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深圳示范区:弃香港 超上海 对标新加坡
日期: 2019/08/20 10:15
深圳示范区:弃香港 超上海 对标新加坡
新闻来源: 智谷趋势  
   
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意见,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这份重磅文件的出台,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在追逐世界级城市的锦标赛中,深圳和上海成为唯二的两个大赢家。而中央对于深圳的期待,似乎更快,更急。

深圳正在抛弃香港模式,对标新加坡。未来深圳将是全世界观察中国式奇迹的一个窗口。

从2019年开始,深圳本质上将不仅仅是行政上隶属于广东省的城市,更是中央布局在广东省的国家实验。

过去,深圳因为香港而生,这一次,深圳将试图找回属于它的名字。


01

文件释放的第一个信号,深圳即将抛弃香港模式,更多借鉴新加坡。

40年前,深圳出生的时候,对标的是一水之隔的香港。

那个时候,处于计划经济下的深圳,所有的经济、社会、文化,归根结底都是由政治所支配和决定的。

袁庚在蛇口的土地上率先破冰,公开招聘人才、全员合同制、创立股份制商业银行、住房商品化等,吹响了学习香港的第一声号角。

后来,这个因香港而生的城市,如饥如渴地复制香港经验。在有管控的情况下,移植了香港自由市场的很多东西。

最典型的,莫过于房地产。

1987年12月1日,深圳学香港搞起了土地拍卖,那是中国石破天惊的第一槌啊。土地国有,是中国社会主义的象征之一,深圳却开创了使用权出让的历史先河。而且深圳还在房改过程中,从香港那里搬来了预售制、银行按揭贷款、分期付款等等。

这一招,彻底激活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催生了后来神州大地上连绵三十年的“土地财政”。

从行政审批到商事登记制度,从城市规划到公共服务,从政府治理到社会管理,40年来,深圳的气质跟香港越来越像。

就连最为敏感,最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的金融领域,深圳也在对标香港,在前海自贸区探索人民币国际化、外汇管理,资本账户开放。

但是18日的这一份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直接宣告了深圳全面效仿香港的时代落幕了,深圳将更多借鉴新加坡模式。

中央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出了几个战略定位——

1“法治城市示范”。要 “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在城市建设方案中,这种政治性的表述是极为罕见的。关于“法治城市”定位,北京、上海、广州的城市总体规划当中没有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建设方案当中也没有,可以说是深圳的专属定位,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核心内涵之一。

这不由得令人联想起新加坡。新加坡是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其治理特点是依靠法治而不是政党轮替。

2 “民生幸福标杆”。要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这是对标新加坡的社会福利制度。

由于新加坡政府实行居者有其屋政策, 80%以上的新加坡公民住进了政府组屋,当地居民住房自有率超过90%。虽然新加坡房价非常贵,但整个城市的经济并没有被房地产绑架,人口活力不至于被房地产搞到窒息。


而深圳为了落实房住不炒,在第二次房改中,提及未来住房供应总量中商品房只占40%,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要占60%,而且未来18年内供应不少于100万套。

这个“住有宜居”、“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与人才住房制度”的意见,实际上,就是全面仿效新加坡的“屋者有其屋”计划, 追加认可了深圳在2018年提出来的“二次房改”。

3“可持续发展先锋”。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在美丽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这是对标新加坡的花园城市……

1949年后,中国接手一穷二白的烂摊子,试图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全世界都羡慕无比的工业化国家,代表人类最顶尖文明水平的地方。

这中间曲曲折折,有太多的血和泪的故事了。以至于到今天为止,中国仍然有非常强烈的意愿,向西方文明证明自身制度的优越性。

香港是全世界观察一国两制的地方,最近经历了诸多风波。大人物笔锋一转,重新在南方画下了一个圈:未来,深圳将是全世界观察中国模式的窗口。

国家要在曾经作为小渔村的深圳身上,集中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向全世界证明,中国是有能力在一张白纸上,创造中国式奇迹的。

02

文件释放出的另一个信号,深圳成为中国第二个承载国家意志的全球城市。

未来在追逐国际一线城市的锦标赛当中,深圳后来居上,和上海并列角逐全球经济中心的地位。

放眼全世界,拥有“全球城市”光环的地方寥若晨星。它是全球资源配置和交换的支点,站在了所有城市的最顶端。

目前,只有纽约和伦敦是公认的两大全球城市。新加坡和香港,因为影响全球事务的能力较弱,争议较大,巴黎、东京因为金融实力不够强大,也只能算半个。

之前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千年大计中,深圳的定位其实是有点尴尬的:“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潜台词,其实就是区域性的影响力,而不是跨越国别的影响力。

但是,经历过香港风波后,深圳的地位陡然上升。《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

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

到2050年,深圳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这是绝无仅有、甚至可以说是超规格的待遇。

