强先生、学友(现在大连)黄永利先生、学友(现在上海音乐学院)舒莉教授,在电话及微信里谈起当年的研修时光,大家都非常兴奋。虽时光飞逝,但往事历历在目,大家异口同声约定:待疫情过后,一定会面开怀畅饮。这可是近三十年后的再聚首啊!
 

明媚春光时节,汇聚在上野公园樱花树下。来自上海学友(左一)、来自大连学友右二及右四。

当时在日本研修生活中利用节假日游览时,我特别留意到东京有许多处都陈列着象征着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工业文明进步的“蒸汽机车头”。笔者在兰州铁道学院(已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就学时,学习过《铁道概论》、《机械制图》及《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都涉及到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及电力机车等;且刚毕业进入铁道部兰州机车工厂工作时,初期见到最多的还是黑黑的这个“庞然大物”蒸汽机车。笔者的孩提时代成长在甘肃天水的外公外婆家,是距甘肃武山洛门火车站仅约两百来米远的农贸集市镇子;那时每天都可以见到或听到蒸汽机车汽笛声长鸣时——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声,机车喷出蘑菇云般巨大的雪白汽团,威震四周……。我们几个调皮的小男孩听到此声蹦蹦跳跳,欢乐无比!
    

笔者在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的蒸汽机车展览处


位于东京都中心的新桥站SL广场之蒸汽机车头(1993年)

多年后,无论是在日本研修学习、还是做广东珠海驻日本经贸处首席代表、亦或是随团出差访日,每当在东京新桥站SL广场、飞鸟山公园,还有位于东京北郊琦玉的日本铁道博物馆,看到展览中的这个黑色庞然大物蒸汽机车时,联想到我们现在引以为自豪且在全世界运营公里数最长的“中国高铁”,不禁思绪万里联想翩千。

我们在东京研修的九十年代初期,互联网尚未兴起。我们研修生每天从日本的电视、报纸上了解时事。某天,我在池袋还是新宿的一家中华料理餐馆见到《中文导报》、《留学生新闻》等中文报纸(海外亦称为“华文报纸”)时,兴奋不已。我第一次看到与中国内地风格迥异的报纸媒体:有的以繁体汉字印刷发行,有的以非常开放的视角叙事论道。此后,我都定期积极领取《中文导报》、《留学生新闻》等报纸,并一直成为我理解日本及在日生活、了解中国新信息及知晓世界的重要“窗口”。


发表于当时《中文导报》上,笔者的一篇小文《我的东瀛之朋》。

记得半年后的某天,我忽然想到将自己在日本研修所见所闻写成文章,若能刊登在中文报纸上,那该是多好啊!说干就干,10月中旬就开始酝酿动笔写作,11月18日的《中文导报》上刊登出了笔者反映日本研修生活的小文,拿到报纸的时刻甚是开心。此文的复印件,还收录入了笔者写于1994年1月的《研修报告书》中,并以日文呈现给了许许多多的日本友人。


笔者的《研修报告书》及《我的东瀛之朋》(日语译文)

弹指一挥间,时至2020年春天,距年轻时代赴日研修生活虽然已有27年飞逝而过,但是“不忘初心”,我与良师益友的日本华文媒体《中文导报》之缘分,比起当年更加“密切”了。《中文导报》陆续刊出了笔者的系列小作——《美好的历史瞬间:记珠海东瀛交流与驻日大使程永华先生》(2019-05-09)、《中国珠海与日本东瀛交流之经纬》(2019-12-08)、《热心传道的企业家本田先生》(2020-02-27)、《村井隆先生与广东珠海》(2020-02-27)、《青山一道 风雨同行:中田庆雄先生与广东珠海》(2020-03-21)。

时光如白驹过隙,在未来中日交流与合作的道路上会有怎样的前景与作为呢?笔者愿借用当下一句名言以铭志:“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8719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