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日经贸关系:2017回顾与2018展望
日期: 18年06月1期

作者:吕克俭
全国日本经济协会副会长
前中国驻日经济商务公使

2017年是中日关系改善进程中的重要一年, 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分别在APEK岘港会议和马尼拉东亚合作领导人会议期间会见安倍晋三首相,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要把握和平、友好、合作的大方向,推动两国关系持续改善、向好发展。双方还就携手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等达成重要共识。两国经济界积极开展互利合作,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双方各层级接触与对话逐步恢复,各领域务实合作稳步推进,国民感情呈现回暖迹象。但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受世界大环境特别是中日缺乏互信等影响,中日经贸合作氛围依然困难,两国经贸合作、贸易投资和技能实习生合作前景不容乐观,许多经济界人士对两国经贸关系的未来依然感到担忧。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互利互惠的中日经贸合作继续受到负面影响。

一、2017年中日经贸关系回顾

(一)中日贸易额止跌回升,重返3000亿美元水平。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疲软缺乏动力,全球经济收缩,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加之中日关系困难复杂,双边贸易连年下降。进入2017年,随着中日关系进一步改善,双边贸易呈现止跌回升势头。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中日进出口贸易额3029.8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占我外贸总额的6.9%。其中我对日出口1373.3亿美元,同比增长6.1%,占中国出口总额的6.1%;中国自日进口1656.5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占中国进口总额的9.0%。中方逆差283.3亿美元。日本居欧盟、美国、东盟之后,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上一年居中国香港之后为第五位)。按国别排名,日本是中国第二大贸易对象国,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口排在欧盟、东盟、韩国之后,出口排在美国、欧盟、香港、东盟之后。2017年,中国企业在日本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3.38亿美元,减少10.8%;完成营业额3.28亿美元,增长4.9%。此外,日本仍是中国国际服务的第四大发包市场。

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17年,日中贸易总额为33万3361亿日元,同比增长13.5%。其中日本对华出口14万8014亿日元,增长20.5%,占日出口总额的17.8%;从中国进口18万4446亿日元,增长8.4%,占日进口总额的26.8%。日方从上年的4万6531亿日元减至3万5532亿日元,减少17%,连续两年下降。尽管如此,中国仍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值得关注的是,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模式将为中日贸易增添新动能,许多日本品牌占据各大电商平台畅销前列。

(二)日本对华投资增加,企稳向好。

2015年,日本成为首个对华投资额累计突破1000亿美元的国家,位列中国第一大外资来源国。2017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开始止跌回升并企稳向好。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项目数590个,同比下降1.5%,实际到位金额32.6亿美元,同比增长5.3%,占我吸引外资总额的2.5%。除香港及自由港以外,日本排在新加坡和韩国之后,为第三位,呈现企稳向好之势。投资领域向多元化发展,服务业投资不断升温。截至2017年底,日本累计在华设立企业项目数51006个,实际到位金额1018.8亿美元,占我吸引外资总额的6.0%,在我国利用外资国别中排名第一。

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17年,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100.04亿美元,占同期日本对外投资总额的6.1%,排在美国、英国、荷兰之后,居第四位。

日本企业对华投资近几年受中日关系困难和日元贬值等影响出现跌宕起伏,实际到位金额连年下降,部分日本企业也在加速“中国+1”战略,但据日方的调查显示,多数日本企业仍看好中国市场。如今,中日两国位居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双方经贸合作互补性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伙伴关系。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对中国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受到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将实施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奋斗目标而继续努力奋斗。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稳中向好,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产业能力完善。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国民收入的快速提高,必将引发新的投资和消费增长点,这些综合优势对日本等外资企业依然有较大吸引力。可喜的是日本国际贸促协会、日中经济协会、经济团体联合会、商工会议所等经贸团体坚持每年组织经济界代表团访华,“展现日本重视与中国合作的热忱之意”。尽管有的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企业“要从中国撤退”,引起各界猜测,但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在华日资企业中有89.4%的企业看好中国市场、将继续留在中国市场。大多数日本企业看好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的发展潜力,继续重视并加大在华投资合作,包括产品研发、智能制造、节能环保和医疗养老、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物流和人才交流等合作。如丰田、日产、本田等汽车公司、瑞穗金融、三井住友、三菱东京日联银行、索尼、NEC、日立、佳能、欧姆龙、富士通、日本邮船、山九、泰尔茂、YKK、川崎重工、欧力士及三菱、三井、住友、丸红、双日、伊藤忠商事和伊藤洋华堂等。日本国际贸促协会、日中经济协会等经济团体组团访华的企业和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三)技能实习生合作面临新机遇,人员往来突破千万。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劳务市场。据商务部统计,2017年我国向日新派出技能实习生38670人,同比增长5.8%,扭转了连年减少的趋势。截至2017年底,中国在日技能实习生总数约14.3万人,约占我在外劳务人员总数的24.0%,主要分布在日本各地的中小企业,涉及制造业,农林牧渔和建筑业等。近来,日本放开了建筑和健康护理行业限制,技能实习生合作面临新的机遇。

