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次仁措旦来自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他所在的村子海拔4300米,自然条件差。如今,村里新修了宽敞的水泥路,用上了稳定的电,喝上了洁净的水。2018年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3300元(约合1981美元),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
2018年,西藏实现GDP增长9.1%。脱贫攻坚成为西藏发展的最大亮点:减少贫困人口18.1万,25个贫困县达到摘帽标准。
2018年,西藏先后引进200多户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和80多家种养企业,吸引1000多名有一技之长的内地群众与当地3000多名群众结成对子。
2019年,西藏自治区提出将实现农牧民增收13%的目标。
.jpg)
西藏噶尔县典角村,通过电商平台发家致富的尼吉拉姆一家在自家门口留影。(来源:邓建胜/人民日报)
.jpg)
位于西藏日喀则市江当乡的“光伏小镇”,计划通过“光伏+生态设施农业”的模式实现精准脱贫。图为2018年9月5日,江当乡“光伏小镇”居民在拉家常。(来源:新华社)
.jpg)
西藏扎囊县羊嘎藏帽加工厂建于2013年。该厂从当地贫困家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吸纳45名工人进行藏帽制作,产品备受市场欢迎,工人月均收入超过6500元。目前加工厂正在扩大招工,为更多的农牧民贫困家庭提供就业机会。图为2018年10月9日,两名姑娘在试戴藏帽。(来源:新华社)
.jpg)
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边雄乡被称为“萝卜小镇”。在山东省青岛市援藏资金支持下,边雄乡白玛梅朵合作社成立,带动贫困群众规模化发展萝卜种植产业,走上脱贫致富路。图为2018年 8月8日,村民在边雄乡萝卜种植基地田头的水池清洗萝卜。(来源:新华社)
.jpg)
位于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高寒缺氧,“吃菜难”曾长期困扰着当地群众。近年来,阿里地区噶尔县建成集蔬菜林果种植、畜禽养殖及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区,每年供应周边地区40多种蔬菜瓜果,还通过培训解决了200多名扶贫搬迁群众季节性就业。图为2018年8月1日,务工人员在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奶牛养殖场饲喂奶牛。(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