自从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上海第一次提出打造全球城市后,这个全球城市序列就一直处于空白期。

北京因为要做减量发展,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全力打造全国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只字不提“发展首都经济”,等于将经济中心的地位让给上海。广州这个千年商都,近年来因为没有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轴心,发展速度有些落后。北京受政治上的牵扯无缘“全球城市”,广州则因为经济上的失落无缘。

四大城市当中,唯有深圳得到中央的认可,与上海并列为全球城市。

未来深圳与上海的竞争,将会极其激烈。

科技领域。深圳和上海都剑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其中深圳的主赛道是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上海的主赛道是芯片、大飞机、智能机器人、海洋工程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一个以民企为主导,一个以国企为主导。未来究竟是谁成为中国的硅谷,取决于谁能够牢牢抓住下一代技术的大浪潮,率先单点突破形成“护城河”,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下半场。

金融领域。深圳和上海都试图接替香港,争当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双方在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方面,摩擦甚多。

你黄局长之前就分析过,深圳能否超越上海,代表中国成为全球经济中心,其实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关键还要看另外两个因素。一个是深圳跟香港的融合关系,两者能不能真正一体化发展,另一个,就是深圳跟北京的远近关系了。

这个方面,深圳有点吃亏。因为上不上科创版,给不给自贸港,其实都取决于北京的态度。

但是深圳离北京实在是太远了,它挨着香港澳门,思想活跃,不可控因素更多一些。而上海经受了大半个世纪的考验,已成功被塑造成一个保守稳健型的城市,以至于很多时候,深圳的政策大礼包总是滞后于上海。

现在,深圳因为打造“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次跟上海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

这一回,因香港而“生”的深圳,可能会因香港而“胜”,借机跑赢上海。看一下这张图片——



中央要求上海到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对深圳的要求却是到2025年跻身全球城市前列。

从时间上看,比上海整整早了十年。似乎中央对于深圳的期待,更快,更急。

03

中央给深圳的政策力度,可以说是很大。

本意见提出的各项改革政策措施,凡涉及调整现行法律的,由有关方面按法定程序向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提出相关议案,经授权或者决定后实施;涉及调整现行行政法规的,由有关方面按法定程序经国务院授权或者决定后实施。

一般来说,地方上的立法权,只是在上位法的框架内,作出一些边际性改良。上位法仍然是紧箍咒,不可突破。

这一次,中央直接给与深圳调整上位法的机会。这种政策力度,只有在海南自贸港、中国第一个实质性自贸港上海临港等特殊经济区域,才会下放的特殊权限。

而深圳不仅是全市范围都拿到了,还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所有生态圈。这个大礼包的重榜性,不敢说“绝后”,但可以说是“空前”的。

上世纪70年代,宝安县上演过大逃港。在深圳这一边,好些人向往资本主义的香港,冒着生命危险淌水入港。他们原先所期待的,是抹着忌廉的蛋糕,吹着冷气的沙发屋……

但是40后的今天,他们下一代可能因为买不起香港的房子,住劏房、睡铁笼,照样沦陷在底层。而那些没有冒险家精神、“留守”在深圳的亲戚,可能因为城中村拆迁,早已资产上亿,开保时捷住千尺豪宅。

这种时代轮回下的玩笑,便是历史的残酷之处。

个体的力量从来都是卑微,无力的,只有国运变迁的大浪潮,无可阻挡。

从2019年开始,深圳正式宣告,它本质上将不仅仅是广东省的城市,更是属于国家的城市。

中央不会允许高房价阻碍深圳崛起,调控可能已在路上

去年刚跻身全球55个“一线城市”的深圳,终于有了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昨天,央视新闻头条播发《中央重磅意见: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媒体纷纷解读,深圳获得“特大政策红包”,堪比1978年那个年代的惊天巨变。

消息一出,深字头股票全线暴涨,房产中介圈一片欢腾,“各路买房大军即将涌入深圳”的消息满天飞。



深圳的房价会怎么走?你黄师傅认为,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调控有个规律,就是“政策利好越大”的地方,楼市调控越严。

海南就是先例。

2018年4月13日,国家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一时间买房大军蜂拥而至。4月22日,海南就实施了全岛限购,楼市进入“冰冻期”,房价全面下跌。

炒房客涌向哪里,哪里就是调控的高压区。深圳严控楼市的政策,可能已经在出台的路上了。

况且,深圳的居民杠杆率已经很高。如果让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抬高房价,对深圳的崛起将造成巨大阻力。

在真正成为全球城市之前,深圳的房价绝对不能突飞猛涨。

01

总体而言,深圳与全球城市还有相当的距离。


根据世界城市研究机构GaWC发布的2018年世界级城市名册,深圳排在第55位。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排名都在前头。



这是从城市能级和影响力考量的。如果从主导全球性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一般公认的全球城市只有四个:伦敦、纽约、巴黎、东京。

