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文导报》上看到了您的介绍后,了解到您在心脏病方面很有研究,所以想谘询一下。我母亲今年53岁了,有时出现心慌,胸前区疼痛、胸闷气短等不适,目前尚未去医院诊治,我很著急,不知道母亲是否得了“冠心病”,请问沙医生,冠心病有什么症状?如何防治呢? 静冈县 李晓莉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但要问冠心病究竟怎么回事,许多人不一定能说得很清楚。那么,何为冠心病呢?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即由于冠状脉动粥样硬化(固定性)或血管痉挛(动力性改变),当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导致冠状动脉狭窄、重则阻塞时,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因此,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主要临床表现:典型者发作时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多在劳动或兴奋或受寒时及饱餐后发生。疼痛也可发散至左肩及左上肢达小指或无名指;牙痛、胃脘痛的情况也偶有发生。疼痛性质多为闷胀,气短、压榨性,甚至有濒死的恐惧感。持续时间,一般数秒至数分钟,持续15分钟以上者较少,发作时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制剂后可缓解。
那么,冠心病易患因素或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有资料表明,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冠心病的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
1.年龄:自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患病率增1倍。也就是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程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男女差别显著(男:女约为2—5:1),但女性50岁以后(雌激素保护作用明显减弱)的发展速度渐渐赶上男性,故“冠心病”的患病率明显上升,有与男性“并驾齐驱”倾向。
2.家族史:关于冠心病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目前仍在考证,但可以证实的是,有冠心病史的人比无冠心病家族史者的发病率高。可能是与其高血压,肥胖等间接因素有关,这些都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易发冠心病。
3.吸烟史:有关研究表明,吸烟对心血管确有不良影响,有吸烟史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的可能性至少大2倍。其死亡率也是不吸烟者的5倍以上。因香烟可损坏动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患本病。
4.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罹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也增加。◎ 高血压患者因心脏工作负担加重,故心脏病的发生率就越高。其患本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2-3倍左右。◎ 对高血脂人群的研究结果亦表明,冠心病患病率与高血脂症呈正相关,尤其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高者。◎ 在糖尿病患者中,男性患冠状动脉病的几率,是其他男性的2倍,而女性糖尿病者患冠状动脉病的几率,则是其他妇女的5倍。
5.肥胖:有报导发现,身体过胖,若超重20%以上,其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比正常体重者高3倍。
6.情绪变化:由于工作,学习,生活等过度紧张和压力过大,这种状态持久下去,易引起心理平衡失调,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引起心跳突然加快,血管收缩,若冠状动脉强烈收缩,造成心肌供血不足,而引发本病。其是公认的致病因素之一。且脑力劳动者大于体力劳动者。
7.运动不足:由于缺少运动心脏功能也得不到相应加强和锻炼,有关资料统计,其心脏病发作的机会比健康者高出2倍,特别是从事经常坐著不动的工作者。
另外,近年来,有关专家正在研究一种“新”的冠心病危险因子,即“慢性炎症假说”,是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能与“炎症过程”有关。
还有,据国外资料报道,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也容易发生冠心病。
上述因素中,高血压、高血脂(胆固醇过高)、糖尿病,肥胖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关的防治措施有:注意合理调节饮食,如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麦芽,玉米,豆类等及各种蔬菜和水果),戒烟、戒酒,限制体重增加。做到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调节心理平衡,保持稳定的情绪。尽可能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坚持锻炼以增强体质。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相关疾病。应随身携带药物,必要时以备急用。中药有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冠圆颗粒等。
您可根据以上情况进行判断或有时间尽早去到医院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