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上观新闻/多维新闻
近日,岛内政坛的最大新闻就是鸿海集团老总郭台铭宣布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妈祖托梦的说法不仅让整件事有了不少神秘气息,也让许多蓝营支持者在期待未来“郭 VS 蔡”的梦幻对决。
尽管台前煞是热闹,但政治大戏恐怕不会按照许多人的预期上演。郭台铭有致命的软肋,不见得在大选中能顺利击败蔡英文。更何况郭台铭能否取得中国国民党的提名仍然未定,他的参选搅动了国民党内的一池春水,反而让之前宣称对大选“没有意愿”的党主席吴敦义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郭台铭要角逐大选首先要取得国民党的提名,在正常状态下,国民党的提名人选是由党内初选所决定。目前党内初选的规则是由70%的民调和30%的党员投票所组成,获支持度高者出线。这个规则的产生,其实是来自之前表态参选的党主席吴敦义和前新北市长朱立伦妥协之下的产物。吴敦义原本主张提名人选的产生全由党员投票决定,朱立伦正好相反,主张全由民调所决定。经过协调折衷,变成既有规则。藉此也可清楚看出,两人分别在岛内民调和党员投票具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民调的占比高,所以在原先的格局之下朱立伦的优势明显,这也许是之前吴敦义会宣布“没有意愿”、暂时观望的主因。但现今郭台铭宣布参选,打破了原先的格局。郭台铭主要吸引到的支持应该是来自民调的部分,换言之,就是削弱了对朱立伦的支持力度。而党员票的部分需要深耕基层,短期内会流向郭台铭的数量应该有限。当郭朱二人激烈争夺民调支持度之际,反而让党员票的重要性水涨船高。此时占据着党主席的位置、对党机器有控制权的吴敦义就有了东山再起的契机。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三个推论。首先,这就说明了何以吴敦义对郭台铭的参选异常热心,在不少人质疑郭台铭是否具有国民党员的身份、能否合规参加党内初选之际,吴敦义用颁发荣誉状的方式帮郭台铭解套,肯定了他的党员身份。在郭台铭参选的背后,最大的得益者很可能正是吴敦义。
其次,韩国瑜如果参选,带来的政治效果将和郭台铭相当类似。但对其权位贪得无厌的抨击,很可能会先打坏目前的政治行情,这也许就是韩国瑜始终不松口参选的原因。
最后,“征召”之说,可以休矣。既然党内初选可以有序进行,何必还要采用非常手段的“征召”?所以“征召”之说自始至终就是烟幕弹,很可能是转圜局面的策略手段,而非如许多人认定必然发生的局面。
进一步而言,就算郭台铭在国民党的初选中胜出,之后在大选中和蔡英文的对决能否获胜,是存在疑问的。郭台铭最大的软肋就是鸿海集团的经营成功,以及在大陆拥有庞大的资产和事业。在台湾当前的政治氛围下,对和大陆交往的神经极其敏感,再加上绿营又是“抹红” “恐中”的宣传能手,郭台铭很有可能被渲染为游走两岸的红顶商人。如果把选举主轴放在挑动台湾民众的疑虑心里,那么蔡英文的选战并不难打。
此外,郭台铭虽然是成功的商人,但却是素人参政,缺乏自己的政治班底与从政经验。国民党内山头林立,就算郭台铭获得提名,短期内也难以整合全党打大规模选战,在组织上面临极大劣势。有人可能会提出柯文哲的胜选经验作为反驳,但选区是一市还是全岛有本质的不同,两者很难相提并论。再加上特朗普主政美国褒贬不一、评价两极,也会让台湾人民是否愿意让商人领导自身的命运,表现得踌躇不前。这些郭台铭的软肋招招致命,不会等到大选时才发酵,应该从国民党初选时就会被质疑,将冲击郭台铭的民调行情,降低他被提名的可能性,从而为前述吴敦义的政治操作创造空间。
综上所言,郭台铭愿意挺身而出,为台湾民众服务的心意值得肯定,但从党内初选到大选的过程很可能会叫好不叫座,和许多人期待就此能拨云见日,带领台湾走向正途的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精明如郭台铭,对这一切的利弊得失是否了然于心,外人不得而知。但由于参选效应,鸿海或富士康概念股在两岸股市应声大涨,让不少人赚得荷包满满也是事实。也许对郭台铭而言,先厚了荷包,再在国民党的初选中急流勇退,既保全了自己的身价和影响力,又不用陷入大选的泥沼中,不失为两全其美之道。事态的发展是否如此,就留给时间作验证。(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宗昊)
对话北京学者:郭台铭绝非台湾的灵丹妙药