据日方统计,2017年1-7月,日本接受中国技能实习生10751人,同比减少3.9%。近几年日本接受中国技能实习生逐年减少而同期接受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技能实习生人数持续增长。中国在日外国人技能实习生占总人数比重下降。主要原因是2012年9月以来,供需两方面均出现变化,加之合作双方对中日关系的担忧等,影响了两国技能实习生合作。

双方往来人员往来突破1000万人次,有效增进了两国社会层面相互理解。近年来,赴日中国游客屡创新高。2014年中国大陆访日游客突破2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0.8%。2015年,达49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7.1%,跃居各国和地区访日游客人数首位。2016年为637.3万人次,同比增长27.6%,首次突破600万人次大关。2017年再次刷新纪录,达735万5800人次,增长15.4%,人数和消费额仍位居第一。另一方面,受日元贬值和中日关系等影响,日本访华游客人数连年减少。2017年有所恢复,约为265万人次,较2016年略有增加。

(四)中国企业对日投资,更加重视社会责任。

近几年,中国企业加快对外投资步伐,深度参与全球化。中国企业对日“走出去”起步较晚,规模不大,但近几年增长较快。2016年达4.71亿美元,同比增长117%。据商务部统计,2017年,我对日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为2.54亿美元,同比减少46.1%。截至2017年底,累计直接投资存量为34.38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日投领域从制造业向通讯,互联网,金融服务等新业态发展。同时,有实力的中国企业看重日本市场和研发环境。例如,海尔集团、华为技术和中兴通讯等中国企业在日本设立了研发中心,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均在日本开设分行及多家分支机构。上海电力在3.11大地震灾区投资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支持灾区重建和日本社会可持续发展。华为、中兴、海尔、百度、京东等企业与日本运营商及生产商开展良好合作。阿里巴巴,腾讯微信等增加在日支付网点,在日本掀起新一轮支付方式革命。摩拜单车等开始登陆札幌等地,中国式共享经济开始登陆日本。在日中国企业协会和日本中华总商会不断发展壮大,热心为会员企业牵线搭桥,提供服务。熊本地震后,在日中国企业协会向灾区捐款1700多万日元,体现了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获得日本社会赞誉。在日中国企业努力融入日本社会,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实行本土化管理,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是双赢的合作。但中国企业对日投资能否保持增长,仍需自身练好内功,继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和偏见,特别是受到中日关系、经济金融形势等宏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五)“一带一路”开启合作新篇章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四年多来,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日本经济、政治和学者等各界对“一带一路”开始显示出积极意愿。2017年5月,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率团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受到习近平主席亲自接见。同年7月,习近平主席与安倍晋三首相在G20峰会期间举行会谈,共同确认将继续推进中日关系朝着正确方向改善发展,并就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合作达成一致。11月,日本经济界又派出250人大型代表团访华,受到李克强总理的接见。经团连神原正昭会长表示,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全球产业链合作不仅对两国,而且能对世界带来繁荣。显示出日本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合作重要性的共识和积极态度。11月30日,“一带一路”日本研究中心在东京成立,两国学者就“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合作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两国围绕“一带一路”开展合作对接的氛围逐渐升温。

实际上,中日企业开展三方市场合作已有基础,包括技术转让、共同研发、相互持股、联合竞标或分包项目等。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已有部分日本企业在装备制造、物流、金融等领域与中国企业对接与合作,共同探讨将中国的优势产能、日本的先进技术你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有效对接,合作开拓第三国市场,谋求实现1+1+1大于3的效果。目前,两国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等已开始“一带一路”合作的相关研究。中方欢迎日方参与“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愿意积极同日方开展相关协商,比如探讨以亚洲为中心开展基础设施、能源、环保、金融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双方在”“一带一路”的具体合作早日落地生根。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不仅会为中国的开放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同时也将会为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全球的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机遇。

