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跑得太快,而是飞得太低。”2019年5月23日中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时,不由得让人感叹道。

目前,中国高铁运营规模居世界第一,普遍在时速300—350公里,中国高铁的综合技术指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却几乎是高铁速度的一倍。中车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种国际尖端技术,高速磁浮是当前世界轨道交通技术的一大“制高点”。
在发达国家,例如日本、德国,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发展了多种磁浮交通运输方案。在日本,超导磁浮技术达到了603km/h的试验速度;德国的磁浮技术达到了505km/h的试验速度,并在中国上海建造了国际首条商业运营路线。此前,中国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系统及工程化应用,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2016年10月,中国高速磁浮项目开始启动。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主要包括,磁浮车辆系统,地面牵引控制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线路轨道系统等。该项目由科技部批准立项,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牵头,联合国内15家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共同研究。这是一项技术难度极高的系统工程,涉及的专业、学科众多。当时,中央财政经费支持4.33亿元。其中,由四方股份承担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获得资金3.63亿元。
2018年1月25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方案在青岛通过专家评审。评审专家组认为,目前的交通系统中,最快的是航空巡航经济速度,为800至1000公里/小时,而目前高铁的最高运营速度为350公里/小时。“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出现,给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之间填补了空白。这对丰富我国轨道交通体系结构,实现我国轨道交通技术持续领跑,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抢占技术制高点,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高速磁浮课题负责人、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叁叁介绍,经过近三年的技术攻关,课题团队成功突破高速磁浮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车辆、牵引、运控通信等核心子系统研发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与轮轨列车相比,磁浮列车一大特点是没有传统的“车轮”,行驶时与轨道不发生接触,无轮轨摩擦,维护量也更少,具备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势。同时,高速磁浮采用“抱轨”的方式运行,列车没有脱轨风险。
作为目前可实现的、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高速磁浮用于长途运输,可在大型枢纽城市之间或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形成高速“走廊”。
“以北京至上海为例,加上旅途准备时间,乘飞机需要约4.5小时,高铁需要约5.5小时,而高速磁浮仅需3.5小时左右。”在丁叁叁看来,未来高速磁浮的市场应用颇具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