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杨志宽:长安大哥话台湾
日期: 16年12月4期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丽君苑 杨志宽

九月底,台北兄弟大饭店,在一楼咖啡厅听邓丽君小姐的大哥邓长安先生向我细数逃难抵达台湾前的往事。那天上午十点见面,聊到十二点半午餐时间,为换下气氛,一起去十三楼包房继续用餐。美酒佳餚话台湾,邓家生活变化真如从一楼到十三楼一样非凡。

母亲赵素桂女士陝西兴国中学初中毕业,父亲邓枢河北大名县立初中毕业,原陆军5539号之4部队服务,1952年的民国41年10月22日在台湾假退役。邓小姐父母识文断字在那个年代属于知识份子,但战争风暴把这对夫妻吹到台湾,最终邓枢有生之年无缘重返大陆。故土,转眼就遥远了几十年。

初到台湾依然颠沛流离。大哥邓长安先生向我回忆抵台后的往事。1949年逃难大船路过金门无法靠岸,最终在台湾北部基隆登陆,印象中比较热。下船后当晚军人要报到接受整编,父亲邓枢成了无职军官,邓家先是奔波到台南县虎尾镇北溪和小姨一家生活,随后迁居到高雄的冈山,再迁徙到距离台北较近的宜兰。1951年1月1日三子邓长富在宜兰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到桃园县杨梅镇埔生活大半年,又继续南下迁居到台中下的云林县大埤乡南和村,半年后1952年7月29日迁入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9邻20户田洋路36号。邓爸爸在这年10月22日办理假退役,不再寄託希望于军队,要靠自己双手和妻子自力更生养家煳口。

半年后1953年1月29日邓丽君小姐出生在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6月4日全家再从台湾西部云林县搬迁到台湾东部台东池上乡,1954年5月11日邓长禧在池上乡福文村出生,刚满月,6月15日又从台湾东部搬迁到台湾西部靠近高雄的屏东市永城里。在屏东胜利路,和平路生活,5年后1959年邓家从南部高雄附近的屏东直接北上闯进台北市松山区永吉里。

这年邓小姐刚满6周岁,刚上小学。如果说在台湾各地奔波生活辛苦,那抵达台北后的日子更是不堪回首。1959年7月13日迁居台北松山区,10月23日迁居台北大安区,11月24日迁入台北芦洲区。长安回忆:小妹丽君是在松山区永吉国小入学,随后进入大安区通化街三兴国小,不到一个月因为全家搬迁到庐州区,小丽君进入芦洲国小一直读到毕业。邓小姐和大哥长安一样都读了三个小学。丽君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更换了三个小学,小学毕业进入私立金陵女中,刚上初二被迫辍学。接受学校正统教育仅仅几年的邓小姐,日后凭藉自己顽强的求知慾望,边工作边自学,留给世人1000多首正式录音的音乐作品,会讲中文国语,山东方言,闽南语,粤语,英语,日语,法语等众多语言。

初中退学时,全家已经搬到了台北市松山区中仑里的小巷生活,是如今的微风广场。长安刚好比丽君大10岁,1959年年满16岁,那年最苦历,从7月到11月搬家3次。长安回忆,正是自己长身体阶段,一顿能吃三碗米饭,为给家裡减轻负担, 1959年16岁离家独立,半工半读顽强成长。当时有个河南老乡教父亲做大饼,大概三四年时间,每天早上父亲做好给别的店里送去。

邓枢在女儿丽君出生之前,是军人身份领军饷养活全家,家一直住在军营附近。女儿出生半年后,1953年6月搬到池上之后,父亲得自力更生,开了一个小餐馆卖水饺溷沌。办理了假退役只能领到8成薪水,当时夫妻俩养活5个孩子。那阶段很多国民党军人被迫办理了假退役,开垦土地,用山上冲下的石头放在田埂上来规划种地。

