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高度开放的自由港扫描 香港,以何成功
日期: 2017/12/25 10:3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吴睿婕 广州报道

导读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曾表示,近年来,中国内地港口的吞吐量、基础设施并不比香港差。但在管理能力、管理体制、效率和国际化服务上,还是有所差距。

1842年,香港正式宣布成为自由港,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以推动其经济发展。自开埠以来,对外贸易始终是香港经济之本。如今,香港已经逐渐从起步时期的单一转口贸易港,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及商业中心,它是全世界最自由、最开放的港口之一。

今年2月,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每年一度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报告显示,香港地区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在12项指标评估中,香港有8项取得90分以上,并在“贸易自由”与“金融自由”等方面继续获评为全球首位。此外,香港的营商和投资自由程度也被评为世界第二。

香港之所以能保持自由港的优势,其完善的各项政策和制度功不可没。上佳的赋税环境、简便的通关程序、自由的金融政策和资金流通,使香港自由港的地位不可替代。受访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香港可继续发挥其世界贸易中心的作用,积极与各方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并且将其海运优势与其他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相结合,充当海陆空联运中心的角色。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逯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成为自由贸易港的历史悠久,相关经济政策和产业十分稳定,已在世界上享誉盛名。

完善的税收政策与简便的通关程序

香港全境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由香港岛、九龙半岛以及新界地区三部分组成。位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是著名的深水海港。

香港的港口效率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香港付货人委员会执行总干事何立基此前表示,一般来说,到达香港港口的货柜在半天之内可以完成货物装卸和通关,若遇到紧急情况,装卸货物最短只需要半个小时。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何立基指出,香港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效率,与其不设关税的政策和简便的通关制度是分不开的。“不设关税的政策是香港能由一个小渔港转变为世界贸易中心,并长期维持其世界主要货物进出港地位的重要原因。”

香港实行典型的整体模式的自由港体制,在全境内实行统一的贸易自由,不设置贸易壁垒。除了酒类、烟草、碳氢油类及甲醇这4类商品外,一般进出口货物在香港均无须缴付任何关税。

同时,在其他税收政策上,香港不设增值税或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税率也只有16.5%。简单、清晰的税制和低税率是香港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并吸引全球资本的主要原因。由世界银行与IFC国际金融企业组织联合发布的《2016赋税环境报告》认为,香港的赋税环境是全球最佳地区之一。

其次,香港港口的通关程序十分便利,大大提高了港口效率。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在货物监管上,香港货物进出口自由度很高,手续简便及高效。

在香港,转运货物、过境货物、除汽车外的私人行李、价值4000美元以下的邮包等均不需要报关。对于需要报关的商品,承运人只需于货物进出口14日内,向海关呈报商品的付运资料和报关单即可,且无需经过事先批准。世界经济论坛在2017年9月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将香港通关便利排名继续列为全球第一位。

此外,香港将于2018年分阶段推出“贸易单一窗口计划”,让业界通过一站式电子平台向政府提交进出口贸易文件,以进一步减轻贸易管制负担,提高清关效率。

金融自由,营商环境享誉全球

除了货物贸易自由外,香港作为自由港,还具有金融自由、资金自由、经营自由、投资自由等特性。香港的资金、人员等其余生产要素流通的自由度都被《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评为世界前列,使其有享誉全球的营商环境,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为贸易和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其中,香港在世界范围内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金融自由港。与其他世界闻名的自由港相比,香港着重于“无形的服务业”,以金融为主要抓手,在金融配套设施和服务方面都尤其突出。

郭万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世界各大自由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其作为货物中转节点的功能已差异不大,“这时,如果自由港的金融自由度和开放度高,使投资、贸易都更方便,其作为自由港的意义将更深刻,优势更明显。”

逯建指出,面向全球开放的金融业一直是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基石。香港是世界上知名的金融中心,采取十分自由的金融政策。此外,香港分别在1973年和1974年取消了外汇和黄金管制,开放了这两大市场。在完善和高效的法律体系之下,本地和外国资金在香港流动均不受任何限制,任何获准营业的外资银行也可在香港从事任何境内和境外业务,凭借其发达的金融系统,香港还为企业提供各类融资渠道。

自由的金融环境让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资金资本在香港集聚,还吸引了许多国际金融机构及银行在香港布局。据香港投资推广署数据显示,在香港设有业务的认可金融机构达198家,代表办事处60家;全球100家最大型的银行之中,超过71家在香港设有业务。

此外,企业经营自由也是香港作为自由港的一大特点。在香港,企业注册与登记手续简单快捷,步骤清晰。世界银行发布的《2017营商环境报告》认定,香港在“开办企业”指标上在世界排名第三。香港也不设任何投资壁垒,任何境外投资者都可以成为一家香港企业的所有者。

香港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高度开放的自由港属性是由各个“自由”共同造就的。“贸易、金融、资金、企业经营,包括人员雇佣的自由,都助力香港成为世界范围内自由港的典范。”何立基说道。

香港成功经验为内地提供借鉴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曾表示,近年来,中国内地港口的吞吐量、基础设施并不比香港差。但在管理能力、管理体制、效率和国际化服务上,还是有所差距。

学习香港的成功经验、对标国际标准将是中国内地港口的发展方向之一。其中,在金融创新和服务方面,香港是最好的样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深圳在金融创新方面在全国来说处在领先地位,再借助其与香港临近的优势,完全可以学习甚至对香港的模式进行复制。

谈到香港未来的发展方向,何立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积极与各方签订自由贸易协议(FTA)对于香港来说将获益不浅。基于自贸协定,以香港为基地的出口商和投资者可以得到更多优惠和保障。

目前,香港已签订了五份自由贸易协定,分别是在2003年和内地以及2017年与澳门签订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2010年和新西兰、2011年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2012年和智利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香港最新的一份自由贸易协定是上个月和东盟签订的,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范畴,其还正分别与格鲁吉亚、马尔代夫和澳大利亚在进行自贸协定谈判。

何立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从货物贸易来说,许多货物到香港后便转口分散到东南亚,与东盟签订自贸协定对于在香港的出口商来说意味着关税减让,甚至免关税。“然而,签订自贸协定的着眼点远不仅于此,还有双方投资环境的改善,包括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大的投资便利和保障,这将为香港的商业带来好处。”

此外,香港作为全球知名的航运中心,其角色不仅仅局限在海港。与陆路、机场等基础相结合,香港的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巩固。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香港可作为航运以及空运中心的角色,与珠三角地区的海港以海运对接,以及与内陆的自贸区以空运、陆运对接,发挥海陆空联运的互通优势。“当香港成为立体的海陆空联运的核心时,它将发挥同区域内其他港口无法替代的作用。”他说。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7/17421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