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石 台北现地报道)陈水扁在2月27日下午宣布,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运作,终止“国家统一纲领”适用。“终统”之举不仅在台湾岛内引发“政治地震”,使岛内政治生态面临逆转的临界点,而且对中美两国政府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波。中美首次启动台湾问题的“共管机制”,也使台湾问题再次演变为一场国际政治与外交的博弈。本报记者此前专程赶赴台北,亲历了陈水扁“终统”和“二二八”纪念全过程。
一、陈水扁选择关键时刻抛“重型炮弹”
被陈水扁终止的“国统会”全名为“国家统一委员会”,成立于1990年10月7日,任务是“研究并谘询有关国家统一之大政方针”,目的在于“主导两岸关系的发展”,力促中国统一。“国统纲领”全名为“国家统一纲领”,经“国统会”在1991年2月23日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以及同年3月14日召开的台湾当局行政部门会议讨论通过。“国统纲领”阐明:“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
陈水扁2000年当选台湾总统后,曾在就职典礼中宣示“四不一没有”原则。其中的“一没有”就是“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但他从未召集过“国统会”会议。
可以说,“四不一没有”是陈水扁上台以后,美中台三方在台湾问题上的一条底线。陈水扁当权6年来,他一直没敢踏破这条红线。可在今年春节,陈水扁突然“豹变”,声称“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是“荒谬时代的荒谬产物”,要将其废除掉。陈水扁排除美国的强大压力,选在“二二八”的前一天和中国大陆召开“两会”前夕,强行发表“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运作,终止“国家统一纲领”适用的决定,用台湾人的话讲,陈水扁就是面对美国这个“国际警察”,“持枪拒捕”,一脚踏破“封锁线”,然后回过头来做鬼脸给美国人看,令布什再次大骂“狗娘养的”,但也颇有无可奈何之感。
陈水扁冒著巨大风险和强大压力宣布“终统”,实际上是经过长期谋划和冥思苦想的。他此举的最主要的近期目的,就是扭转已经向蓝营大幅倾斜的台湾民意,带领绿营在2008年大选中获胜。
二、“二二八”捆绑“终统”,重创在野党
2005年,是台湾政坛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一年。9月,陈水扁爱将、前总统府副秘书长陈哲南涉嫌非法收取泰国中介公司“回扣”,促使泰国劳工入台建设高雄捷运铁路,借用总统府职员账户狂炒股票,使总统府变成“炒股黑金中心”等“动摇国本”的贪污舞弊大案曝光。陈哲南于11月中旬被以图利、背信等罪名起诉,民进党经营19年的政治信用“零存”被高捷弊案一次性“整取”,“廉洁”的油彩一次性剥落,使绿营在“三合一”选举中大败。台湾政治“北蓝南绿”格局大洗牌,蓝色版图向南横扫,攻占多个南部市县。另外,大陆在去年祭出高规格接待连宋来访,实行台湾农产品零关税政策,赠送熊猫等善意举措,在台湾掀起“大陆热”,令主流民意向蓝营大大倾斜,民进党政权如风中残灯,败色浓郁。
陈水扁本次选在2月27日下午宣布“终统”,其目的首先是要实现一个转换,那就是把民众对民进党政权贪污舞弊的注意力再次转移到“统独之争”的“烂泥塘”中,把“统独之争”中难以获胜的“旱鸭子”在野党拉下水,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另外,宣布“终统”的第二天就是“二二八”事件59周年纪念日。“二二八”在台湾被视作“外来政权屠杀台湾人民的罪证”,以“二二八”捆绑“终统”,最易煽动台湾人对外来政权的仇恨,从而使“终统”顺理成章地有了“防止外来政权屠杀台湾人民”的“大义名分”,居高临下地杀伤反对“终统”的在野党。