台湾曾经的首富——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于北京时间4月17日宣布参加2020年台湾大选,这无疑为本就波谲云诡的总统角逐赛投下了另一枚震撼弹。郭台铭究竟会否成为那个改变台湾局面的人?北京联合大学教授朱松岭在接受多维新闻采访时坦言,郭台铭的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他如果当选,有助于台湾经济民生和青年发展,不过在既有台湾地区政治规则和政治生态下,他也不一定是能让台湾彻底脱胎换骨的灵丹妙药。以下为访谈实录。
郭台铭参加台湾2020大选,这将对台湾政局以及台湾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图源:Reuters)
多维:宣布参选2020大选的郭台铭,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优势在于,他的商人身份足够会拼经济,与诸多政要关系不错或利于斡旋,尤其是长期在大陆做生意熟悉大陆;劣势则在于,因为“红顶商人”的帽子,很容易被抹黑抹红。你怎么解读郭台铭参选?
朱松岭:你讲的已经很全面了。郭台铭之所以这次出来选,除了主客观条件之外,他明确提到了受妈祖托梦,叫他出来竞选总统,以改善经济,为台湾未来谋发展,为青年未来找出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郭台铭也说,“妈祖说一定要用我的力量来帮忙年轻人”、“对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要做好事”。妈祖信仰本身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居民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郭台铭小的时候又受到了妈祖庙的庇护,在信仰力量的引导下,激发出他参选的斗志,一切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所以他出来参选不意外。
多维:一些民调已经显示,郭台铭的支持率超过了50%,远远高于蔡英文。也有更直接的说法是,郭台铭出来后,基本台湾大选没有什么悬念了。
朱松岭:民调是动态的,会随时变化,如果这是投票行为之前各老牌民调机构的数据,那大概投票的结果八九不离十。而且,台湾是小型政治体,选举中能够随时改变结果的因素很多,现在讲郭台铭PK蔡英文没有悬念的胜选,还为时过早,这是台湾研究界都非常清楚的常识。如果最终真的形成了郭台铭PK蔡英文的局面,也是双方互有优劣。对郭台铭来讲,一是他有经济民生牌的优势;二是他与大陆领导人、美国领导人关系良好,从川普的经验看,这种关系能转化为执政中的正能量;三是他是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充足的管理经验,能让他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四是他作为政治素人,符合台湾选民喜新厌旧的口味。
郭台铭的劣势:一是容易被抹黑抹红;二是竞争对手可能打阶级牌;三是缺乏“柯文哲形象”、“韩国瑜形象”中接地气的因素,需要在竞选中形塑清新、明快、既接清气又接地气“郭台铭形象”,在当前存在“韩流”的情况下,这一点尤其重要。
多维:对台湾选民来说,也是蛮有意思的考验,究竟是选经济,还是选意识形态。如果选经济,可能郭台铭就是最好的选项;可如果选意识形态,郭台铭“红顶商人”的帽子恐怕会带来不利影响。
朱松岭:选经济和选意识形态未必是对立的,在很多选民那里,这个区分如果不是特别鲜明,也未必想的那么多。蔡英文当局拼经济没办法、没成绩、没好评是公认的,郭台铭在拼经济的问题上确实比蔡英文有优势。再一个,今年台湾地区围绕着2020年当局领导人的初选已经创造了台湾地区选举史上几个记录,未来红帽子到底还起不起作用,到底会不会突破红帽子的禁锢,还有待于观察和选举验证。岛内的选举因素比较复杂,很多问题还要在选举事件发酵的过程中边走边看。
多维:目前舆论场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消极一方认为,台湾今天这样的局面,谁当选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积极派则认为,郭台铭可能会成为台独终结者,可能会为台湾带来转折。你怎么看?
