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环球时报/央视新闻/多维新闻
新任中联办主任骆惠宁6日上午会见传媒,表示对香港并不陌生,会带着对香港的真诚和真情做好工作,将带领中联办同事,忠实履行职责,在特首林郑月娥和特区政府、社会各界努力下,一定能确保宪法基本法在香港得到全面贯彻实施,一定能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一定能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骆惠宁表示,刚到中联办上班,从同事处得知有记者在大楼外等候,于是邀请媒体朋友们进来大厅内与大家见面,感受到香港记者的勤奋和敬业。
骆惠宁称,过去在内地工作,但对香港并不陌生,这次到中联办任职,就个人而言,是个新的使命新的挑战,会带着对香港的真诚和真情做好工作。他指出,香港是东方明珠、国际化大都市,香港同胞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祖国始终是香港最强大的后盾。
骆惠宁又指,近半年来香港的形势令人揪心,大家都期望香港重回正轨。他称,对香港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优势,他将带领中联办全体同事,忠实履行职责,相信在林郑月娥和特区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定能确保宪法基本法得到全面贯彻实施,一定能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一定能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对此充满信心。
骆惠宁表示,元旦刚过新春将至,借此向香港同胞问声新年好,希望媒体朋友们多支持中联办工作,会安排时间进一步与大家交流。
就国务院任命骆惠宁为香港中联办主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4日发表声明表示欢迎骆惠宁出任新职,并感谢王志民过去两年多对坚守“一国两制”和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所作的贡献。
林郑月娥在声明中表示,“我和特区政府欢迎骆惠宁出任新职。骆主任前年底以山西省委书记身分率团访港,我与他就晋港合作有很好的交流,亦感到他对香港的关心。我深信骆主任会继续带领中联办,与特区政府共同努力,贯彻落实《基本法》及‘一国两制’,以确保香港的繁荣稳定,并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内地与香港关系进一步正面发展。”
林郑月娥又表示,“我和特区政府十分感谢王志民先生过去两年多对坚守一国两制和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所作的贡献,特别是在过去七个月,香港经历前所未有的社会动荡,他一直带领中联办坚定支持特区政府遏止暴力丶维护法治的工作,并给予我们信心和鼓励。我自2006年开始已在政府不同工作岗位与王志民合作推动特区与内地事务,深深感受到他对香港的热爱,特别是对青年工作的热忱和支持,借此机会向他表示敬意和致以由衷的感谢。”
骆惠宁是浙江义乌人,在去年11月卸任山西省委书记,并在12月28日担任十三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骆惠宁简历
骆惠宁,男,汉族,1954年10月生,浙江义乌人。1970年9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
现任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
1970.09-1971.10 安徽省马鞍山市郊区知青
1971.10-1972.11 安徽省马鞍山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工人
1972.11-1978.10 安徽省马鞍山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团委干事
1978.10-1982.08 安徽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
1982.08-1985.05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正科级秘书
1985.05-1993.03 安徽省外经贸委引进处副处长,技术进出口处副处长、处长(其间:1988.09-1989.09安徽大学外语系进修;1991.09-1992.06安徽省委党校进修班学习)
1993.03-1995.04 安徽省外经贸委副主任、省外经贸厅副厅长
1995.04-1997.01 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1997.01-1998.02 安徽省政府秘书长
1998.02-1999.10 安徽省巢湖地委书记
1999.10-1999.12 安徽省委宣传部部长
1999.12-2003.04 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99.09-2002.01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2003.04-2004.12 青海省委副书记(2000.09-2003.07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4.12-2010.01 青海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兼)
