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上海迪斯尼将使美中大众文化抵近对话
日期: 2016/06/17 15:58
来源: 侨报网

【侨报6月16日社论】6月16日中午,上海迪斯尼乐园正式开园,世界上最成功的主题公园终于登陆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娱乐市场。中国有大批的迪斯尼迷,特别是对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很多中国人来说,迪斯尼伴随了他们的整个少年和青年时代。上海迪斯尼乐园开业前,美国、日本、法国和香港的迪斯尼乐园就吸引了大批中国游客,今天,迪斯尼乐园在中国大陆开园,不少人都为终于能在家门口圆“迪斯尼梦”感到激动不已。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看好迪斯尼在中国的前景,前不久,中国富商王健林就抛出了“迪斯尼不该来中国”的言论,他认为迪斯尼在中国不会取得成功。王健林的一家之言并没有得到太多回应,大部分也并不接受他的观点,当然,上海迪斯尼乐园在价格和服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适应大陆消费习惯,但从消费者对迪斯尼的认可程度来看,迪斯尼在中国大陆是有足够稳固的文化基础的。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大众文化产品相当匮乏,随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不断开放,中国才建立起了自己的大众文化体系,可以说,中国的大众文化成长、成熟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与世界其他各国文化的交流。中国大众文化形成于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其中,美中文化交流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美国对当代世界大众文化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好莱坞、迪斯尼等美国文化娱乐产业巨头更是在数十年间一直引领着全球文化市场的风潮。

美国文化有鲜明的消费文化属性,19世纪,纽约富商A·T·斯图亚特创办世界上第一家百货商场,将女性服装展示在玻璃展柜里,并采取了统一明码标价的销售方式,斯图亚特的这一举动将“通过消费获得更好的生活享受”这一理念灌输给消费者,这种观念也逐渐被美国民众接受,上世纪初,消费文化走出美国国门,先后传播到欧洲、日本,最终影响到世界各国。

迪斯尼就是消费文化的典型,迪斯尼给消费者的梦想和感动,都是通过消费获得的,无论是观看影片还是前往主题乐园游玩,消费支撑了迪斯尼发展,从而形成了大众消费支撑大众文化的文化发展模式。迪斯尼成功运营的另一个秘诀在于IP运营,迪斯尼动画塑造了很多深入人心的形象,米老鼠、唐老鸭、狮子王等,围绕着这些IP为粉丝们提供沉浸式体验正是迪斯尼乐园的成功之道。与迪斯尼类似,美国很多文化公司也通过IP运营获得了持久的成功,比如漫威、皮克斯等。

中国的文化市场正在以井喷之势发展,但中国的文化产业却仍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更多的还是模仿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美国就是重点模仿对象。比如游戏产业,中国虽然是世界最大的网络游戏市场,可中国的游戏制作却大都还处于模仿暴雪公司《魔兽世界》的阶段;近年来,中国影视行业开始大举进行IP开发,可大都是对网络小说中IP的粗烂包装,正因如此,中国的文化产业只是享受了资本泛滥带来的利润,还没能建立起稳固的大众文化基础和可以持续的发展模式。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要将传统融入现代,从而将文化资源转化成大众乐于接受的文化产品,同时,让消费者可以通过消费获取文化享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产品体系,而要建立这样的模式,中国文化产业有必要从美国同行那里取经,而迪斯尼乐园开业正是他们近距离观察美国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最好窗口。

一些人视以迪斯尼为代表的美国大众文化为“洪水猛兽”,是一种文化侵略。其实大可不必。

要知道,在开放中比较、选择、融合、提高,才是王道。相反,如果相互隔绝、排斥,结果就是愚昧和落后。这一点,不妨向迪斯尼学习。迪斯尼是美国大众文化的旗舰,但对包括中华文化在内的精品,从来是“拿来主义”,如重新演绎中国历史经典的《花木兰》就是成功之作。还有吸纳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品,如《阿拉丁》等等。这也是迪斯尼不仅被美国人喜爱,也被世界各民族接纳的秘诀。对于中国人来说,迪斯尼来了,很好,让我们就近观察、借鉴、提高,最终拿出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并能走向世界的大众文化精品。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9/16540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