记者在台湾采访时发现,“二二八”是在野党国民党最大的历史和政治“软肋”。在临近“二二八”的几天里,国民党举行了3次纪念活动,“二二八”事件发生时还没有出生的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热泪涟涟,为“二二八元凶”国民党四处负荆请罪。2月26日,他在台大向因“二二八”长期坐牢的陈明忠等道歉;27日,他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抱住在“二二八”中胞弟被枪杀的萧锦文流泪;后来,他还亲手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风水墙上挂上了两幅“二二八”受难者的巨幅照片。
陈水扁也决不会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2月28日下午,马英九担任市长的台北市文化局和二二八纪念基金会携手,在台北市二二八公园举行题为“厘清二二八,守护新台湾”的中枢纪念式。但陈水扁喧宾夺主,带领吕秀莲、苏贞昌等一班人马雄赳赳赶到现场。在致辞中,他脱稿加入“终统”内容,表示“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终止运作是防止现状被片面改变,而现在竟有人为了这个决策罢免总统。他连续4次质问台下就座的马英九:难道要终止荒谬时代的荒谬产物,还政于民,“阿扁错了吗”?在场群众高喊:“总统没有错!”马英九面色铁青,一言不发。当马英九勉为其难地操著不熟练的闽南话致辞时,台下绿营群众则不断高喊:“不要讲话!”、“下台!”“走狗!”,还打出了“国民党认罪赔偿惩元凶”的字块标语。
陈水扁以“二二八”绑“终统”的政治奇招,确使在野党一时乱了阵脚,不知如何对应。国民党提出罢免总统案,但按台湾法律,罢免总统案需要有1/4的立委连署,2/3立委通过,1/2以上的选民赞成才能成立。事实上,蓝营立委加上无党籍立委一共才1/2多一点,罢免总统案不过是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奈之举。更可笑的是亲民党,要提出弹劾总统案,理由是“弹劾的过关门槛比罢免低”,大家都以为弹劾总统案的过关门槛是3/4立委同意,但开完记者会回去查查法条才知道,弹劾总统案要1/2立委连署,2/3的立委通过,比罢免案的门槛还要高。
三、大陆冷静处理,中美启动“共管机制”
除了对岛内在野党使出以“二二八”捆绑“终统”的绝招外,陈水扁还对大陆使出以“两会”捆绑“终统”的险招。
以往,中国对应台独,多次出现这样的规律性连动,就是“台独一动作,大陆就强硬,岛内民意就挺绿”。如1995年李登辉访美,大陆在1996年军演发导弹,反倒为李登辉“助选”;2000年3月两会期间总理朱熔基向台独放狠话,表示对台独“绝不能坐视不管”,反而使岛内民意挺扁,抬他荣升总统宝座。在今年两会前夕,陈水扁祭出“终统”,必然会引起两会代表的议论和要求强硬对应的呼声,这将使大陆陷入两难:强硬,则坠入陈水扁圈套,让岛内政治生态逆转;不强硬,则说明台独势力可以为所欲为。
但大陆这次针对陈水扁“终统”之举,却走“第三条路”,采取了“区别对待,冷静处理,保持压力”的方针。虽然以胡锦涛为首的领导人发表了反对“终统”的谈话,但都把矛头指向陈水扁个人,并不忘提出“继续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严控媒体热炒“终统”。这次大陆媒体报道没有出现前两次两岸关系紧张时那种以斗大标题狂炒“台海风云变色”式的报道,官方更严控有“军事威胁”性质的报道。3月3日大陆网站“博易网”发表一篇名为“备战台海兴我中华——分析做好台海军事斗争的必要性”的文章,但刚刚上网就遭删除。同时,大陆方面还表示严重关注陈水扁的“下一步”,保持了可能进一步出手的压力。
中国在这次“终统”博弈之所以能“稳坐钓鱼台”,据说与中美首次启动了台湾问题“共管机制”有关。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2005年,中美双方对处理台湾问题曾达成一项重要共识,即“共同管理”(co-management)台海问题,防其出现危机。同时,双方亦建立了副外长级的战略对话机制,每年举行两次,通过沟通、协商以执行“预防外交”的功能。今年当陈水扁提出“废统论”时,中国外交部副外长杨洁篪正在华盛顿访问,中美双方就此问题进行过协商,启动了预防发生危机的协调机制。经过一个月时间,中美显然扮演了既协调又分工的角色,一前一后分头进击,颇为默契,出乎台北意外。