朱松岭:在既有的政治结构、政治生态和政治规则之下,台湾只能是个产生政治明星、毁灭政治明星;再产生政治明星,再毁灭政治明星的社会。无论什么人当选,如果不解决行政当局和民意代表部门之间恶性循环的关系、不解决民粹对台湾政治的制约,不解决岛内蓝绿矛盾,都很难有大的作为。但是,有魄力的领袖也能在这种体制下有所作为,做出出乎意料的成绩。有些事情事在人为,当然,这些成绩是在既有框架内,其成绩的大小也应该比较有限。
多维:不过,也有台湾学者认为,单纯商人身份时候的“关系好”可能无法延续到政治层面。
朱松岭:不管谁当选台湾的领导人,都会受到台湾既有政体结构的制约,一方面要受到蓝绿的制约,另外一方面受到我刚刚提到的台湾民意部门和社会运动的制约。所以总体上看起来,不管谁坐到这个位置上去,恐怕很多问题都是很难处理的,也不可能全方位地改变对外关系。郭台铭现在的一些观点、态度在以上这些制约之下未必能发挥相应的功能和效果,但总体上看起来,这样一个追求两岸和平与发展,对两岸关系和台湾年轻人充满关切的世界级企业家,如果能当选,可能会想出一些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岛内一些问题的解决。
多维:这也是北京乐见其成的吧,毕竟相较于赖清德的“大坏”局面,郭台铭可能是“大好”。
朱松岭:从根本上讲,没有所谓的大好、大坏之分。在现有两岸关系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前,涉台基本因素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之前,在蓝绿恶斗这个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前,台湾岛内的立法部门跟行政部门的恶性循环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前,两岸关系基本上就是处于在一个好也好不到那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的状况,不管谁上台,不管谁下台,如果说没有突发或者偶然性的事件,不会造成所谓的大好或者大坏,因为不管任何一个主张台独的人也好或者主张统一的人也好,只要他上台以后,当选上台会受到现有政治结构的制约,政治格局的制约,受到中美关系大框架的制约。
当然,从具体两岸关系的互动上看,也可以说有大好、大坏之分。比如,陈水扁上台后搞“法理台独”,两岸关系就紧张;马英九上台后认同“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和平发展。和平弥足珍贵,民生尤为多艰。如果赖清德这样的人当选上台,两岸可能会继续动荡、不安定的老路,对岛内的老百姓未必是好事。如果郭台铭这样的人当选上台,两岸可能就会继续和平发展的道路,岛内的民众可能就会持续获得和平发展红利,人民生活就可能有根本性的提升和改变。从这个角度上,讲“大好”或者“大坏”也说得通。
多维:解局的一个前提可能是破局,这个“不好也不坏”的局究竟要怎么破?
朱松岭:破局的关键是领导人有解决台湾问题的意志和决心,是中国大陆是否有足够的力量能够完全排除、消除外来势力的干涉,另外,还要看是否有引发解决问题的事件或时机。有这三个方面的条件,自然就能够破局,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个“不好也不坏”的局面,解决存在已久的两岸政治对立问题。
多维:据你所知,“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目前是什么进展?因为作为局外人来看,自《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的讲话之后,官方就再没有披露过什么消息。
朱松岭:你可以参考一下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陈明通的讲话。他说,据他长期研究两岸的经验判断分析,“北京对台统一进程已经发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已放在习近平桌上”。以他的身份和治学态度,以及对两岸关系的熟悉度,应该不会贸然的随便这么说,应该是有一定的依据的。
多维:从香港对于“一国两制”的具体实践中,台湾方案可以吸取借鉴哪些经验和教训呢?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某种程度上是香港“一国两制”2.0版的支点。
