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通过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联通,初步构建泛在、互联的网络空间体系,努力形成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城市信息化建设先行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国际知名的互联网工业城市、全国领军的智慧城市。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青岛市将充分把握国家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机遇,推动基于互联网的模式创新,推动基于泛在感知的智慧青岛建设,推动基于大数据的精细化建设,推动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共同演进,实现基础支撑能级跃升、互联网模式成为行业应用新常态、城市运行管理智能高效、信息服务普惠民生、信息产业形成新高地五大目标。
《规划》提出,为实现“十三五”信息化目标,青岛市将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特别是对智慧青岛建设、“互联网+”行动、大数据发展等信息化建设新阶段、新层次、新形态的支持力度。扩大市级财政投资信息化建设的规模,重点支持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建设,特别是跨领域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建设。同时,创新财政投入信息化建设的方式,在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建设中,提高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公私合营模式(PPP)的使用频度,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青岛市信息化建设。 (林 刚)
50处“关爱城市美容师”爱心点授牌
日前,首批50处“关爱城市美容师·环卫工爱心点”授牌仪式在市北区南口路康宝莱门店举行。这是青岛日报报网平台与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发起“关爱城市美容师”公益活动之后,赢得积极响应的第一批企业门店。
“关爱城市美容师”公益活动于8月2日正式启动,面向全市征集“环卫工爱心点”,倡导沿街商户、企事业单位服务窗口以及社区服务站点向环卫工人开放,展示青岛的城市关怀。活动一启动,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情参与。经过征集和调研,康宝莱(中国)保健品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旗下的50处门店入围首批“环卫工爱心点”,并于昨日集中挂牌后启用。
记者在首个“环卫工爱心点”看到,门店里摆放了10余把爱心椅,并配备了空调、微波炉、饮水机等设备,该店店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附近的‘城市美容师’累了、渴了就进来坐坐、歇歇脚。”康宝莱志愿者还为现场的环卫工人准备了解暑的绿豆汤和爱心礼包。(李 健)
【照片说明:环卫工人与爱心点志愿者合影。刘 栋 摄】
一家几代“薛大夫” 乡邻“小病不出村”
“我们这个活,上班、下班分不清楚。”胶州市胶北街道办事处后屯村乡村医生薛积友不同于大医院坐诊大夫,作为“赤脚医生”,他经常要背着医疗包,穿梭于村里大街小巷。薛积友家从爷爷辈起就在村里做乡医,十里八乡都闻名。
薛积友口中“十里八乡都闻名”的爷爷叫薛宝山。“因为医术好、随叫随到,很受大家欢迎。”薛积友回忆,无论严冬酷暑、还是白天半夜,遇到有求诊的,薛宝山总是没有二话出诊去病人家中。
薛积友小时候,爷爷经常喊他到自己屋里,教给他中医知识。而让薛积友下决心学医的,则是他的父亲薛永亮。
薛永亮出生于1933年,跟从父亲薛宝山学得医术,十几岁就能独当一面。新中国成立后,薛永亮成为了镇卫生院大夫,一干就是四十年。
1991年,薛永亮退休了,又回到村里和儿子一起继续干“赤脚医生”,一直到70多岁时还背着药包上门给行动不便的病人服务,村里的五保户、残疾人,他都坚持上门去看诊。
延续着祖辈父辈行医脚步,1983年,经医科培训后,薛积友回到后屯村,成立了后屯村第一公共卫生室,并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
在这个有着1500多人的村庄里,薛积友平均一天能看十多个病号;碰到常见病高发期,一天得看二三十人。薛积友学的是西医,在家跟随父辈习中医,又自学针灸,同时拜民间中医为师,搜罗民间医术。
受家庭影响,如今薛积友的儿子薛寒也成为了镇卫生院一名临床专业的医生。
“技术好心实诚”,这是村民对这一家几代“薛大夫”的评价。薛家也先后获得了胶州市、青岛市最美家庭等荣誉。(张 晋)
青岛首创公交运营生态模式“车智网”
在西海岸,通过一款手机APP就能畅享智慧公交生活:不仅能实时查询公交车到站时间,连车内拥挤程度、有没有座位甚至车厢温度等也能查到……日前,由青岛真情巴士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智慧公交·青岛智造”真情巴士智慧公交项目在西海岸新区首次亮相。
该项目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车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依托前沿信息化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车联网、跨平台、开放式架构等先进技术在公交行业的应用,创造出公交全新运营生态模式——“车智网”,实现了“互联网+公交”有效渗透和深度融合。(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