首先,当陈水扁提出“废统论”后,华府迅速作出反应,但北京刻意保持低姿态。在华盛顿派出密使到台北和陈水扁进行谈判之际,白宫和国务院官员更透过不同媒体管道,持续表达美国对此事件的看法,还传出布什对陈不满的消息,颇有直接向台湾人民诉求的味道。当美国赴台密使无功而返之后,国务院资深官员即向台湾媒体放话:“美国不会为台湾一部分人履行承诺”。
事实上,美国一贯的态度十分坚决,即不接受“废统”说法,而且施压陈水扁再度保证“不会改变现状”,并逼他将“废除”(abolish)改为“终止运作”(cease to fuction)和“终止适用”(cease to apply)。后传台湾政府有高官表示:“终统就是废统”,美方勃然大怒。美国国务院在3月2日郑重要求台湾加以更正,“毫不含糊地确认国统会没有废除”,而且美国直呼其名,要求“陈水扁”确认未废除“国统会”、“国统纲领”。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要求台湾当局明确表示没有废除“国统会”、“国统纲领”,已使陈水扁面临困境——若执意“废除国统”,就有被“废除总统”的危机,这从美国官员不称他为总统已可看出。
由此可见,美国虽然不得不让了陈水扁一步,但对他的不信任度已到了极点。陈水扁像一个被放出监狱“以观后效”的囚徒,美国今后将对他盯得更紧。因此,“终统”这步险棋走的是输是赢还很难确定,因为台湾问题既取决于岛内的小环境,更取决于国际的大环境。
(相关报道分析详见第2,3,10,13版)
一、陈水扁选择关键时刻抛“重型炮弹”
被陈水扁终止的“国统会”全名为“国家统一委员会”,成立于1990年10月7日,任务是“研究并谘询有关国家统一之大政方针”,目的在于“主导两岸关系的发展”,力促中国统一。“国统纲领”全名为“国家统一纲领”,经“国统会”在1991年2月23日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以及同年3月14日召开的台湾当局行政部门会议讨论通过。“国统纲领”阐明:“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
陈水扁2000年当选台湾总统后,曾在就职典礼中宣示“四不一没有”原则。其中的“一没有”就是“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但他从未召集过“国统会”会议。
可以说,“四不一没有”是陈水扁上台以后,美中台三方在台湾问题上的一条底线。陈水扁当权6年来,他一直没敢踏破这条红线。可在今年春节,陈水扁突然“豹变”,声称“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是“荒谬时代的荒谬产物”,要将其废除掉。陈水扁排除美国的强大压力,选在“二二八”的前一天和中国大陆召开“两会”前夕,强行发表“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运作,终止“国家统一纲领”适用的决定,用台湾人的话讲,陈水扁就是面对美国这个“国际警察”,“持枪拒捕”,一脚踏破“封锁线”,然后回过头来做鬼脸给美国人看,令布什再次大骂“狗娘养的”,但也颇有无可奈何之感。
陈水扁冒著巨大风险和强大压力宣布“终统”,实际上是经过长期谋划和冥思苦想的。他此举的最主要的近期目的,就是扭转已经向蓝营大幅倾斜的台湾民意,带领绿营在2008年大选中获胜。
二、“二二八”捆绑“终统”,重创在野党
2005年,是台湾政坛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一年。9月,陈水扁爱将、前总统府副秘书长陈哲南涉嫌非法收取泰国中介公司“回扣”,促使泰国劳工入台建设高雄捷运铁路,借用总统府职员账户狂炒股票,使总统府变成“炒股黑金中心”等“动摇国本”的贪污舞弊大案曝光。陈哲南于11月中旬被以图利、背信等罪名起诉,民进党经营19年的政治信用“零存”被高捷弊案一次性“整取”,“廉洁”的油彩一次性剥落,使绿营在“三合一”选举中大败。台湾政治“北蓝南绿”格局大洗牌,蓝色版图向南横扫,攻占多个南部市县。另外,大陆在去年祭出高规格接待连宋来访,实行台湾农产品零关税政策,赠送熊猫等善意举措,在台湾掀起“大陆热”,令主流民意向蓝营大大倾斜,民进党政权如风中残灯,败色浓郁。
