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7日晚,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闽林集团总裁林凤良卷款数亿外逃,闽林集团向民间高息借贷的十几亿资金一夜蒸发。由此,一起罕见的非法集资案浮出水面。4月8日,闽林集团宣布倒闭,全区约10万人直接受害。这是继1999年厦门远华案主犯赖昌星外逃后,又一福建商人携巨款外逃。与赖昌星涉嫌走私不同的是,林凤良是涉嫌非法集资。
惊心动魄的4月8日
2006年4月8日,孙智因朋友有事到了17层高的“泉港第一高楼”闽林大厦。“我一去,简直目瞪口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只有电视上才见到过。”孙智对当时的场景至今仍感到惊心动魄,“我才上几层楼就走不上去了,到处都是人,没有一万人也有六七千。里面的人简直疯了一样,什么东西都抢,拿著锤子什么东西都砸。我站在那半天跟朋友联络不上,又不敢随便拿东西,就站在楼道里乾看著。”
泉港区政府在4月8日下午采取了紧急行动,下午3点左右,几百名防暴警察对三处现场进行全面封锁,迅速平息了混乱局面。在这一天,福建省百强企业、泉港区龙头企业闽林集团轰然瓦解,公司账户只剩下几千块钱。
“借钱”名义下的“存钱”
闽林集团在4月7日前一周,公开承诺将借款利息由2-4分提高到4.5分,结果,短短几天时间,大量的民间资金又血本无归。“这说明,林凤鸣的出逃是有蓄谋的。”有受害者分析说。但是还有更多的人认为:林凤鸣以前很讲诚信,他就是靠“诚信”起家的。不讲诚信,就是这一次,他外逃,也是不得已。
林凤良是泉港区界山镇槐山村人,这个村如今每家每户都在闽林集团“存钱”了,据村里统计,一个自然村存款的数额就有几百万元。据本村村民介绍,林凤良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辍学后以打石头为生,后来参加民间“标会”(一种非法集资形式),并靠标会发家。在1994年前后,林凤良开始用高息借款的方式进行集资。
37岁的泉港区槐山村农民林永昆打工20年才攒了2万5000块钱,全都“存”在了闽林集团。他取过两个月的利息,每个月700元,都是拿著一个“借条”直接去闽林公司财务部领钱,现在不仅取不到利息了,本钱也随著林凤良的出逃一去无影踪了。
林永昆说:“林老板信誉非常好,已经做了十几年了,从没有欠过投资人的一分钱利息,每个月都按时发放,再加上他跟区长关系很好,又有好几处房产,所以我们才很相信他。”
公开宣传“办理存款业务”
闽林集团的借款利率按“3个月2.3-3.1%,6个月2.5-3.3%,1年2.8-3.6%”计算,都远远超出了银行存款利率。
“很多人都靠闽林集团发财了。”村民们说,存1万元在闽林集团,两年多的时间就能把1万元再赚回来,而且,事实上也确实有不少人因此致富。也正因为如此诱人的前景,导致泉港区无数人把钱“借给”林凤良,也使得他的财富雪球越聚越大。
发财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几年没领利息,打算“利滚利”,将来一次性领笔巨款出来。有个人借了两万准备装修刚买的新房,后来觉得钱有点不够,就打算在闽林存段时间等到了3万再取出来,还差一周的时间他就要取了,结果林凤良把钱卷走了。还有个银行职员,挪用了一百多万银行存款,借给了闽林集团,闽林倒闭后,他连申报都不敢去。还有的官员,投了上百万到闽林集团,资金本身来源不明,现在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闽林集团发布的吸引集资的广告单耐人寻味,它一方面把集资当作“办理存款业务”,另一方面则鼓吹公司主要业务即闽林大厦租金利润可观。
被骗人之一黄老师遭遇这场风波后,对此有了清醒的认识。他说:“闽林公司再赚钱,也不可能靠经营利润去支付利息,它高息放贷本质上是亏本的。它所靠的,是源源不断的新的集资,是以后来的资金补充前面的亏空,一旦新的资金来源被切断,公司立刻就会崩溃。陈区长被抓后,闽林公司的后台倒了,其非法集资可能会被政府叫停,这样,林凤良除了卷款潜逃,别无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