因此,国家给深圳的具体目标,也没有好高骛远:

到2025年,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到2035年,……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到本世纪中叶,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至少要花30年的时间,一步一个脚印,路还很长。

02

这次“超级文件”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也是因为深圳的定位有了一次大的飞跃,隐隐超越香港,成为大湾区的核心引擎。甚至有超越上海的势头。

深圳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但从目前来看,它的优势和短板同样明显。

深圳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闻名于世,尤其是孕育出了以华为、腾讯为代表的世界一流科技和互联网企业。深圳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一度占全国的一半,2018年在全球仅次于东京。如果参加国家排名可以进入前5名。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市值,都在全国名列第一。

但是,深圳缺少一流大学,高等教育还很缺乏,科研专利、科技投入、科技人员90%都在企业,在基础研究上,远远达不到世界一流的水准。这也导致深圳难以在尖端前沿科技的突破上,引领全球风气之先。

深圳吸引着大量人才流入,是最具人口吸引力的城市之一,但是深圳的优质医疗、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甚至连普通高中学位都难以满足基本的需求。

深圳的国际化程度、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还落后于京沪港穗。比如深圳机场的国际旅客占比仅7%,而广州白云机场为25%,香港国际机场更高达80%。

又如,北京、上海、广州举办过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国际盛会,甚至杭州也举办过G20,深圳在国际舞台上的出镜,还缺少高光时刻。

“超级文件”提到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全面提升教育医疗水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等,也都是着眼于此。

这条路,可不是一马平川,靠“政策大礼包”就能轻松实现。迈向全球城市,深圳爬坡越坎的难度不小。

03

本文主要分析深圳的房价。在前述背景下,用一句话概括,深圳的楼市必须服务于打造全球城市的大局。

全球城市并不等于“全球房价最高的城市”。

宇宙房价中心是在北京。而四大全球城市,折算人民币后房价大约在4万-9万之间。



而深圳的房价,自2016年以来基本上稳定在5.4万/平方米左右,已经高于其中三大全球城市。

尽管纽约、伦敦的城市核心地段价格非常高昂,但从整体均价来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

深圳还没成为全球城市,房价已经向全球城市看齐了,这不利于深圳的发力追赶。

事实上,由于房价过高,深圳的楼市调控已经长期处于承压状态。

在精准的调控动作下,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曾连续20多个月下降,但下跌额度非常有限,如2018年4月比3月仅下跌16元,被戏称为“泡面式下跌”。

今年5月起,深圳更是屏蔽了均价信息,不再公布新房成交均价,以降低公众对于楼市的关注度。

深圳的居民杠杆率也在急速上升。

2018年,深圳居民资金杠杆率高达144.4%,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厦门的172.2%。

此前已经是“全国人民买深圳”,以后可能变成世界人民买深圳。这在强化了楼市看涨预期的同时,也必然倒逼政策提前做出安排,严控楼市异动。

毕竟,房价高企不仅会吸纳大量社会资金,抢走实体经济的“水源”,也不利于国际人才引进、年轻群体落户,具有挤出效应。

04

国家对深圳的定位是“两范”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值得注意的是,“两范”都有着“社会主义”的前缀。

在选择发展模式、创新社会制度方面,深圳有着比其他城市更大的自由度和政策空间。换言之,严控房价,深圳有着独特的“王牌”。

首先,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就是缩小差距,减少两级分化。“房住不炒”,是其题中之意。而房价畸高,是背道而驰。

这一点上,北方的雄安新区可以作为内部参照系。

定位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雄安新区,从规划起,就对“炒房”严防死守,明确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个人产权住房以共有产权房为主。

而在外部参照系上,可以看看新加坡。纯粹的香港模式,已经被证明失败了。

目前,深圳已推进二次房改,在住房供应结构上,是40%的商品房,20%的人才住房,20%的安居型商品房,20%的租赁房,让各层次人群都有保障。

甚至不排除,深圳可能出台更加激进的人才引进和落户政策,全面破除高房价带来的障碍。

最后,深圳严控高房价的底气,还来自于雄厚的财力,以及充沛的税源。

一直以来,深圳都是土地财政的“异类”。每年的土地收入排行榜上,基本都处于垫底位置。

2018年,全国卖地总收入创新高,各地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进一步上升,深圳却不增反降,卖地收入仅为杭州的1/5,继续在各大城市中垫底。

这种“垫底”是很多城市做梦都想要的。

深圳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远远高出其他城市。去年是3535亿,而杭州仅1825亿,只能靠卖地来补充收入。

在深圳,开发商要拿一块地非常不容易,有时候盼了一年,也没有机会出手。

这座全国最有希望摆脱“土地财政”束缚的城市,有什么理由让高房价继续狂奔,成为阻碍自己迈向全球城市的“绊脚石”呢?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26/18382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