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报 社论
作者: 申文
由日本言论NPO和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共同实施,第12次“日中关系共同舆论调查”在9月23日发布结果,这也为27、28日即将在东京召开的第12届“东京-北京论坛”提供了分析资料和民意铺垫。
“言论NPO”创立于2001年,旨在通过民间渠道打造言论平台,探讨社会问题,弥补官方和主流媒体未能起到的作用。言论NPO在日中民间外交领域有两个大手笔:一是与中国外文局旗下媒体或出版集团合作,联手展开 “中日关系共同舆论调查”;另一个是参与推动“东京-北京论坛”的召开。两者均始于2005年,成功开辟了中日关系的非官方“第三渠道”。
在日本官方,内阁府每年都举行“外交舆论调查”,其结果成为日本政府把握国人对外感情、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内阁府从1978年起实施“外交舆论调查”,已经连续38年了,而言论NPO与中方合作的“中日关系共同舆论调查”也持续了12年,虽为民间版本,却足与政府的“外交舆论调查”互相印证、互成注脚。
比如在今年3月,日本内阁府发布了2016年 “外交舆论调查”结果,表明“对中国没亲近感”和“可以说对中国没亲近感”的被访者高居83.2%,再次刷新了近年来日本民间对中国印象日益变坏的纪录,也显示日本人并不认为中日恢复政治交流意味着两国关系会得到改善。当然调查同时显示,认为中日关系发展重要的被访者占73.3%,大幅高于认为不重要的22.5%,尤以20至40岁的年轻人所占比率最大。
而最近发表的“第12届北京—东京论坛”中日共同舆论调查,则为以上官方调查提供了民间版本的支持。在本次调查中,认为中日关系现状“不好”的日本人,与去年持平,达到71.9%,仍然超过70%;而认为中日关系“不好”的中国人比去年增加11个百分点,达到78.2%。日本人有44.8%认为中日关系目前“比较困难”,34.3%认为未来会“持续困难”。不过,受访民众也认识到,中日关系现状只靠政府是很难解决的,两国民众超过60%的人回答民间层次的交流很重要。显然,民众的视线不再处于对立,而是面向民间交流,希望展开更多民间对话。
中日关系现状持续不佳,中日国民亲近感越来越低,这些都是多种调查揭示出的不争事实。但是,现状是可以打破的,事实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中日舆论调查结果只是被用来为唱衰中日关系说事,恐怕也不是双方主办者的初衷。所以,在中日关系陷入低谷时期,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无论是主流管道还是第三渠道,都应该尽其所能,为改善关系做出努力和贡献,而刚出炉的调查结果提供了最新的警示。
正是怀着这样的旨趣,“东京-北京论坛”自创设以来持续至今从未中断过,即使在中日关系因领土争端而激烈对立、风雨飘摇的时候,双方也悉心维护了这个难得的公共外交平台。今年的第12届论坛,同样引人注目。
为出席本届“东京-北京论坛”,中国前国务委、现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唐家璇将访问日本,并与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等要人会谈,还协调与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及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等会谈。日本报道认为,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杭州举行会晤后,唐家璇此行或表现示出中方愿与日本对话的积极姿态。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预计11月访日,出席日中韩领导人会议,他将成为2012年习近平领导班子成立后首位访日的中国首脑级官员。唐家璇此行或意在为李克强访日完善环境,表明官方渠道为改善中日关系的努力并未停止。另外,史上最大规模的日本经济企业代表团近日访中,也表明中日经济关系不可分割。
过去数年,中日在主权问题上均无法让步,导致政府间对话中断,加上双方媒体关注负面报道,使得政府活动空间日益狭窄,这是政府外交的宿命。要破解这一“宿命”,唯一渠道就是民间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在中日关系冷冻时期,中日民间对话和交流一直持续着。“东京-北京论坛”,就是让中日各个领域的有识之士能够各抒己见、直接对话的平台,同时也影响着本国的媒体舆论和政府政策。
无独有偶,最近中日出版界惊现数个交流大手笔,包括本次论坛的中国主办方是中国国际出版集团,都显示出版界在促进中日交流方面当仁不让地走在了前列。日前,中国青岛出版集团收购百分之百股权,正式接手位于北海道的渡边淳一文学馆,为中日文化交流树立新地标。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出版社旗下的东方出版社正式在日落地,成立日本分社的目的就是用日本人熟悉的话语和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增进中日互相理解。此外,第五届“中日出版友好交流会”在日举行,为迎接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对中日出版界交流和改善两国关系展开探讨和思考。
当前,中日关系现状依然严峻,但两国从官方到民间都不敢懈怠,更不能放弃。每一次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为改善两国关系、增进国民感情而添砖加瓦。每一年的中日共同舆论调查并不是交一份作业,而是对两国民众和有识之士的一次拷问。调查结果发表之后怎么办?唯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