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以留日海归艺术家和旅日中国画家为主干,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岩彩艺术中心于4月20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作为成立揭牌的重要纪念活动,由旅日画家卓民、朝鸿倡议发起,中日岩彩艺术家、学者、教授22人共同参与的“大漠寻源□□中日岩彩艺术采风行”于4月21日从北京出发,途径新疆克孜尔、甘肃敦煌、天水麦积山、西安等地,于4月30日顺利返京。中国前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高占祥关注并肯定这次中日联合考察活动,手书“大漠寻源”4个字,并亲授采风团团旗。
新成立的岩彩艺术中心核心成员,大都是留日海归,或长年旅日的中国岩彩艺术家,许多人出自东京艺术大学、多摩美术大学、筑波大学等名校。据了解,岩彩画以矿物岩石粉末为主要绘画材料,在中国古代广为使用,特别在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交流,佛教艺术传入融会本土文化之后,岩彩画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形式,在汉唐时代达到鼎盛期。宋元以后,绢和纸的绘画逐渐取代岩彩画,中国出现了岩彩艺术的断层。但在日本,传自中国的岩彩画艺术发展成有日本特色的大和绘,并在明治以后形成了现代日本画——日本岩彩画体系。20世纪80年代,一批赴日留学的中国艺术家们在学习日本画的同时,通过深入学习岩彩画的历史渊源,研究分析日本画的近代化过程,逐步领悟到岩彩画是中国艺术的优秀传统之一,其源头在中国。许多留日画家学成归国后,把岩彩艺术带回中国。经过10馀年推广和创作,岩彩画家在中国画坛形成了活跃的群体。本次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成立岩彩艺术中心,在中国还是首次,意在复兴岩彩艺术,重振汉唐雄风。在日本,卓民、朝鸿等中国画家也在去年成立了“写意岩彩画会”。
在成立会上,文促会主席高占祥先生提出4点祝愿:希望中日画家们组织起来,联合起来,活跃起来,兴旺起来。文促会副会长金坚范、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王镛、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主任胡宝利等都发言祝贺支持。有过旅日留学经历的中央美院胡明哲教授、敦煌艺术研究院美术所侯黎明所长、天雅重彩岩彩画研究所王雄飞所长还发表了长篇书面发言。旅日中国画家朝鸿则表示:岩彩画源头在中国,旅日画家在日成立“写意岩新画会”,旨在创作出有东方精神的岩彩画。岩彩艺术中心的成立就像一辆列车,早一天出发,就会早一天迎来中国岩彩画的复兴。
作为岩彩艺术中心的成立纪念活动,由胡明哲教授为团长,由旅日画家卓民和朝鸿为正、副领队的“大漠寻源”□□中日岩彩艺术采风团一行22人,于4月21日从北京出发,23日考察了新疆拜城县克孜尔千佛洞,并在龟兹石窟研究所举行了研讨会。日本多摩美术大学日本画科主任教授中野嘉元先生对石窟壁画表现出浓厚兴趣。4月27日,采风团一行在骆驼背上观赏了鸣沙山和月牙泉后,又在敦煌莫高窟考察观摩了各个时期的佛教岩彩壁画。采风团还与敦煌画艺术院美术研究所一起,举办了现场研讨会。中日采风团还风尘仆仆地前往麦积山石窟和古都西安考察,并于4月30日回到北京。
本次“大漠寻源”活动,通过实地考察研究,使参加者了解了中国古代美术史和岩彩壁画的全貌及早期中国岩彩艺术发展的轨迹,也分析考证了不同时期中国岩彩艺术的创作和研究。发起组织本次“大漠寻源”活动的旅日画家卓民、朝鸿表示:本次活动是为了让更多人关心中国的岩彩画艺术,澄清岩彩画等于日本画的误解。日本写意岩彩画会,作为中国岩彩艺术中心的日本分会,今后将继续组织类似考察研修活动,加强中日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岩彩艺术事业。
北京成立岩彩艺术中心 / 中日岩彩艺术家“大漠寻源”
日期:
06年05月4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4/17814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