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于 强:巨港河畔觅丝路
日期: 2016/07/27 15:03

  于强
  

我正在撰写一部反映海上丝绸之路的长篇小说《丝路碧海情》,在万人集团的支持下,三次去福建采风,接着在万人集团高管楚君堂先生的陪同下,又前往印尼进行考察。
  从雅加达乘坐飞机一抵达巨港机场,我们就叫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巨港的穆西河畔,寻觅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遗迹。
 

 一座名为安佩拉的红色钢结构双塔大桥横跨近百米宽的穆西河,桥上车辆如流,桥下不远处是一个码头,岸上满是卖水果丶小吃丶服装丶丝巾丶玩具的摊贩,熙熙攘攘。旁边的一块空地,有一群青年人在翻跟头丶用自行车作独轮表演,围着一大群人在观看丶喝彩,热闹非凡。
 

 河岸下面停靠着一排排船只,有水上餐厅丶机动舢舨丶摩托艇。浑浊的河水漂浮着水草等顺流而下。河面上行驶着货船丶渔船,机动舢舨丶摩托艇飞溅着浪花在船只中飞驰,发出刺耳的响声。
 

巨港的读音为巴邻巴,是苏门答腊岛南部最大的港口和贸易中心,也是南苏门答腊省的省会,为印尼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我们也租了一艘机动舢舨并且请出租车司机陪同游江。舢舨穿过大桥,朝下游方向驶去。左岸是穆西河岸货运码头,停泊着一艘艘货轮,一辆辆的塔吊伸长着巨擘运缷着货物,一片繁忙景象。右岸是麟次栉比建在水边用木头支撑的木屋,据说这是巨港传统的房屋,也是早期中国移民搭建的。我们可以看到居民在河边洗衣物,用水桶提着水回去煮饭烧水。
 

我们乘坐的舢舨劈波斩浪,卷起浪花,掀起起伏的水浪,浪花丶水波也不由涌起我的思绪…… 

巨港在古代叫旧港,在郑和下西洋的史料中多次出现,它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深远的渊源,在古代的历史上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一千多年前,南苏门答腊出现了斯里佛室古帝国,这个王朝覆盖了整个今马六甲海峡,旧港就是这个王朝的政治与文化中心。中国人最早来印尼就是在旧港落脚。旧港还曾是大乘佛学译经中心。公元683年印尼历史上著名的室里佛逝王国就在此建立。公元7--14世纪该地为三佛齐国的首都。
 

明朝时,赫赫有名的海盗头目又称混海龙陈祖义就曾在旧港为非作歹,他的海盗船队常常出没在旧港一带的海面和南洋,打刼过往的船只,无论是大明的船只,还是南洋诸国或者是西洋诸国的船只,只要逮住便统统实行抢光丶杀光丶烧光的“三光”政策,可以说陈祖义是阻止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一个拦路虎。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派郑和下西洋,其中就有一个使命,要郑和捉拿陈祖义。南洋商人施进卿因为提供重要情报,使郑和一举拿下陈祖义,施进卿因有功而被朝廷封为巨港宣慰使。宣慰司为明朝行政建置。当时的满刺加(今马六甲)作为旧港宣慰司相配的御封镇。从此,“海盗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得以安业”。
  郑和从南洋到印度洋航线开通后,就在满刺加设立中转站,“则立排栅为墙垣,设四门更楼,夜则提铃巡警。内又立重栅重城,盖造库藏仓厫。”中转站的建立,也便捷了与各国的贸易,提高了大明的信誉度。

  旧港当时还设有国际贸易市场,来自阿拉伯丶东非丶欧洲和南洋的商人在此进行贸易,交货物品。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途径南洋也曾在此进行贸易和物品交换。
 

穆西河曾经行驶过大明船队的船帆,河岸曾经留下大明商人的足迹,大明的丝绸丶瓷器丶茶叶等在这儿得到许许多多番人的青睐!