(六)金融等服务贸易领域合作成为亮点

金融和服务贸易领域合作成为近年中日经济合作的亮点。两国已实现人民币和日元直接结算,双方相互持有对方国债规模也在扩大。中国中信集团于2016年10月20日在日本成功发行1000亿日元武士债劵并获得超额认购。中国工商银行东京分行于2016年10月25日在日本成功发行5亿元人民币债劵并于11月1日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在日本首家发行上市的中资银行。日本瑞穗银行作为第一家日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劵市场。人才培训方面,日本瑞穗银行自1979年开始连续37年举办面向中国学员的金融研修班,人数已超过1200人。金融合作有利于两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贸易投资等经贸领域合作的拓展和提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以及在天津、广东和福建等地进一步实施,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将为中日两国在更高层次的贸易、投资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七)政府和经济界等交流增多

近年来,两国间经济交流活动逐渐回暖。中国商务部与日本外务省牵头举办跨部间的中日经济伙伴关系磋商,与经产省举行副部级磋商,就两国经贸合作中的重大关心事项深入交换意见,为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有关部委和省市继续组团访日并与日本各界进行广泛交流,共论合作、共创商机。以河野洋平为会长的日本国际贸促协会和以宗冈正二为会长的日中经济协会以及日本经团联、日本商工会议所、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经济团体均积极组团访华,受到中国领导人的会见,并与商务部,发改委等就双边经贸合作事项深入交换了意见。近十几年来,中日节能环保论坛、绿色博览会、中日经济合作会议等顺利举办,为两国经济界交流搭建了丰富多样的平台,为促进中日经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第十一届中日节能环保论坛也在东京成功举行,双方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近千人与会,双方企业还举行了对口洽谈,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取得了积极成果。

(八)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作为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中日两国应携手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加紧自贸安排。中日韩三国互为近邻,都是世界经济和贸易大国,是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基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A)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已进行过多次磋商,争取在求同存异、照顾各方关切的前提下努力达成更高水平的协定。2017年4月,中日韩三方在东京举行了首席谈判代表会议第十二轮谈判,三方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规则等领域深入交换了意见。中日韩人口占东亚的71%,世界的22%,经济总量占东亚的86%,世界的20%。据分析,中日韩自贸区如成功实现,三国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15万亿美元,将为深化经贸合作和推动各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并为三国互惠关系奠定坚实的共同利益基础,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友好交往绵延两千多年,经贸往来始终是其中主要内容和重要形式。回首以往,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虽然起起伏伏、经贸交流也常遇挫折,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经贸合作已经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成为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本通过对华贸易、直接投资、开发援助、科技合作等方式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给予了宝贵支持,同时,日本也获得了巨大市场和丰厚利益。中日经贸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中日关系的长远发展和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2018年前景展望

2018年,国际形势仍将继续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经济全球化和亚洲区域合作在不确定因素中持续推进,机遇与挑战并存。2018年是中日关系改善进程中的重要一年,适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和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邀请,李克强总理5月8日至11日赴日本出席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李克强总理的访日对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发展、深化中日韩合作、促进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特别是在经贸领域,中日双方签署了多项紧密合作协议,就日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还签署了《关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事项的备忘录》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规划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特别讲到“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中国将继续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日本也在为提振经济做出努力,正在推动科技创新、旅游和“奥运经济”等经济成长战略。当前,中日两国政府都为改善投资环境做出努力,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将继续为两国深化在经贸、基础设施、装备制造、高科技、新能源、金融服务等领域合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新的形势下,双方应重温两国复交时秉持的坚定信念,加强对话,凝聚共识,增进互信。同时,双方站的更高,看到更远,抓住新时期难得的契机,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以下领域的合作向前发展:

第一,推进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务实合作。

中国正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特别是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围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要求,中国正在深圳、太原等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集成应用污水处理、生态修复、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施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健康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工程。在桂林市以景观资源利用为主题,集成应用生态治理、绿色高效农业、文化康养等行动。在这方面,中日两国完全可以相互借鉴,开展密切合作。这不仅契合中日两国各自发展需要,也应当成为今后双方谋求利益双赢的一个重要领域。双方在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交流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可谓商机无限。日本在节能环保、绿色循环经济和高科技等领域有着世界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也有着成熟的生产和技术出口经验。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举行了十一届,已成为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加强政策沟通和促进企业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渠道。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日在节能环保领域互补性强,未来合作前景广阔。2017年,仅北京市就计划投入182.2亿元用于治理大气污染。对中日两国企业而言,可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绿色技术与市场资源有机结合,不断把“现实需求”转化为“实际成果”,造福两国人民。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这将为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广阔的市场。中国将于2018年11月在上海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口博览会是推动中日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平台,是助力日本企业和产品深度开发国际市场的有效渠道。届时将有15万全球采购商云集进口博览会。欢迎日本各界人士和企业积极参会参展,共同开拓双边贸易投资新的增长点。

第二,拓展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017年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台阶,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未来中国将是大市场,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将快速发展。这为包括日本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带来很多商机。2020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有望达到4-5亿人,同时也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已开始实行“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不但可以为人口红利提供后备军,还是现实的消费增长点。财政金融、教育培训、医疗养老、文化娱乐、旅游、物流、共享经济等多样性服务消费成了新的热点需求。一是旅游产业合作未来五年,中国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出境游客将达到7亿人次。。中日每周有1000多个航班往返两国60多个城市之间,主要港口之间都已开通了航线。近几年到日本的游客快速增长,2015年以来中国赴日游客每年都以百万人次递增,许多日本朋友已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购买力。购物观光,医疗体检成为中国游客访日的热门之选。二是健康养老产业合作。中日两国都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目前,中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1.3亿,占总人口9.4%,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到2020年,失能老人预计4000万人,仅护理人员就需2000万人,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将会促进服务业增长,形成几百亿元的市场,是潜在的增长力。而日本在老年护理服务和医疗保健技术与设备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两国在养老产业的合作方兴未艾。三是金融合作。培育债券市场、相互增持国债等举措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储备资产的安全。四是加强软件和信息服务合作。日本是中国重要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市场之一。支持两国企业发展软件开发、人工智能、机器人、医疗健康和信息服务外包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五是加大在以云计算、完善大数据和智能制造、“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新兴领域的合作。网购有可能成为中日新的合作领域。

第三,加强新兴产业合作和地方间的交流。

加强在应对结构调整、智慧城市和新产业发展方面的合作。未来1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进入城市。中国正在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创造“雄安质量”,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区域文化等方面努力打造成创新发展的智能新区和样板。中国正在实施地下管网建设、保障性住房、智慧城市、无害化处理设施、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等建设,同时,在广大乡镇兴建公共服务设施。这些领域孕育着万亿量级的投资需求。日本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拥有卓越的经验,在高端制造、清洁能源、创意产业、生命科学及医药等领域经验丰富,优势明显。中国市场巨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有效实施。双方应抓住机遇,加强这些领域的合作,加大对技术研发与创新的投入,切实推进具体合作项目,谋求实质进展。

两国地方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良好的传统和基础。目前两国友好省县和城市达250余对,一些城市在探讨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新形势下,双方应进一步推动中日城市间新能源和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包括人才、中小企业、技术与产业交流等。今年5月,四川、辽宁等省市领导率团访日并开展经贸、旅游、文化等交流活动,深化了与日本的合作友谊,共推“一带一路”建设,开创互利共赢新局面。四川省商务厅和日中经济协会还签署了“深化中日地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备忘录”。江苏省与福冈县正在实施城市改善大气环境合作项目,并新制订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施规划。中日两国企业家和地方间应继续深挖合作潜力,拓展贸易投资合作,扩大产业和创新合作,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今后应继续鼓励和支持中日地方间发挥各自优势,大力开展友好交流与互惠合作,为中日关系不断改善和双边经贸合作稳步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推动智慧农业和现代物流合作。

中国在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中国将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开展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等投资业务。发展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无公害果蔬和高效经济作物,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培育多层次的农产品市场。中日两国在农业投资、贸易、动植物检疫等领域的合作有广阔的空间,中国企业愿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外国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国经营、生物育种、智能农业、生态环保、观光农业及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储运、贸易等合作。迄今,三菱、三井、住友、丸红和伊藤忠商事等日本企业积极参与在华农业和物流合作。住友化学公司在大连金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了生态农业合作项目。随着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的加快,将为双方增强农业发展竞争力带来契机,同时有望促进中日粮食和农产品贸易。中日两国均面临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课题,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重要举措。双方可探讨:在智慧农业方面开展标准化、品牌化、全产业链化的项目合作;加强沟通互鉴,促进域内流通物流体系的合理有序建立;加强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信息沟通与合作,拓展互联网与农业、零售业、快递业、住宿餐饮业等合作,进一步推进两国农业和物流合作。

