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在奈良县田原本町的一位医生家中发生住宅火灾、母子3人烧死的事件之后,6月22日京都警方发现并收容了失踪的16岁的医生长子,他在供述中承认放火杀人。
6月20日凌晨,奈良县田原本町的医师吉川元祥(47岁)的住宅发生火灾,在全部烧毁的住宅废墟中发现了吉川元祥的妻子吉川民香(38岁)以及小学二年级的次子祥贵(7岁)和仍上幼儿园的女儿优民(5岁)3人上班尸体,吉川元祥因在三重县的病院执勤工作,得以幸免;而他高中一年级的长子(16岁)则在火灾后消失踪迹去向不明,既没有上学也无法打通其手机。经过现场调查,警方确认为放火所使用的是挥发性较高的汽油之类的可能性较大;又因为母子3人在二楼就寝,为了堵塞逃生的途径在楼梯附近放火。6月21日通过司法解剖表明母子3人的死因均为火灾引起的一氧化碳中毒。6月22日,京都府警方在京都市内发现了失踪的该少年,经过盘问得知少年为吉川家的长子之后将其收容。被警方收容之后,少年恢复了稳定的情绪,对警方的调查询问,少年供认在自家放火意图烧死家里人,于是京都警方正式以建筑物放火及杀人的嫌疑将少年紧急逮捕,并移送至设置在奈良县田原本町的搜查总部,继续进行审讯,调查少年放火杀人的动机。
据从有关人物处获悉,该少年是父亲吉川医师和前妻所生,大约在9年前2人离婚,之后少年和父亲以及祖父母4口人生活了一段时间。大约在8年前,吉川医师与在这次火灾中丧生的妻子再婚,并生有上述同时死亡的7岁男儿和5岁女儿。少年所上学校位于奈良市内,是中高一贯制私立学校,不仅在关西地区而且在全日本也是屈指可数的大学升学名牌校,每年考入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的都有100人以上之多。该校高中的校长也反映,少年的性格活泼开朗,朋友众多,加入课外活动的剑道部,并获得2段技能,成绩优秀并准备报考大学的医学部,平时没有发现少年有什么烦恼的事情。少年在小时候因为向往作为医生的父亲的形象,所以在小学的毕业文集中也透露了将来自己要当一名医生的梦想。
逮捕后,对搜查总部的调查,少年供述在放火前两三天便决意放火之后离家出走。6月20日凌晨5时左右,少年早早起来,用打火机点燃一楼楼梯旁的垃圾等物放火,随后乘电车逃往京都,当天以及次日6月21日均在市内公园内睡觉过夜。6月22日凌晨,因为想要观看世界杯足球赛而潜入公园附近的民宅,被住宅居民发觉后逃走,在路上遇到警察的盘查之后被警方收容。
少年供认在确认3人就寝之后开始放火,承认了对3人的杀意。其后却又透露对自己放火烧死的弟弟和妹妹并没有怨恨,对这无法挽救的事实感到追悔莫及,并带著反省的心情开始供述。在供述放火动机时,声称只要家里放火之后,一切就可以重新来过。对于继母,少年声称无论何事都要向父亲汇报,所以动辄遭到父亲的打骂而产生憎恶心理,但少年却选择父亲不在家的日子。类似这种前后矛盾的供述,仍需要慎重调查。据少年供述,早6月中旬某夜,也曾经为了杀害父亲,在深夜来到父亲的房间,却被父亲察觉而放弃。
搜查总部推断少年在作案放火时,因学习方面等原因导致精神上的强大压力,针对其是否是有计划性的放火仍在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
据周围居民透露,少年的父亲将儿子的学习房间称为“ICU(集中治疗室)”,从小学时期开始就形影不离地直至深夜亲自指导儿子的学习。少年在平时就因为学习方面受到父亲的严厉管教,甚至被施以暴力,一旦学习成绩下降动辄便进行严厉的斥责。发生放火事件的当天,正是校方对期中考试结果准备向家长召开说明会的日子。周围都期待其如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医生,但是少年在今年升入高中之后,却曾经向学校的老师透露不准备报考大学的医学学部了。
少年在接受审讯的过程中供述,想逃避思想压力。因此,警方搜查总部认为少年因为出于对父母的反抗心理,加之最近的考试成绩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从而导致自暴自弃,以至于最后放火烧死家人;警方对这之间的具体经过仍在进行详细的调查。在高校升学前后对热心教育的父亲的杀意,不知何故转向了继母和异母兄弟,这种不可理解的心情的变化,还是需要进行继续慎重追究的。
针对其特殊的心理,关西学院大学精通精神医学的野田正彰教授表示,正通过少年的供述、文章,以及因父母离异而导致的家庭关系等进行分析。例如,(一)少年的小学毕业文集的最后结尾是∶努力实现梦想(成为一名医生)。野田教授指出,这只不过是小学生纯真的感情,并不代表实现自我;不是如何想做,而是必须这样做,这种强烈的意识只代表著双亲的期待而已。(二)对于少年憎恨父亲的严厉管教和暴力,野田教授分析为父亲认为儿子的价值由成绩决定,这无形中也代表了现代日本社会的一种“尖子层的定理”。(三)放火当天所要发表的中考成绩,与少年而汇报的相谬,自然使谎言暴露。野田教授指出,少年没有取得父亲所期待的成绩,失去了感情的支柱,产生了杀意。(四)心烦意乱,自暴自弃。野田教授指出放火是弱者常用的手段,同时强调放火烧死继母等3人并不是主要目的。因为少年无法对强大的父权进行直接攻击,便转向消灭家庭以及继母等父权所属的东西。野田教授归结为,少年害怕成绩低落被发现,便破坏父亲所属的东西,并且自己也觉得无力生存,终于导致了脱离正轨的行为。
(藤原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