  流淌的穆西河见证了海上丝路的文明和辉煌,也留下了千古绝唱。
  舢舨行驶了一个时辰,左岸出现了一个小岛,在绿树的环抱下屹立着一座红色的宝塔丶亭子,还有一群红色的建筑物。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们,“这所庙宇与你们中国有关!”我们怀着好奇登上小岛。
 

 一群中国式的古建筑被椰树环抱,原来这里是福正庙,里面供奉着神灵。庙外的印尼文介绍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传说古代巨港的一公主嫁给了中国的一个王子,他们居住在旧港。有一年,王子带着妻子到中国看望父王和母后,住了一段日子要回旧港,临走前父王送给王子七个茶壶带走。当他们漂洋过海途径旧港此地时,王子打开茶壶,发现茶壶里装的是咸菜,便不屑将茶壶一个个扔进河中。在他要扔第七个茶壶时,好奇心使他要将茶壶里的咸菜取出看看。当他将咸菜打开,发现咸菜里面还裹有金块,不由大吃一惊,后悔莫及。也许是一时的冲动,失去了理智,卟嗵一声跳入河中想捞取丢失的茶壶。他的侍从见主人跳入江中,便毫不犹豫跃入江中救主人。公主见丈夫不露出水面,也不顾一切跳入江中,结果三人被江水巻走命丧黄泉。


  巨港市郑和清真寺人员向于强赠送郑和画像

当地人为纪念这对异国夫妻的恩爱和侍从对主人的忠诚,在岛上建了福正庙,将他们当着神灵一样供奉,庙门外还塑有两位卫士护庙。年年岁岁,周围的百姓都前来进香,祈祷平安幸福。

  这个传说发生在何朝代不得而为知,但可以断定,是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促成了这对异国姻缘。
 

 告别了小岛,我们又乘坐舨返回,此时夕阳西沉,晚霞的余辉映在江面,右岸的巨轮丶塔吊倒映在水中,而左岸水边一幢幢高脚木屋下,一群群的人们光着膀子在河边冲浴,孩子们在嬉水,也有的人在船上舀水倒在身上冲刷。还可以看到一些渔民用网在河边捕鱼。穆西河畔黄昏呈现出一副别样的风景。
 

舢舨快到码头时,我对出租车司机说:“能不能再带我们去别处看看郑和下西洋的遗迹?”“我带你们去郑和清真寺如何?”“太好了!赶快去!”我喜出望外,说道。“这样要耽误你们用晚餐了!”“只要能去那儿,再迟用晚餐也无妨。”我说。
 

我们驱车约四十分钟来到郑和清真寺,灯光照射着一个牌坊式的门楼,屋顶鑲着琉璃瓦,几根红色的圆柱特别醒目,门楼的上方刻着中文和印尼文“郑和清真寺”。
 

大门半开着,我们进入寺内,正面是一幢二层的教堂,地面铺设着绿色的地毯,有几个穆斯林信徒在虔诚地颂经祈祷。教堂左侧是一座宝塔,塔内亮着璀璨的灯光。教堂的后面有一八角亭,亭子里摆放着一个大鼓。
 

热情的出租车司机将寺内一管理人员叫来,他头戴一顶穆斯林圆帽,向我们介绍说,“郑和曾经来过巨港,此地人人都知晓,人们都敬仰他。郑和清真寺是地区的港头捐资于2005年建造的,建筑面积半公顷多。”他指着塔说,“此塔五层,十七米高。”他又指着旁边一屋子说,“这是练经堂,是人们正式到教堂前颂经前,先在此练习颂经。”
 

当他知道我们是专程从中国前来采访有关郑和下西洋的遗迹,便将我们带到一个藏经室,他将墙壁上贴着的一张郑和像摘下与我合影,然后赠送给我,并且告诉我此郑和画像是寺内唯一的一幅,我被他的诚挚友好而感动。


巨港市的穆斯河

  我也十分感谢那位出租车司机帮助我们带路当向导,从郑和清真寺出来已经晚九时多了,我们请他一起共进晚餐,然后将我们送入下榻地。
 

半夜里我在下榻地熟睡时,被一阵当当的锣声惊醒,一看手表是午夜正十二时,到了凌晨一时二时三时……又连连被锣声被惊醒,第二天早晨,我从印尼陪同导游口中得知,锣声是打更,印尼许多地方都有,我不由想起,郑和当年在满刺加建的中转站“设四门更楼”,此处的打更的习俗也许郑和下西洋或者唐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印尼一直延续至今。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7/16594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