2010.01-2013.03 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
2013.03-2013.04 青海省委书记
2013.04-2016.06 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6.06-2017.01 山西省委书记
2017.01-2019.11 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2019.11-2019.12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2019.12-2020.01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0.01至今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
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联办换将】骆惠宁首见传媒谈香港局势
新任中联办主任骆惠宁1月6日上午会见传媒谈及香港局势。曾主政山西省的骆惠宁表示,对香港并不陌生,一国两制是香港最大的优势,他将带领中联办同事忠实履行职责。
中共罕见任命骆惠宁担任香港中联办主任,信号意义不容低估。(VCG)
骆惠宁称,这次到中联办任职,就个人而言,是个新的使命新的挑战,会带着对香港的真诚和真情做好工作。他指出,香港是东方明珠、国际化大都市,香港同胞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祖国始终是香港最强大的后盾。
对于香港修例风波,骆惠宁指,近半年来香港的形势令人揪心,大家都期望香港重回正轨。
他称,对香港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优势,他将带领中联办全体同事,忠实履行职责,相信在林郑月娥和特区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定能确保宪法基本法得到全面贯彻实施,一定能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一定能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对此充满信心。
2020年1月4日,中国官方公布香港中联办人事调整的消息,卸任山西省委书记职务月余,已经出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骆惠宁,接替王志民出任香港中联办主任。鉴于香港修例风波引起的香港社会的动荡,这一人事调整必然引发各方面的关注。
此前,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表示,骆惠宁2018年底以山西省委书记身份率团访港时,曾与他就晋港合作有很好的交流,亦感到他对香港的关心。
她表示,深信骆主任会继续带领中联办与特区政府共同努力,贯彻落实《基本法》及“一国两制”,以确保香港的繁荣稳定,并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内地与香港关系进一步正面发展。
多维新闻曾在《非常时期非常之人非常任命 骆惠宁临危受命有深意》一文中称,骆惠宁有五个特别之处。
一是他并非港澳系统或外交系统出身;二是他乃中共“封疆大吏”出身,资历深,在安徽、青海、山西三地担任过省领导,其中以省委书记的身份主政青海、山西,是典型的政治干部;三是他2016年调任山西省委书记时,正值山西塌方式腐败后的官场生态重塑阶段;四是退居二线的他重新从全国人大转赴香港中联办,担任实职,可谓超龄服役;五是眼下的香港深陷回归中国22年来最严峻的管治危机,经济出现技术性衰退,社会局势紧张对立。
骆惠宁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有承担”的官员,此次出任中联办主任,表明中共高层对于他高度认可,而且以他的工作经验,也非常符合香港今天的转型需要。另一方面,因为骆惠宁以往与港澳工作并无交集,也有助于避免被以往的治港框架与各种规则束缚,给中央治港工作带来新的突破。
对于骆惠宁而言,此番任命可以称得上是在非常时期临危受命,这对于已届正部级官员退休年龄的他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很明显,香港正处在一个可以积极有为的历史性重要转折点;至于挑战自然是治港面临的严峻局面以及眼前这场尚未平息的危机,需要他展现政治魄力与政治智慧。所以,临危受命、“超龄服役”的骆惠宁,将会给中央治港工作带来怎样的积极改变,特别引人关注。
骆惠宁出掌中联办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向治港延伸
骆惠宁再“出山”,在关键节点被任命为香港中联办主任,显然并非北京的一步闲旗。(VCG)
新年伊始,北京打破诸多前例,宣布香港中联办换帅。履新全国人大“闲职”仅仅一周的原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复出”,以65岁高龄南下香港,令外界颇感诧异。