朱松岭:首先“一国两制”解决国家统一的方案,不是纵容国家分裂的方案,因此,强调“一国”,维护“一国”,是第一位的。为此,就要对分离主义势力进行严格的法律惩处。其次,要突出两制的灵活性、积极性、主动性和相对独立性,让港澳台进一步释放本身的制度优势,既能服务好本地民众,又能为国家整体制度的运行发挥助力。第三,台湾不同于香港、澳门,有其历史特殊性和身份特殊性,这些都需要在两岸的政治协商、政治谈判中逐步解决的。
近日,岛内政坛的最大新闻就是鸿海集团老总郭台铭宣布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妈祖托梦的说法不仅让整件事有了不少神秘气息,也让许多蓝营支持者在期待未来“郭 VS 蔡”的梦幻对决。
尽管台前煞是热闹,但政治大戏恐怕不会按照许多人的预期上演。郭台铭有致命的软肋,不见得在大选中能顺利击败蔡英文。更何况郭台铭能否取得中国国民党的提名仍然未定,他的参选搅动了国民党内的一池春水,反而让之前宣称对大选“没有意愿”的党主席吴敦义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郭台铭要角逐大选首先要取得国民党的提名,在正常状态下,国民党的提名人选是由党内初选所决定。目前党内初选的规则是由70%的民调和30%的党员投票所组成,获支持度高者出线。这个规则的产生,其实是来自之前表态参选的党主席吴敦义和前新北市长朱立伦妥协之下的产物。吴敦义原本主张提名人选的产生全由党员投票决定,朱立伦正好相反,主张全由民调所决定。经过协调折衷,变成既有规则。藉此也可清楚看出,两人分别在岛内民调和党员投票具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民调的占比高,所以在原先的格局之下朱立伦的优势明显,这也许是之前吴敦义会宣布“没有意愿”、暂时观望的主因。但现今郭台铭宣布参选,打破了原先的格局。郭台铭主要吸引到的支持应该是来自民调的部分,换言之,就是削弱了对朱立伦的支持力度。而党员票的部分需要深耕基层,短期内会流向郭台铭的数量应该有限。当郭朱二人激烈争夺民调支持度之际,反而让党员票的重要性水涨船高。此时占据着党主席的位置、对党机器有控制权的吴敦义就有了东山再起的契机。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三个推论。首先,这就说明了何以吴敦义对郭台铭的参选异常热心,在不少人质疑郭台铭是否具有国民党员的身份、能否合规参加党内初选之际,吴敦义用颁发荣誉状的方式帮郭台铭解套,肯定了他的党员身份。在郭台铭参选的背后,最大的得益者很可能正是吴敦义。
其次,韩国瑜如果参选,带来的政治效果将和郭台铭相当类似。但对其权位贪得无厌的抨击,很可能会先打坏目前的政治行情,这也许就是韩国瑜始终不松口参选的原因。
最后,“征召”之说,可以休矣。既然党内初选可以有序进行,何必还要采用非常手段的“征召”?所以“征召”之说自始至终就是烟幕弹,很可能是转圜局面的策略手段,而非如许多人认定必然发生的局面。
进一步而言,就算郭台铭在国民党的初选中胜出,之后在大选中和蔡英文的对决能否获胜,是存在疑问的。郭台铭最大的软肋就是鸿海集团的经营成功,以及在大陆拥有庞大的资产和事业。在台湾当前的政治氛围下,对和大陆交往的神经极其敏感,再加上绿营又是“抹红” “恐中”的宣传能手,郭台铭很有可能被渲染为游走两岸的红顶商人。如果把选举主轴放在挑动台湾民众的疑虑心里,那么蔡英文的选战并不难打。
此外,郭台铭虽然是成功的商人,但却是素人参政,缺乏自己的政治班底与从政经验。国民党内山头林立,就算郭台铭获得提名,短期内也难以整合全党打大规模选战,在组织上面临极大劣势。有人可能会提出柯文哲的胜选经验作为反驳,但选区是一市还是全岛有本质的不同,两者很难相提并论。再加上特朗普主政美国褒贬不一、评价两极,也会让台湾人民是否愿意让商人领导自身的命运,表现得踌躇不前。这些郭台铭的软肋招招致命,不会等到大选时才发酵,应该从国民党初选时就会被质疑,将冲击郭台铭的民调行情,降低他被提名的可能性,从而为前述吴敦义的政治操作创造空间。
综上所言,郭台铭愿意挺身而出,为台湾民众服务的心意值得肯定,但从党内初选到大选的过程很可能会叫好不叫座,和许多人期待就此能拨云见日,带领台湾走向正途的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精明如郭台铭,对这一切的利弊得失是否了然于心,外人不得而知。但由于参选效应,鸿海或富士康概念股在两岸股市应声大涨,让不少人赚得荷包满满也是事实。也许对郭台铭而言,先厚了荷包,再在国民党的初选中急流勇退,既保全了自己的身价和影响力,又不用陷入大选的泥沼中,不失为两全其美之道。事态的发展是否如此,就留给时间作验证。(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宗昊)
