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金融时报:税收新政将无损中国海淘大潮
日期: 2016/05/08 11:28
新闻来源: 英国《金融时报》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旗下研究部门“投资参考”(FT Confidential Research)的一份调查,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外国产品的推崇依然如故,这表明价格并非唯一的消费动机。

最近政府的增税,以及海关对“企业对消费者跨境电子商务”(俗称“海淘”)收紧征税,看起来可能威胁消费者对国际产品激增的需求,但“投资参考”的调查显示,驱动消费者的不仅是价格。

此外,税收变动造成的价格变动较为轻微。此前中国对每个价值低于1000元人民币(合154美元)的进口产品包裹征收约10%的税。但据“投资参考”估测,由于人力不足,海关检查的包裹只有5%。


在新的税收规定下,“投资参考”的计算表明,海淘产品价格最终上涨的幅度可能高达10%,但价差依然相当有利于消费者。“投资参考”对经常被网购的一篮子商品的销售渠道调查发现,税收变动后价差有所收窄,但幅度较小。

现在消费者依然能够以5886元人民币的价格在线购买一部iPhone 6s plus手机,这比国内价格低14.5%。

但钱不是一切。“投资参考”最近对出境游客的调查发现,总体而言,产品原产地的保真和中国消费者对原产地的信任,是驱动他们从海外购物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超过价格。安全性和质量保证也是关键因素,这反映出中国日益扩大的中产阶层对本土制造商更为广泛的不信任。

“投资参考”的调查表明这对化妆品品牌尤其是好消息。中国消费者依然花费巨资购买外国化妆品,包括在线购买和在海外旅行期间购买。

32岁的北京白领甘田(音)估计,从美国iherb购买运动营养补充品要多花10%的钱,但他喜欢iherb的中文网站以及对支付宝(Alipay)付款的支持,而且他觉得自己得到了不会买到假货的保证。


像甘田这样的消费者的态度意味着,即使额外的监管和税收举措迫使价格上涨,海淘的快速增长依然会持续。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艾瑞咨询(iResearch)的调查,2015年通过海淘渠道进行的消费增长了38.5%,达到9000亿元人民币。在“投资参考”对1000名本地消费者的调查中,近60%的受访者说,他们将在接下来12个月中提高购买海外产品的支出。

中国溢价将逐渐降低,使商品的本地售价更趋近于西方售价,这可能会威胁海淘的增长,但在信任鸿沟弥合之前,需求旺盛的中国消费者将继续从国际来源购买产品。

本文作者是“投资参考”编辑

译者/徐行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9/16484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