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 重庆开县再发井喷万人大迁移
日期: 06年04月1期

  2006年3月下旬,中石油位于重庆开县高桥镇的一座矿井发生井漏,泄露的天然气从河底及附近山体缝隙冒出。该矿井就位于12-23特大井喷事故矿井旁,2年多前的那次事故导致了243人死亡。从3月25日起,事故现场周边上万群众被紧急疏散,27日开始进行压井作业……到3月27日事故尚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四川石油管理局办公室介绍,发生渗漏事故的罗家2井位于开县高桥镇小阳村一组,该井和2003年发生“12.23”特大井喷事故的罗家16H井处在同一井场。罗家2井于2000年6月钻探完成,井深3404米。据国家安监总局消息,川东钻探公司井队于3月2日对罗家2井进行二次完井作业时,发生泄漏的气井井下套管破损,造成罗家2井与罗家1井串通。3月24日13点25分,现场施工人员对罗家2井进行了一次大型的压井注水泥施工,但封堵未能成功。25日凌晨,距离井场1公里左右的高桥河面出现浊水柱翻滚,经技术人员检测,其中不含硫化氢气体,含甲烷。25日8点30分,抢险人员对事故井口进行点火泄压。截至25日19时30分,事故井口压力已下降至可控范围。
  “12.23”特大井喷事故一周年时,为了安全警示,悼念亡灵,有关部门特意定制了一口青铜警示钟,并将“12.23”定为“警示日”。但立警世钟至今不过一年三个月,事故再次发生了。为什么在曾发生过死亡243人的特大井喷事故的两年之后,在同一地点又发生同类事故?

  疑问一:是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事故发生后,开县应急抢险人员迅速赶赴现场,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及四川石油管理局的主要领导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也随即到达事故现场。25日下午,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总经理李光鹭和四川石油管理局局长胥永杰在事故现场主持召开了罗家2井井下复杂情况处置方案论证会,压井方案初步确定,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在高桥河面出气点200米范围内进行警戒监控并进行随时检测,当地政府通知下游群众不要饮用河沟水。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将事故井口方圆1公里内的7千多名群众疏散到了邻近的乡镇,1公里之外的部分群众也自发进行了撤离,没有发现人员中毒的情况。27日,据开县县委书记蒋又一介绍,中石油位于开县高桥镇的天然气井发生井漏事故以来,全县共疏散转移群众1万馀人。其中疏散转移到县城4300多人,另有5000多人在镇内进行了转移。
  根据媒体报道,疏散行动是在3月25日开始的,到当天下午事故井口附近一公里方位内的7千多名群众被疏散。然而据在事故现场参与险情处置的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办公室主任马永骏介绍,发生事故的罗家2号井测井工作已经开展近1个月,在事故前一个星期已经开始出现渗漏情况。
  就是说,从出现“苗头”到泄漏发生,竟长达几天甚至十几天。从“隐患”到“明患”的日子里,预警机制的作用在哪里?

  疑问二:为何会有这么多居民居住在高危井口附近?

  2003年“12.23”事故之所以会造成重大伤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高危井口附近居住了大量的村民。事后安监总局的专家曾指出,矿方应该划出一个500米的安全距离,1公里内不应该有常住居民。
  然而在本次事故的报道中,仅仅在井口附近1公里范围内就疏散了万馀人!而这次发生天然气泄漏的是罗家2井,就位于曾发生“12.23”特大井喷事故的罗家16H井旁边。
  上次井喷以后,一些村民联名上书要求搬迁,《了望东方周刊》记者去年的一段调查或许可以成为“佐证”:“由于赔偿款注入到这个贫困而封闭的小镇,高桥镇公路通了,电话安了,手机、摩托车、汽车都有了,还有很多户人家盖了新楼,此前,村民抽的烟大多几元一包,现在很多人抽20多元的玉溪”。贫困地区最缺的就是“钱”,大企业掏出几百万、几千万的赔付也算不了什么,但如此“善后”对当地老百姓最终意味著什么?

  疑问三:是否还会有隐患发生?

  3月27日上午,压井工作开始实施。然而下午就传出压井效果不理想,井口压力回升的消息。在现场,离井口一公里左右的高桥镇200多米的河岸上冒著水柱,河岸边能闻到臭鸡蛋味道。当天在发生泄漏的井口附近还发现了三处泄漏点,最远的地方位于井口300米处。
   随后,抢险指挥部研究实施第二套方案,在28日启动,没想到第二方案因29日晚出现意外情况,抢险工作于当晚暂停。
  中石油工程技术与市场部主任杨庆理介绍,29日晚实施第二方案过程中,由于硫化氢的强腐蚀作用,钻具轻脆了,弹性变差,约524米长的钻具断裂。由于钻具本身不规则,因此被卡在管道中间,既拉不上来,也弄不下去。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等五六十位钻井、打捞、事故处理和采气开发等方面的专家连夜研究下一步的处置办法,决定启动第三方案,即通过一种粘稠性极强的新型材料“智能凝胶”,对整个泄漏层进行封堵,并随后注入快乾水泥等进行加固。
  在现场,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裁蒋洁敏以及中石油专家组和工作人员都在紧张地投入了准备工作。下午2时,4个搅拌罐在井场就位,工作人员正不断将水和泥浆注入井内,井场内的工人每两小时换一次班。中石油集团公司办公厅副主任施哲彦说,当时中石油在现场的工作人员有800多人。
  按照既定封堵施工方案,3月31日凌晨3时33分,中石油重庆开县“3.25”井漏事故堵漏压井施工开始注高粘泥浆,3时55分注入特殊凝胶,接著注入速凝水泥浆和高密度泥浆。全部施工于31日6时23分结束。特殊凝胶在封堵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效果比较明显。
  在现场的专家认为,基本完成了堵漏任务。目前,罗家2井、罗家1井井口已关闭,放空火炬已熄灭,罗家2井内水泥在固化;地表各泄漏点泄漏趋势开始减弱。
  据报道,事故发生后,中石油集团公司和开县政府处置快速有效,周围民众得到及时疏散和妥善安置,按照现场领导的说法,他们尽力“万无一失,不死一人、不伤一人”。但不得不说,这一次没有人员伤亡,更多是因为“侥幸”因素。一个负责任的领导人,不仅需要政府事故后的“亡羊补牢”,更需要从源头上遏制事故的发生。联想起当地一位官员竟然认为:“开县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是大量的赔款。大量的资金使高桥镇的发展至少加快了10年。”如此发展理念之下,谁又能保证没有第三次“跌倒”?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8/1686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