对话北京学者:郭台铭绝非台湾的灵丹妙药
台湾曾经的首富——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于北京时间4月17日宣布参加2020年台湾大选,这无疑为本就波谲云诡的总统角逐赛投下了另一枚震撼弹。郭台铭究竟会否成为那个改变台湾局面的人?北京联合大学教授朱松岭在接受多维新闻采访时坦言,郭台铭的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他如果当选,有助于台湾经济民生和青年发展,不过在既有台湾地区政治规则和政治生态下,他也不一定是能让台湾彻底脱胎换骨的灵丹妙药。以下为访谈实录。
郭台铭参加台湾2020大选,这将对台湾政局以及台湾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图源:Reuters)
多维:宣布参选2020大选的郭台铭,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优势在于,他的商人身份足够会拼经济,与诸多政要关系不错或利于斡旋,尤其是长期在大陆做生意熟悉大陆;劣势则在于,因为“红顶商人”的帽子,很容易被抹黑抹红。你怎么解读郭台铭参选?
朱松岭:你讲的已经很全面了。郭台铭之所以这次出来选,除了主客观条件之外,他明确提到了受妈祖托梦,叫他出来竞选总统,以改善经济,为台湾未来谋发展,为青年未来找出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郭台铭也说,“妈祖说一定要用我的力量来帮忙年轻人”、“对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要做好事”。妈祖信仰本身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居民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郭台铭小的时候又受到了妈祖庙的庇护,在信仰力量的引导下,激发出他参选的斗志,一切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所以他出来参选不意外。
多维:一些民调已经显示,郭台铭的支持率超过了50%,远远高于蔡英文。也有更直接的说法是,郭台铭出来后,基本台湾大选没有什么悬念了。
朱松岭:民调是动态的,会随时变化,如果这是投票行为之前各老牌民调机构的数据,那大概投票的结果八九不离十。而且,台湾是小型政治体,选举中能够随时改变结果的因素很多,现在讲郭台铭PK蔡英文没有悬念的胜选,还为时过早,这是台湾研究界都非常清楚的常识。如果最终真的形成了郭台铭PK蔡英文的局面,也是双方互有优劣。对郭台铭来讲,一是他有经济民生牌的优势;二是他与大陆领导人、美国领导人关系良好,从川普的经验看,这种关系能转化为执政中的正能量;三是他是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充足的管理经验,能让他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四是他作为政治素人,符合台湾选民喜新厌旧的口味。
郭台铭的劣势:一是容易被抹黑抹红;二是竞争对手可能打阶级牌;三是缺乏“柯文哲形象”、“韩国瑜形象”中接地气的因素,需要在竞选中形塑清新、明快、既接清气又接地气“郭台铭形象”,在当前存在“韩流”的情况下,这一点尤其重要。
多维:对台湾选民来说,也是蛮有意思的考验,究竟是选经济,还是选意识形态。如果选经济,可能郭台铭就是最好的选项;可如果选意识形态,郭台铭“红顶商人”的帽子恐怕会带来不利影响。
朱松岭:选经济和选意识形态未必是对立的,在很多选民那里,这个区分如果不是特别鲜明,也未必想的那么多。蔡英文当局拼经济没办法、没成绩、没好评是公认的,郭台铭在拼经济的问题上确实比蔡英文有优势。再一个,今年台湾地区围绕着2020年当局领导人的初选已经创造了台湾地区选举史上几个记录,未来红帽子到底还起不起作用,到底会不会突破红帽子的禁锢,还有待于观察和选举验证。岛内的选举因素比较复杂,很多问题还要在选举事件发酵的过程中边走边看。
多维:目前舆论场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消极一方认为,台湾今天这样的局面,谁当选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积极派则认为,郭台铭可能会成为台独终结者,可能会为台湾带来转折。你怎么看?