1954年6月开始住在屏东机场,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间八二三砲战开始前半年,屏东军事机场扩建,有天晚上邓枢洗完澡出来散步,夜色昏暗中遇到一个高个子,他问:你是邓连长吗?邓枢答应之后彼此辨认,对方是当年自己的高个子传令兵余德和。1949年抵达台湾后整编,之后分散,多年后依然在战争气氛浓烈的情况下偶遇,百感交集。

屏东机场那一带有很多日式房子,都是留给职位较高的军人居住。附近眷村里住的都是空军家属,邓爸爸是陆军,邓家住在眷村旁,隔一条小巷,走路半分钟。

长安5岁在江西赣州乌江读小学一年级,随后随家人逃到台湾,8岁时因为不断搬迁还在读小学一年级,14岁才小学毕业。初二时家辍学独立。白天在公司里当小弟打杂,晚上读夜校。从小被无数次骂过是外生猪。在大埤,褒忠,池上都读过小学,全校就长安一个外省人,到处都是闽南话,听不懂备受折磨,经过台湾各地不同闽南语磨练,大哥长安的闽南语比土生土长台湾人还要丰富地道。因为流浪,迁徙,他弄懂了闽南语各种版本的差异,发音用词极其正宗。

小学二年级在池上被骂为外省猪不算还被三四个殴打,长安忍耐,但努力记住对方的脸。第二天早早去上学,在门口等待,遇到他们中落单,冲上去就打。在屏东读到小学五年级,父亲的一个同事教长安拳击打沙袋,长安如虎添翼,打仗更厉害,动手就把别人脸打青,常被记过。长安直到现在也很看不起排斥自己为外省人的台湾本省人。到台湾已经60多年,闽南语比土生土长的台湾人都要好太多,用长安自己的话来讲:60年前我到台湾,你们的父母彼此还不相识呢!

长安习惯说自己是中国人,小妹丽君也会说自己是中国人,因为籍贯是河北大名,祖籍在大陆。长安的孩子们里大女儿1968年生,习惯说自己是河北人,下面双胞胎女儿则说自己是高雄人。是台湾人还是中国人,主要看年龄。因为籍贯写着大陆,50岁以上的外省人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长安说其实妹妹从小就有气喘,估计是1961年波密拉颱风袭击台湾,芦洲被水淹,小丽君也被泡在水里严重受凉留下病根。小时候邓妈妈在台北大药房购买那种有点像枇杷膏的西药,一瓶要七八百台币。每次倒出一点点用开水泡,然后喝下去。从小服到20多岁,不知不觉就治癒了。丽君在30多岁时,体质渐弱,在香港得过几次重感冒引发哮喘复发,她就购买了喷剂。1989年底去了巴黎定居,她想学习养生的护理知识,学习如何保养身体。

长安回忆,1987年随旅游团从高雄去了北京,两三天后去了西安,先去看兵马俑,晚上特意在西安二表哥许建国家和从宝鸡赶来的大姨赵素梅见了一面。

第一次到大陆落地,在北京机场被倒换外币的人引诱,旅游团的人贪图高于当时汇率七块五的八块五,被机场警察逮个正着,长安也在内。四五个人被抓,被指责破坏经济秩序,领队大胆告诉警察,这四五个人里有邓丽君的大哥邓长安,还递上了长安当时在台湾中央日报做记者的名片。警方私下研究一番,出来表态,念在初犯,下不为例,放行。

长安记得自己5岁在江西赣州得了疟疾,先是发冷牙齿喀喀作响,盖两三层大被也不管用,接下来发烧大汗,危及生命。邻居带邓妈妈去采一种草药,用开水煮,放入一个荷包蛋,吃的时候别人得躲在门外不能看。偏方治大病,药到病除。

