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王海林
2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30年来,中山站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南极内陆考察的枢纽和固定翼飞机的保障基地,在中国南极考察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山站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于1989年2月26日建站。中山站与俄罗斯进步站毗邻。是继长城站之后的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
中山站建站以来,经过多次扩建,现已初具规模。此前的集装箱式房大部分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采用钢框架加装配式保温板的新一代建筑。中山站的生活科研条件和后勤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中山站设有实验室,配备有相应的分析仪器设备,可供科学考察人员对现场资料和样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与此同时,随着昆仑站和泰山站两个内陆考察站相继建立,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对南极航空科考有效展开,中山站成为南极内陆考察的枢纽和固定翼飞机的保障基地,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南极考察的综合能力。
目前中国在南极共有5个科考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以及恩克斯堡岛上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
.jpg)
图为中国南极中山站。
(中国第三十四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站长)崔鹏惠 摄
.jpg)
2019年2月9日拍摄的中国南极中山站。 新华社发
.jpg)
图为中国南极中山站。
(中国第三十四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站长)崔鹏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