第五,鼓励企业双向投资;携手开拓第三方市场。

未来五年,中国将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这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宝贵的合作契机。中国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完善投资环境,欢迎日本企业扩大对华投资合作,同时也鼓励有能力的中国企业对日投资。目前,中国企业对日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为34.4亿美元,仅占日本吸引外资的0.6%。当前,日本政府和地方都在大力吸引外国投资和振兴经济。两国政府应下大力气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相互投资。加强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李克强总理今年5月9日在同安倍晋三首相会谈时表示,中方同意给予日方20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支持日本金融机构积极通过RQFII投资中国资本市场。中方对在东京设立人民币清算行持积极态度。此前,中方已就尽早签署本币互换协议达成原则共识,这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投资便利化。中国企业重视同日本的合作,期待日本经济向好的同时,从制度到商业习惯上都能进一步开放市场,以利于中国企业扩大对日投资合作。

联手拓展第三方市场。中日两国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国际经验、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各具优势、互有需求。双方应鼓励并支持两国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以商业运作为依托,以发展共赢为目标,发挥各自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开发第三国市场。“一带一路”是中日双方开展务实合作的新平台,不仅能为两国企业开拓地区及国际市场创造更多机会,还能为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中日两国领导人在开拓第三方市场方面达成了共识。今后应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强在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国际产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及经贸投资等合作,为两国经贸合作开辟新的领域和途径。

第六,推进地区和多边经济领域的合作。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依然脆弱,中日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对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双方应加强在区域和多边经贸问题上的沟通与交流,共同推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经贸成果的落实,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尽早达成协议。东亚自贸安排积极互动,彼此促进,将有助于东亚区域合作的全面推进和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实现。2018年2月,RCEP第21轮谈判在印尼日惹举行。与会各国已经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RCEP已进入冲刺阶段。应该看到,RCEP如果达成,将会形成一个人口接近35亿、GDP总和约为21万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量约30%的贸易机制,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协定。将为各国增加就业,推动可持续增长,促进包容性发展,推动创新,提升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今年5月9日,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时隔两年半后,这一东亚地区重要合作机制的重启,标志着三国合作开始回归正轨,也体现了中日韩关系的明显改善。三国应抓住良机,加强在各领域的合作。此前举行的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时,三国同意加快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中日韩三方应在已有合作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有关谈判,克服难关,使有关自贸安排尽早惠及彼此经济社会发展。

三国还应开展在“一带一路”和“欧亚倡议”框架下开展第三方国际产能合作并共同开拓第四方市场,包括产能合作、减贫、灾害管理、节能环保及跨境电商、供应链、互联互通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深化三国次区域合作,加强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议等机制建设,支持三国地方间和企业开展更多务实合作,李克强总理在访日时提出打造“中日韩+X“合作方式,”积聚优势,加强创新和人文合作,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环保、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逐步夯实互惠互利合作,助力各方经济发展,带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

中日作为本地区和世界负责任的国家,还应加强协调,围绕应对气候变暖、能源安全等课题开展互动,扩大共同利益支撑点,为其他国家发挥示范效应。还应加强在世贸、亚太经合等多边机制下的协调与合作,共同防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和环境。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日韩合作领导人会议也将在日本举行,两国关系面临进一步改善发展的良好机遇。双方应重温两国复交时秉持的坚定信念,加强对话,凝聚共识,增进互信。同时,双方应以更加开放的视野观察和拓展两国经贸关系,中日经贸合作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水平,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互惠、互利、合作的结果,来之不易,需要双方倍加珍惜。2017年两国领导人在多边场合会见时一致确认了中日关系改善发展的大方向。双方应增强责任感,切实把两国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定位落到实处,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努力扩大两国经贸合作,推进中日关系持续稳定改善和向前发展,实现中日和平友好和共同繁荣,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源自 《日本经济蓝皮书》 吕克俭文章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4/17682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