邓妈妈生老五长禧是在隔壁妇产科,产后五六天后出院到家就血崩。邻居告诉赶紧去中药房购买红花用米酒泡,邓妈妈喝下,十分钟就止血,又是药到病除。

妈妈和小姨当年都在河南开封就读一所意大利神父开的女子教会学校,日军飞机一来轰炸,神父就让工作人员赶紧升起意大利国旗,如此一来就安全了。

丽君小时候不吃麵,长大以后反倒很喜欢吃拉麵。丽君出生前后,父亲办理了假退役,全家领口粮,长安是大口每个月15斤米,二弟三弟10斤;丽君和老五则8斤。米勉强够吃,菜是大问题。邓妈妈很厉害会花一块钱买来一大把空心菜,空心菜的杆子很粗,先把叶子摘下来。把杆子用手掐成一节节。杆子炒辣椒。叶子炒大蒜,叶子留一部分加水做成汤。两菜一汤。妈妈性格是轻声细语,很低调,有什麽苦也不和我们讲。

听妈妈讲外婆担心长安小时候在冬天被冻坏,就把自己的棉裤打开,把长安放进去,头朝前,棉裤两边左右一紧,用布裤带扎起来,这样就很暖和。装在裤裆里面,跟袋鼠一样,外婆自己裹小脚,也要给自己女儿裹,被留过学丈夫呵斥,最终女儿都有自由的脚板。

长安感慨:21年过去,感觉小妹丽君没有离开,台北高雄有活动,到处都是她的歌,她的影像。尤其是她唱闽南语的时候感触最深。因为丽君闽南语发音都是长安大哥亲自给正音。告诉她哪个发音不对,教她。

蒋经国先生做行政院院长当总理时,常去南部考察,经国先生不懂闽南语,大哥长安负责做随身翻译。长安是中央报社记者,不会距离他太近,一公尺左右,只要到南部去,一定就是长安做闽南语和国语的翻译。经国先生差不多每个礼拜六就去南部。很亲民,去美浓,就会进入到小餐厅里,打打招呼就坐进去,和百姓吃一样的东西,不多点不浪费。抱抱孩子,他是个很随和的长辈。民国72年到78年,六年时间都是长安为经国先生做翻译。有时候一个月经国先生能去南部5趟。长安从28岁做记者,做到1999年退休。

长安回忆小姨和姨夫的情况:他们不是和我们一起来台湾,我们来最初住在平正。姨夫是空军,住在云林屏东的虎尾,在机场里。那时候母亲带着老二老三,把我寄存在小姨家,我住在云林虎尾住了一年。后来回到父母身边就不停地搬家。后来我们两家搬得比较近。

小姨很活泼,高中毕业,丈夫叫王群章,河南郑州人。在台湾和王群章有了4个女儿,小姨去电影里去客串,和製片人洪叔叔走到一起,后来小姨离婚,和洪叔叔在台湾办理移民,去了美国。洪叔叔在餐厅当厨师,小姨在前台。两人在美国工作15年有了退休金和公寓。女儿们后来各自去了美国。

外婆健在常唠叨:叔伯亲辈儿辈儿亲,死了姨娘断了筋。去西安,大姨回忆往事,起文化大革命,当时三表弟斗大姨夫,儿子批斗爸爸。大姨之前放话给孩子,交代他们怎麽样都不能斗爸爸,所以大姨很伤心。因为邓丽君的关係,大姨大姨夫其实也被斗得很严重。

大姨夫许耀东很不简单,还参加过第一届世界盃篮球赛,到南美洲去打篮球。他读体育,在二战期间是体育教官,还升到体育主任。

往事翩翩,感慨无限。逝水不断,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莫将烦恼着诗篇,梦短梦长同是梦,唯有长江水,默默向东流。

小妹邓丽君因为国仇家恨,耳闻目睹至亲的颠沛流离,自身的载浮载沉,慈悲为怀,与人为善,深爱和平。自幼哮喘的她,在异国他乡的泰国清迈,骤然病发,迴天乏力,当时她自己得是怎样的不舍,不甘,不得不认命?

伤痛的修复需要时间,20年的光阴流逝,邓家人平复了许多。好在邓小姐留下好曲在人间,歌声时常在耳边。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6795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