对于这一非比寻常的换帅,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当晚迅速做出回应,但并未解释原因。多维新闻在此前的文章《非常时期非常之人非常任命 骆惠宁临危受命有深意》解释了这一任命的背后逻辑。
香港中联办前身为新华社香港分社,2000年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员办公室”,简称“中联办”。根据朱镕基内阁有关香港中联办的职能定位,其责任包括联系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驻港部队,以及在港驻港中资机构;架设陆港沟通交流桥梁,处理涉台事务以及承办中央政府交办事项。由于香港中联办驻地位于西环,对大陆中央政府持批评立场者多指责中联办是躲在特区政府背后的“太上皇”,香港管治实为“西环治港”。这固然凸显了陆港之间矛盾的尖锐对立,也从侧面反映香港中联办之于北京和香港的重要角色。
在骆惠宁之前,香港中联办已经产生过五位主任。首任主任姜恩柱于2000年履新,如果算上其在1997年7月香港回归后接替周南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的3年,直到2002年8月(时年64周岁)中共十六大前夕卸任,派驻香港达5年,刚好为一个完整任期。
第二任香港中联办主任高祀仁,在广东工作近31年,官至广东省委副书记,2002年由香港中联办副主任转正,至2009年年满65周岁退休转任全国人大常委常委会华侨委员会主任止,任期长达7年。
第三任香港中联办主任彭清华为中组部出身,曾任中共元老宋平秘书。从2009年继任中联办主任到2012年12月中共十八大结束后调任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接续了高祀仁第二个任期的3年多剩余时间。
第四任香港中联办主任张晓明早年在港澳办工作,曾任国家港澳办主任廖晖秘书,从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接棒彭清华。尽管任内香港社会撕裂、局势动荡、港独冒起,经历过“占中”等多次街头政治抗争甚至倒梁(振英),“西环治港”让中联办香港也处于争议位置,但最终张晓明仍然坚持到最后,完成了一届任期。
1957年出生的王志民2017年中共十九大前夕由澳门中联办主任转任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到香港后,即着手改变中联办和香港社会的紧张关系,缓和不断升级的陆港矛盾,积极推动香港融入大湾区等国家发展大局,获得了中央肯定。正如特首林郑月娥所说,王志民在稳定香港稳定繁荣、贯彻“一国两制”上是有贡献的。不过,随着中国加速崛起,中美以香港为桥头堡的对抗加剧,再加上香港内部矛盾积弊太深,局势发展超出了香港可承受范围。尤其是自今年6月以来,因为港府仓促启动修订《逃犯条例》,使得香港陷入了回归以来最严重的管治危机。骆惠宁就是在这种动荡背景下,出任中联办第六位主任,这一任命既在人们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所谓意料之外,即正如上文以及多维新闻此前分析之多项非常规性的安排,多维新闻用“非常时期,非常之人,非常任命”等三个“非常”来形容这次人事任命。而所谓意料之内,则不外乎北京希望在后修例运动时代,根据在此次危机中暴露出来的各种深层次问题以及中央政府的治港策略调整,采取断然措施,推进包括中联办在内的治港工作全面改革,以扭转当前的被动局面。毕竟,作为一名经历过山西塌方式腐败考验和一个中国北方资源大省经济转型考验的地方大员,骆惠宁被普遍认为有其魄力手腕和挽救局势的能力,后修例时代的香港正需要这样的治港官员。
除此之外,还必须注意到的是,骆惠宁在此番履新之前,曾担任过内地两个省的省委书记,和之前的中联办主任相比,是典型的政治干部。而北京不计既往成例,在其赋闲全国人大常委会仅仅一周后即打破惯例征调其南下,除非临危授命以及酝酿更积极的治港思路断然不会如此操作。多维新闻在几年前“占中”发生前谈到治港工作时就明确提出,因为“一国两制”和治港工作具有的高度政治敏感性,未来治港工作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要把“懂政治”的官员放到重要位置,以便从政治维度来处理具体治港问题,惟其如此,才能使“一国两制”在香港行稳致远。现时香港局势的发展就更突显了这种调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所以说,本次香港中联办换帅,恐怕不能只归结为一次简单的人事调整,骆惠宁到香港也绝对不只是要收拾修例风波的“烂摊子”,它实则暗含了北京在后修例时代的治港思路,除了要开始启动全面改革,以彻底解决冲突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也开始从原来的法律与技术官僚治港,上升到政治家治港维度。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中共“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在治港工作层面的延伸。
不过,正如多维新闻此前所言,香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积弊日深,有些是问题是自港英殖民时代就已经存在;不仅陆港两地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冲突,中美以香港为“战场”的对抗又进一步加剧了冲突烈度,“一国两制”的实施面临严峻挑战。所以,骆惠宁这位在非常时期出任中联办主任的非常之人,能否如中央期待成就这场“非常之功”,特别引人关注。
