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在日华人驰援熊本透露重要社会信息
日期: 16年05月1期 评分: 6.50/2
中文导报社论 作者:申文

九州熊本发生连环强震,成为311东日本大地震之后,日本遭遇的最大灾害。熊本灾情,引发了全日本的关注和救助,还有来自海外的慰问和支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致电日方,关注灾情,表达慰问,愿提供必要帮助,祝愿日本人民克服困难、重建家园。面对天灾大难,中日之间复杂的历史关系和纠结的民族感情,让位给了善良的人性和中华道德传统,同情关怀和悲天悯人上升为人间主流。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日华人紧急救援在行动。从中国驻日使领馆,到各地华侨社团、留学生学友会,再到在日华侨华人个体,纷纷动员起来赶赴灾区,或慰问鼓劲提振信心,或交付捐款提供物资,大家都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援助灾区,希望为灾民分担痛苦,期待日本人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

4月23日,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来到余震未消的熊本地震灾区,看望了当地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程永华一行看望了熊本县华侨华人总会名誉会长林康治,慰问了当地侨界,鼓励侨胞们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表示驻日使领馆会随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程永华还前往熊本大学,看望仍在坚守的中国留学人员,了解到留学生们不仅互帮互助,也积极参加当地救灾活动,扶危济困,树立了良好形象。

程永华大使会晤了熊本县知事蒲岛郁夫,转交了由在日中资机构和华侨华人募集的1800万日元赈灾捐款。中国驻福冈总领事李天然,也转交了与熊本结为友好省县的广西政府捐赠的200万元人民币。熊本政府感谢来自中方的“温暖人心的高额支援金”,再次感受到两国深厚的连带关系。

大爱无疆,爱心无国界。地震发生后,日本福建经济文化促进会在陈秀姐会长和横滨分会陈宜华会长号召下,紧急行动起来。经过两天三夜筹备,募集到500多万日元善款,购买了灾区急需的尿不湿100多箱、卫生纸和湿纸数十箱、一次性筷子60箱、婴儿奶粉240罐等。福建会表示,无情的震灾发生,数十万民众流离失所,身在日本生活工作的我们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尽一份微薄之力、展现在日华人华侨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4月20日晚,福建会租用三辆卡车携同一辆会员轿车,一行11人组成的运输队从横滨出发,前往熊本县的阿苏市。全程约1300多公里,历经2天1夜,最终不负众望把物资成功送达灾区,体现了福建人勇敢的拼搏精神,更表达了努力支持、默默奉献的在日华人的爱心。

无独有偶,由日本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发起的震灾募捐活动,也受到多方热情响应。截止4月20日,已有117人捐款,累计金额为36万5668日元和13437.86元人民币。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助力活动,共同募捐。华妇联表示,我们是什么样,这个世界就是什么样。真正的公益只问付出,不求回报,因为这是正确的事,因为善意在人与人之间不停地传递。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很渺小,但人性很伟大。华妇联的关东、关西、中部等各地分会都在积极募集善款,一颗颗滚烫真诚的爱心,源源不断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都代表中华儿女的伟大博爱之心。

在民间,14日发生大地震后,最早建立赈灾救援微信群、组成车队将物资运往灾区的中国人志愿者组织“熊本赈灾”支援队,赶在19日晚上携带大量救援物资从东京前往熊本灾区。发起人刘先生说,志愿活动目的很单纯,只是想通过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实现援灾心愿;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资金耗费,将中国人的热心送达灾区人民手中。同样在福冈和岐阜,华侨社团和个体也在行动,或参与救援活动,或直接往灾区运送物资。“哪里有灾害,哪里就有援助之手,这是华人的优秀传统,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赈灾救援奉献力量。”无论以什么方式,通过什么渠道,在日华人救援行动方兴未艾,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华人爱心总动员,华人救援大行动,奉献的是满满的爱心和正能量。

20年来,日本经历了1995年阪神大地震、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2016年熊本大地震等不同的灾害,在日华人的现实参与感越来越强烈,救援行动的速度和规模都在不断进化,显示了华人社群与日本社会的结合日益紧密。本次熊本大地震,在震区不仅有现地华侨华人,还有不少留学生和访日旅行团。灾害发生后,如何让身陷灾区的中国人不只是孤立无援的个体,而成为可以迅速获取系统信息、得到组织救援的群体性存在,这对华人社群和中国领事保护体系提出重大考验。

在熊本地震中,中国人没有伤亡报告,基本都得到妥善安置,这意味着围绕在日华人的社会系统和保护体系经受住了考验,是有效而合格的。当灾难降临时,真正凸显了华侨总会、留学生学友会、日本现地旅行社等的重要性,显示出各种形式侨团侨社存在的必要性,当然更体现了中国驻日大使馆、驻福冈总领馆,以及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的可靠性。

熊本大地震激发出在日华人的正能量,也透露出几点有益的信息。首先,华人社会发展了,爱心相助、共生共荣成为社会共识,渗透人心。在日华人有意愿,也有能力投入救援,让多年积累的社会能量有了释放的可能;其次,时代发展了,信息渠道多样化,信息沟通便利化,使得短时间内实现远距离驰援成为可能;第三,最重要的是,在日华人不再是日本社会的外来客和旁观者,已经成为主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因为我们是这个社会中利益休戚的一员,所以才会有感同身受的家园感,才会无私投入,爱心奉献。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72/16469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