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展开,医疗物资紧缺成了一个焦点、难点和痛点。主要承担捐赠物资接收、发放的红十字会也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记者探访武汉市红十字会
展馆被临时征用为仓库
记者随后来到武汉市汉阳区四新南路的国际博览中心A馆。在这里,记者看到,原来的展馆被临时征用为仓库,堆放着一些货物。
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胡亚波释疑:
爱心捐赠总量大可为何总是不够用?
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胡亚波接受总台央广记者郭静、肖源的采访
胡亚波:“不仅它报,现在我们还有一个工作队伍,在每个医院具体精准地核查。保证的是这样几个渠道:
首先定点的12家医院是重点,金银潭、汉口医院这些定点医院是重中之重,一定要保它的运转;
第二,保4家直属医院,同济、协和、人民、中南,定点捐助我们也不反对,但是得记账,不能重复配送;
第三,还有61家发热门诊;
第四,现在大量立足于社区卫生院接诊;
如果还有余地,我们就要考虑接送病人的司机、处理医用垃圾的工人,甚至包括处理遗体的人等,所有的环节现在需要的量还是非常大。
虽然我们已经反复向社会发布各种公告,我们需要什么、是什么型号,都很具体。但是毕竟隔行如隔山,所以大量捐赠物资都是民用的。民用的也可以,我们现在要物尽其用。关键现在医院里面也有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的东西进不来,另一方面医护人员不需要的东西堆积如山。所以我刚才又跟各位书记区长讲,医护人员不能用的口罩社会民众可以戴。这场战役来得太急了,保证城市的供水、供气、供电、供菜等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也需要适当的防护,所以现在需要的量还是比较大。
记者:“要达到科学调配,其实还是很需要一点时间?”
胡亚波:“实际上它是一个最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我们的力量还是不够。
记者:“有些爱心捐赠,接收又没法用,不接收又不行。”
胡亚波:“对。现在老百姓也质疑,‘我们捐了那么多东西,怎么你们还缺?’ 很多有用的东西,是现在特别紧缺的。”
在仓库的一侧,堆放着一箱箱洗衣液、消毒水。在一堆明显是海外捐赠的物资前,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纸箱里都是潜水镜,因为有孔洞,不能替代护目镜使用。
记者采访过程中,看到先后有身穿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工作服的人员在现场领取物资。一位身穿协和医院白大褂的工作人员被请去开箱检查一些物资是否符合医用标准。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他们都是此次临时被抽调到仓库来工作的,不具备鉴别哪些物资能够医用的专业知识。
医院领取物资
记者今天(31日)多次拨打武汉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屡次被拒绝接听。13点45分,常务副会长陈耘的电话终于打通。 电话中他表示,红十字会工作只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个“小环节”,红十字会要说的话已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网上说过了。 当记者表示,此前的官方发布公众仍有诸多疑问时,这位负责人说,马上要接待省里的调查组,实在没有时间。
此前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办公地点,记者了解到,此次疫情发生后,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自发来到武汉市红十字会工作,他们被分成若干组,例如记者见到的物资搬运组,就有60余人。面对网上对红十字会的质疑,志愿者感到委屈,但他们仍在不舍昼夜地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