新任中联办主任骆惠宁6日上午会见传媒,表示对香港并不陌生,会带着对香港的真诚和真情做好工作,将带领中联办同事,忠实履行职责,在特首林郑月娥和特区政府、社会各界努力下,一定能确保宪法基本法在香港得到全面贯彻实施,一定能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一定能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骆惠宁表示,刚到中联办上班,从同事处得知有记者在大楼外等候,于是邀请媒体朋友们进来大厅内与大家见面,感受到香港记者的勤奋和敬业。
骆惠宁称,过去在内地工作,但对香港并不陌生,这次到中联办任职,就个人而言,是个新的使命新的挑战,会带着对香港的真诚和真情做好工作。他指出,香港是东方明珠、国际化大都市,香港同胞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祖国始终是香港最强大的后盾。
骆惠宁又指,近半年来香港的形势令人揪心,大家都期望香港重回正轨。他称,对香港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优势,他将带领中联办全体同事,忠实履行职责,相信在林郑月娥和特区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定能确保宪法基本法得到全面贯彻实施,一定能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一定能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对此充满信心。
骆惠宁表示,元旦刚过新春将至,借此向香港同胞问声新年好,希望媒体朋友们多支持中联办工作,会安排时间进一步与大家交流。
就国务院任命骆惠宁为香港中联办主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4日发表声明表示欢迎骆惠宁出任新职,并感谢王志民过去两年多对坚守“一国两制”和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所作的贡献。
林郑月娥在声明中表示,“我和特区政府欢迎骆惠宁出任新职。骆主任前年底以山西省委书记身分率团访港,我与他就晋港合作有很好的交流,亦感到他对香港的关心。我深信骆主任会继续带领中联办,与特区政府共同努力,贯彻落实《基本法》及‘一国两制’,以确保香港的繁荣稳定,并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内地与香港关系进一步正面发展。”
林郑月娥又表示,“我和特区政府十分感谢王志民先生过去两年多对坚守一国两制和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所作的贡献,特别是在过去七个月,香港经历前所未有的社会动荡,他一直带领中联办坚定支持特区政府遏止暴力丶维护法治的工作,并给予我们信心和鼓励。我自2006年开始已在政府不同工作岗位与王志民合作推动特区与内地事务,深深感受到他对香港的热爱,特别是对青年工作的热忱和支持,借此机会向他表示敬意和致以由衷的感谢。”
骆惠宁是浙江义乌人,在去年11月卸任山西省委书记,并在12月28日担任十三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骆惠宁简历
骆惠宁,男,汉族,1954年10月生,浙江义乌人。1970年9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
现任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
1970.09-1971.10 安徽省马鞍山市郊区知青
1971.10-1972.11 安徽省马鞍山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工人
1972.11-1978.10 安徽省马鞍山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团委干事
1978.10-1982.08 安徽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
1982.08-1985.05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正科级秘书
1985.05-1993.03 安徽省外经贸委引进处副处长,技术进出口处副处长、处长(其间:1988.09-1989.09安徽大学外语系进修;1991.09-1992.06安徽省委党校进修班学习)
1993.03-1995.04 安徽省外经贸委副主任、省外经贸厅副厅长
1995.04-1997.01 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1997.01-1998.02 安徽省政府秘书长
1998.02-1999.10 安徽省巢湖地委书记
1999.10-1999.12 安徽省委宣传部部长
1999.12-2003.04 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99.09-2002.01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2003.04-2004.12 青海省委副书记(2000.09-2003.07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4.12-2010.01 青海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兼)