朱松岭:在既有的政治结构、政治生态和政治规则之下,台湾只能是个产生政治明星、毁灭政治明星;再产生政治明星,再毁灭政治明星的社会。无论什么人当选,如果不解决行政当局和民意代表部门之间恶性循环的关系、不解决民粹对台湾政治的制约,不解决岛内蓝绿矛盾,都很难有大的作为。但是,有魄力的领袖也能在这种体制下有所作为,做出出乎意料的成绩。有些事情事在人为,当然,这些成绩是在既有框架内,其成绩的大小也应该比较有限。
多维:不过,也有台湾学者认为,单纯商人身份时候的“关系好”可能无法延续到政治层面。
朱松岭:不管谁当选台湾的领导人,都会受到台湾既有政体结构的制约,一方面要受到蓝绿的制约,另外一方面受到我刚刚提到的台湾民意部门和社会运动的制约。所以总体上看起来,不管谁坐到这个位置上去,恐怕很多问题都是很难处理的,也不可能全方位地改变对外关系。郭台铭现在的一些观点、态度在以上这些制约之下未必能发挥相应的功能和效果,但总体上看起来,这样一个追求两岸和平与发展,对两岸关系和台湾年轻人充满关切的世界级企业家,如果能当选,可能会想出一些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岛内一些问题的解决。
多维:这也是北京乐见其成的吧,毕竟相较于赖清德的“大坏”局面,郭台铭可能是“大好”。
朱松岭:从根本上讲,没有所谓的大好、大坏之分。在现有两岸关系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前,涉台基本因素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之前,在蓝绿恶斗这个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前,台湾岛内的立法部门跟行政部门的恶性循环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前,两岸关系基本上就是处于在一个好也好不到那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的状况,不管谁上台,不管谁下台,如果说没有突发或者偶然性的事件,不会造成所谓的大好或者大坏,因为不管任何一个主张台独的人也好或者主张统一的人也好,只要他上台以后,当选上台会受到现有政治结构的制约,政治格局的制约,受到中美关系大框架的制约。
当然,从具体两岸关系的互动上看,也可以说有大好、大坏之分。比如,陈水扁上台后搞“法理台独”,两岸关系就紧张;马英九上台后认同“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和平发展。和平弥足珍贵,民生尤为多艰。如果赖清德这样的人当选上台,两岸可能会继续动荡、不安定的老路,对岛内的老百姓未必是好事。如果郭台铭这样的人当选上台,两岸可能就会继续和平发展的道路,岛内的民众可能就会持续获得和平发展红利,人民生活就可能有根本性的提升和改变。从这个角度上,讲“大好”或者“大坏”也说得通。
多维:解局的一个前提可能是破局,这个“不好也不坏”的局究竟要怎么破?
朱松岭:破局的关键是领导人有解决台湾问题的意志和决心,是中国大陆是否有足够的力量能够完全排除、消除外来势力的干涉,另外,还要看是否有引发解决问题的事件或时机。有这三个方面的条件,自然就能够破局,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个“不好也不坏”的局面,解决存在已久的两岸政治对立问题。
多维:据你所知,“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目前是什么进展?因为作为局外人来看,自《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的讲话之后,官方就再没有披露过什么消息。
朱松岭:你可以参考一下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陈明通的讲话。他说,据他长期研究两岸的经验判断分析,“北京对台统一进程已经发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已放在习近平桌上”。以他的身份和治学态度,以及对两岸关系的熟悉度,应该不会贸然的随便这么说,应该是有一定的依据的。
多维:从香港对于“一国两制”的具体实践中,台湾方案可以吸取借鉴哪些经验和教训呢?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某种程度上是香港“一国两制”2.0版的支点。
朱松岭:首先“一国两制”解决国家统一的方案,不是纵容国家分裂的方案,因此,强调“一国”,维护“一国”,是第一位的。为此,就要对分离主义势力进行严格的法律惩处。其次,要突出两制的灵活性、积极性、主动性和相对独立性,让港澳台进一步释放本身的制度优势,既能服务好本地民众,又能为国家整体制度的运行发挥助力。第三,台湾不同于香港、澳门,有其历史特殊性和身份特殊性,这些都需要在两岸的政治协商、政治谈判中逐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