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正确解读对方是关键 / ——改善中日关系所思
日期: 06年05月2期

  ■ 姚文礼

  编者案: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前中日关系研究室主任姚文礼先生,最近应邀来日本担任松下政经塾客座研究员。姚先生最近寄稿本报,对改善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状态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以下是文章内容,供读者参考。

  关于当前的中日关系,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认为眼下的特点依然是“政冷经热”,也有人认为目前已由“政冷经热”变为“政冷经凉”,还有人认为现阶段两国关系“已降至冰点”。尽管看法各异,但有一点却为各方共识,即大家均认为当前中日关系已经十分严峻,急待改善。
  今年4月,笔者作为松下政经塾的客座研究员来日访问,研究题目为《新时期的东亚合作》,同时本人还有一想法,想藉此机会与日本有关方面探讨一下中日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1个月来,笔者与日本各方面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出入多家书店,翻阅了日本最近出版的新书、杂志,给我一个强烈印象是“中国威胁论”在日本相当有市场。有一位颇有名声的学者大讲中国侵略日本,书名就叫《中国吞并日本》,真是到了危言耸听的地步。当时刚看到书名,我心中一惊,想日本人怎么啦?同时我还发现,日本有关方面对中国问题解读不少,有的是捕风捉影,有的是主观臆想,总之与事实出入甚大。此时,有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涌现,深感正确解读对方才是改善两国关系的关键。如果不能正确判断对方的所作所为,深刻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就发现不了事物的真实面目,无法得出正确结论,难于制定合适的对策,改善两国关系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而一味恶性刺激对方更会导致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日方对中国的错误解读,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片面强调、大力渲染中国国防费增长速度,军费开支透明度不够,从而得出结论是中国对日本构成了军事威胁。很显然,上述结论下得既武断又片面。一个国家是否对邻国构成威胁,有其客观标准,一要看它是否有侵略别国的意图,二是看它具不具备征服别国的实力。在这一问题上,中国完全无可厚非,没有任何阴谋,有的只是“阳谋”,并且将其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到过北京的人都会发现天安门城墙上有一条巨幅标语,这就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与全世界人民团结合作,是中国的国策,和平发展是中国的当务之急,中国希望世界安定,中国需要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对邻国奉行睦邻、善邻、富邻外交政策;坚持防御性国防方针,保持有限的国防力量完全是为了捍卫本国领土主权完整,保护本国人民能够和平地生活,从事正常的生产活动。关于中国的军费开支,日本只是片面渲染近年的连续增长,而无视亦不讲中国国土辽阔,海边防线漫长,军费基数小,起点低,至今仍低于日本的事实;关于军费支出的透明度问题,日本只是热衷于强调中国做法上与日美不同,没有公开有多少架飞机、多少艘舰艇,却无视也不愿讲中国军费开支透明度逐年提高的事实。中国不断发表的国防白皮书就是一个最好说明,白皮书所披露的内容,涉及中国国防内容之广、内涵之深逐年提高,这一点有目共睹。之所以说与日美不同,那是由于各国有各国的做法,日美之举并非世界标准。
  日本军费开支远远高于中国,以2004年军费支出为例,中国为256亿美元,日本为414亿美元,中日之比为1:1.62。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与作战舰艇,又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结成军事同盟,却大力喧染中国对其威胁,显然这其中另有难言之隐。
 此外,笔者近日从部分专家学者的专著、论文,以及名人的对谈中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在谈到去年中国部分城市发生的涉日游行时,众口一词地把其归咎为中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改革开放招致社会分配不均的结果,很显然这是对中国的又一个错误解读。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传统,这件事本身无可非议,结果也是正面的,并未因此在中国出现仇外、排外的事件,对日本亦是如此。广大中国国民能够客观评价日本,愿与日本友好相处,中日恢复邦交时,中国政府作出放弃日本战争赔偿的要求,广大国民能够正确对待,并在上个世纪80年掀起了中日友好的一个又一个高潮。这一切都是最好说明,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是“反日”“抗日”教育,也不是去年在中国出现涉日游行的根源。那么,去年在中国为什么会出现涉日游行呢?当然是事出有因,原因不是别的,就是日本现任首相不顾中国人民反对,一再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必然结果。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有一定发言权。去年4-5月份在中国部分城市出现涉日游行期间,笔者曾先后到北京多所大学、部队,政府机关作中日关系讲座,与许多直接当事人进行多次面对面交流。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对于日本当政者及右翼势力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义愤,这便是事情的本质及问题的主流。如果硬要和中国的改革开放联系的话,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促使了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才为那场涉日游行准备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至于硬要与中国社会分配问题挂钩,那就实在是太牵强了,中国分配制度的确有问题,但它不会表现在这里。
  上述两件事让我想起了很多,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改善两国关系也是如此:首先必须搞清楚事实,是己方的问题,己方就应当承认、反省,总结教训以便改正,而不能推到对方,这样才便于解决问题。问题还是回到我一开始提出的命题,即正确解读对方是改善中日关系的关键,这一结论适合于中日双方。中国方面也存有正确解读对方的问题,在注意到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和平主义退潮之际,切忌不要把问题看过。应当承认,战后和平主义在日本影响深远,今天它在日本社会思潮中占居重要地位,这一问题如果动摇了,也容易将日本看偏。中日双方在两国关系遇到严重困难的情况下,更应当从正解读对方开始,努力创造条件,改善两国关系。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1750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