2010.01-2013.03 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
2013.03-2013.04 青海省委书记
2013.04-2016.06 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6.06-2017.01 山西省委书记
2017.01-2019.11 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2019.11-2019.12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2019.12-2020.01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0.01至今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
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联办换将】骆惠宁首见传媒谈香港局势
新任中联办主任骆惠宁1月6日上午会见传媒谈及香港局势。曾主政山西省的骆惠宁表示,对香港并不陌生,一国两制是香港最大的优势,他将带领中联办同事忠实履行职责。
中共罕见任命骆惠宁担任香港中联办主任,信号意义不容低估。(VCG)
骆惠宁称,这次到中联办任职,就个人而言,是个新的使命新的挑战,会带着对香港的真诚和真情做好工作。他指出,香港是东方明珠、国际化大都市,香港同胞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祖国始终是香港最强大的后盾。
对于香港修例风波,骆惠宁指,近半年来香港的形势令人揪心,大家都期望香港重回正轨。
他称,对香港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优势,他将带领中联办全体同事,忠实履行职责,相信在林郑月娥和特区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定能确保宪法基本法得到全面贯彻实施,一定能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一定能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对此充满信心。
2020年1月4日,中国官方公布香港中联办人事调整的消息,卸任山西省委书记职务月余,已经出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骆惠宁,接替王志民出任香港中联办主任。鉴于香港修例风波引起的香港社会的动荡,这一人事调整必然引发各方面的关注。
此前,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表示,骆惠宁2018年底以山西省委书记身份率团访港时,曾与他就晋港合作有很好的交流,亦感到他对香港的关心。
她表示,深信骆主任会继续带领中联办与特区政府共同努力,贯彻落实《基本法》及“一国两制”,以确保香港的繁荣稳定,并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内地与香港关系进一步正面发展。
多维新闻曾在《非常时期非常之人非常任命 骆惠宁临危受命有深意》一文中称,骆惠宁有五个特别之处。
一是他并非港澳系统或外交系统出身;二是他乃中共“封疆大吏”出身,资历深,在安徽、青海、山西三地担任过省领导,其中以省委书记的身份主政青海、山西,是典型的政治干部;三是他2016年调任山西省委书记时,正值山西塌方式腐败后的官场生态重塑阶段;四是退居二线的他重新从全国人大转赴香港中联办,担任实职,可谓超龄服役;五是眼下的香港深陷回归中国22年来最严峻的管治危机,经济出现技术性衰退,社会局势紧张对立。
骆惠宁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有承担”的官员,此次出任中联办主任,表明中共高层对于他高度认可,而且以他的工作经验,也非常符合香港今天的转型需要。另一方面,因为骆惠宁以往与港澳工作并无交集,也有助于避免被以往的治港框架与各种规则束缚,给中央治港工作带来新的突破。
对于骆惠宁而言,此番任命可以称得上是在非常时期临危受命,这对于已届正部级官员退休年龄的他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很明显,香港正处在一个可以积极有为的历史性重要转折点;至于挑战自然是治港面临的严峻局面以及眼前这场尚未平息的危机,需要他展现政治魄力与政治智慧。所以,临危受命、“超龄服役”的骆惠宁,将会给中央治港工作带来怎样的积极改变,特别引人关注。
骆惠宁出掌中联办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向治港延伸
骆惠宁再“出山”,在关键节点被任命为香港中联办主任,显然并非北京的一步闲旗。(VCG)
新年伊始,北京打破诸多前例,宣布香港中联办换帅。履新全国人大“闲职”仅仅一周的原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复出”,以65岁高龄南下香港,令外界颇感诧异。
对于这一非比寻常的换帅,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当晚迅速做出回应,但并未解释原因。多维新闻在此前的文章《非常时期非常之人非常任命 骆惠宁临危受命有深意》解释了这一任命的背后逻辑。
