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村上春树真的不在乎诺贝尔文学奖吗?
日期: 2016/10/14 15:03
在一些读过村上大部分作品的读者眼里,各路人马炒作、起哄的原因无非就三个:读书少、读书浅、爱跟风提逼格。

诺贝尔文学奖出炉,村上春树又陪跑一年。

村上到底怎么看待诺贝尔?

曾创作《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且听风吟》等畅销作品的村上春树,每年都是博彩界预测的大热门,却与诺贝尔文学奖一再错过。村上春树先前在其网站“村上家”上与读者进行交流时说:

“说实话,这件事让我感到为难。因为这不是什么正式的候补,而是根据民间博彩业的赔率所定。这又不是赛马。”

即便是他本人,也应该早已接受了自己难以获奖这个事实。

一个作家,到了如同村上春树这样的知名等级,势必能够感知到自己本身在写作上的局限性,不至于狭隘到为了某某奖而写作。

如其所言,“写作其实是一个很私人的事情。”

2003年,译者林少华初见村上春树的时候,村上对诺奖的态度是这样的:

“可能性如何不太好说,就兴趣而言我是没有的。写东西我固然喜欢,但不喜欢大庭广众之下的正规仪式、活动之类。说起我现在的生活,无非乘电车去哪里买东西、吃饭,吃完回来。不怎么照相,走路别人也认不出来。我喜爱这样的生活,不想打乱这样的生活节奏。而一旦获什么奖,事情就非常麻烦。因为再不能这样悠然自得地以‘匿名性’生活下去。对于我最重要的是读者。例如《海边的卡夫卡》一出来就有三十万人买——就是说我的书有读者跟上,这比什么都重要。至于获奖不获奖,对于我实在太次要了。我喜欢在网上接收读者各种各样的感想和意见——有人说好有人说不怎么好——回信就此同他们交流。而诺贝尔文学奖那东西政治味道极浓,不怎么合我的心意。”

为什么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出炉,村上都会被拿来说事?

在一些读过村上大部分作品的读者眼里,各路人马炒作、起哄的原因无非就三个:

读书少、读书浅、爱跟风提逼格。

读书少表现在除了村上春树,其他国内国外的名家名作接触不多。

读书浅表现在就连村上个人的作品也没有全部读过,很多人可能就知道个《挪威的森林》。

至于跟风,鲍勃·迪伦这一洋气的名字,以及文学这一高雅的艺术,无疑提逼格利器。

诺贝尔文学奖有那么重要么?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诺贝尔奖不过是18个评委评选出来的而已,并不重要。其实这18个评委并不能真正做到完全公正,个人喜好可能会左右他们的判断。所以不用安慰村上春树,每个作家都有特定的读者群体。

村上春树的读者群是主要集中在15岁—30岁这个年龄,从接得的读者来信来看,其中高中生、尤以高二女生居多。

文学奖不比科学奖项,没有刚性标准。其原初标准仅仅是“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杰出文学作品”,但这终究是见仁见智的东西。

村上不是一个人。

米兰昆德拉、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纳博科夫、麦卡锡、托马斯品钦都陪着他。

其实村上也许永远都不会获得诺奖

除非,诺奖的评选取向发生重大改变,但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不管怎么说,村上是一个小资派或者说感伤派,无论作何辩解,这都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诺奖的评选取向其实是偏向大历史大动荡的,或者勇敢面对现实的震撼性作品,一味的向内写内心也有可能。

但是像村上这样畅销的作家,作品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迎合读者的成分,其实只要全部读过他作品的人都会知道,村上的作品,与传统的日本作品有本质的不同。

川端他们那些脆弱的纤细美其实只是表现,他们所具有的人特质是坚韧。

而村上写的作品确实不是坚韧的,它就像它脆弱细腻的表象一样脆弱。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纯粹的小资情调。

诺奖的评选是符合“大历史”的,放在整个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些巨石。而村上作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它不是巨石,是一块美丽的云彩,也许能够亘古绝今,但是总能够被取代。

如果各位心里真的存在一点对于村上先生事实上的敬意,

买一本他的书吧,什么安慰的话语都是徒劳的,还不如让他多挣点钱。

文章综合整理自知乎、读天下等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04/16705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