香港中联办前身为新华社香港分社,2000年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员办公室”,简称“中联办”。根据朱镕基内阁有关香港中联办的职能定位,其责任包括联系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驻港部队,以及在港驻港中资机构;架设陆港沟通交流桥梁,处理涉台事务以及承办中央政府交办事项。由于香港中联办驻地位于西环,对大陆中央政府持批评立场者多指责中联办是躲在特区政府背后的“太上皇”,香港管治实为“西环治港”。这固然凸显了陆港之间矛盾的尖锐对立,也从侧面反映香港中联办之于北京和香港的重要角色。
在骆惠宁之前,香港中联办已经产生过五位主任。首任主任姜恩柱于2000年履新,如果算上其在1997年7月香港回归后接替周南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的3年,直到2002年8月(时年64周岁)中共十六大前夕卸任,派驻香港达5年,刚好为一个完整任期。
第二任香港中联办主任高祀仁,在广东工作近31年,官至广东省委副书记,2002年由香港中联办副主任转正,至2009年年满65周岁退休转任全国人大常委常委会华侨委员会主任止,任期长达7年。
第三任香港中联办主任彭清华为中组部出身,曾任中共元老宋平秘书。从2009年继任中联办主任到2012年12月中共十八大结束后调任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接续了高祀仁第二个任期的3年多剩余时间。
第四任香港中联办主任张晓明早年在港澳办工作,曾任国家港澳办主任廖晖秘书,从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接棒彭清华。尽管任内香港社会撕裂、局势动荡、港独冒起,经历过“占中”等多次街头政治抗争甚至倒梁(振英),“西环治港”让中联办香港也处于争议位置,但最终张晓明仍然坚持到最后,完成了一届任期。
1957年出生的王志民2017年中共十九大前夕由澳门中联办主任转任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到香港后,即着手改变中联办和香港社会的紧张关系,缓和不断升级的陆港矛盾,积极推动香港融入大湾区等国家发展大局,获得了中央肯定。正如特首林郑月娥所说,王志民在稳定香港稳定繁荣、贯彻“一国两制”上是有贡献的。不过,随着中国加速崛起,中美以香港为桥头堡的对抗加剧,再加上香港内部矛盾积弊太深,局势发展超出了香港可承受范围。尤其是自今年6月以来,因为港府仓促启动修订《逃犯条例》,使得香港陷入了回归以来最严重的管治危机。骆惠宁就是在这种动荡背景下,出任中联办第六位主任,这一任命既在人们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所谓意料之外,即正如上文以及多维新闻此前分析之多项非常规性的安排,多维新闻用“非常时期,非常之人,非常任命”等三个“非常”来形容这次人事任命。而所谓意料之内,则不外乎北京希望在后修例运动时代,根据在此次危机中暴露出来的各种深层次问题以及中央政府的治港策略调整,采取断然措施,推进包括中联办在内的治港工作全面改革,以扭转当前的被动局面。毕竟,作为一名经历过山西塌方式腐败考验和一个中国北方资源大省经济转型考验的地方大员,骆惠宁被普遍认为有其魄力手腕和挽救局势的能力,后修例时代的香港正需要这样的治港官员。
除此之外,还必须注意到的是,骆惠宁在此番履新之前,曾担任过内地两个省的省委书记,和之前的中联办主任相比,是典型的政治干部。而北京不计既往成例,在其赋闲全国人大常委会仅仅一周后即打破惯例征调其南下,除非临危授命以及酝酿更积极的治港思路断然不会如此操作。多维新闻在几年前“占中”发生前谈到治港工作时就明确提出,因为“一国两制”和治港工作具有的高度政治敏感性,未来治港工作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要把“懂政治”的官员放到重要位置,以便从政治维度来处理具体治港问题,惟其如此,才能使“一国两制”在香港行稳致远。现时香港局势的发展就更突显了这种调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所以说,本次香港中联办换帅,恐怕不能只归结为一次简单的人事调整,骆惠宁到香港也绝对不只是要收拾修例风波的“烂摊子”,它实则暗含了北京在后修例时代的治港思路,除了要开始启动全面改革,以彻底解决冲突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也开始从原来的法律与技术官僚治港,上升到政治家治港维度。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中共“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在治港工作层面的延伸。
不过,正如多维新闻此前所言,香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积弊日深,有些是问题是自港英殖民时代就已经存在;不仅陆港两地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冲突,中美以香港为“战场”的对抗又进一步加剧了冲突烈度,“一国两制”的实施面临严峻挑战。所以,骆惠宁这位在非常时期出任中联办主任的非常之人,能否如中央期待成就这场“非常之功”,特别引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