陈水扁本次选在2月27日下午宣布“终统”,其目的首先是要实现一个转换,那就是把民众对民进党政权贪污舞弊的注意力再次转移到“统独之争”的“烂泥塘”中,把“统独之争”中难以获胜的“旱鸭子”在野党拉下水,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另外,宣布“终统”的第二天就是“二二八”事件59周年纪念日。“二二八”在台湾被视作“外来政权屠杀台湾人民的罪证”,以“二二八”捆绑“终统”,最易煽动台湾人对外来政权的仇恨,从而使“终统”顺理成章地有了“防止外来政权屠杀台湾人民”的“大义名分”,居高临下地杀伤反对“终统”的在野党。
记者在台湾采访时发现,“二二八”是在野党国民党最大的历史和政治“软肋”。在临近“二二八”的几天里,国民党举行了3次纪念活动,“二二八”事件发生时还没有出生的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热泪涟涟,为“二二八元凶”国民党四处负荆请罪。2月26日,他在台大向因“二二八”长期坐牢的陈明忠等道歉;27日,他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抱住在“二二八”中胞弟被枪杀的萧锦文流泪;后来,他还亲手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风水墙上挂上了两幅“二二八”受难者的巨幅照片。
陈水扁也决不会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2月28日下午,马英九担任市长的台北市文化局和二二八纪念基金会携手,在台北市二二八公园举行题为“厘清二二八,守护新台湾”的中枢纪念式。但陈水扁喧宾夺主,带领吕秀莲、苏贞昌等一班人马雄赳赳赶到现场。在致辞中,他脱稿加入“终统”内容,表示“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终止运作是防止现状被片面改变,而现在竟有人为了这个决策罢免总统。他连续4次质问台下就座的马英九:难道要终止荒谬时代的荒谬产物,还政于民,“阿扁错了吗”?在场群众高喊:“总统没有错!”马英九面色铁青,一言不发。当马英九勉为其难地操著不熟练的闽南话致辞时,台下绿营群众则不断高喊:“不要讲话!”、“下台!”“走狗!”,还打出了“国民党认罪赔偿惩元凶”的字块标语。
陈水扁以“二二八”绑“终统”的政治奇招,确使在野党一时乱了阵脚,不知如何对应。国民党提出罢免总统案,但按台湾法律,罢免总统案需要有1/4的立委连署,2/3立委通过,1/2以上的选民赞成才能成立。事实上,蓝营立委加上无党籍立委一共才1/2多一点,罢免总统案不过是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奈之举。更可笑的是亲民党,要提出弹劾总统案,理由是“弹劾的过关门槛比罢免低”,大家都以为弹劾总统案的过关门槛是3/4立委同意,但开完记者会回去查查法条才知道,弹劾总统案要1/2立委连署,2/3的立委通过,比罢免案的门槛还要高。
三、大陆冷静处理,中美启动“共管机制”
除了对岛内在野党使出以“二二八”捆绑“终统”的绝招外,陈水扁还对大陆使出以“两会”捆绑“终统”的险招。
以往,中国对应台独,多次出现这样的规律性连动,就是“台独一动作,大陆就强硬,岛内民意就挺绿”。如1995年李登辉访美,大陆在1996年军演发导弹,反倒为李登辉“助选”;2000年3月两会期间总理朱熔基向台独放狠话,表示对台独“绝不能坐视不管”,反而使岛内民意挺扁,抬他荣升总统宝座。在今年两会前夕,陈水扁祭出“终统”,必然会引起两会代表的议论和要求强硬对应的呼声,这将使大陆陷入两难:强硬,则坠入陈水扁圈套,让岛内政治生态逆转;不强硬,则说明台独势力可以为所欲为。
但大陆这次针对陈水扁“终统”之举,却走“第三条路”,采取了“区别对待,冷静处理,保持压力”的方针。虽然以胡锦涛为首的领导人发表了反对“终统”的谈话,但都把矛头指向陈水扁个人,并不忘提出“继续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严控媒体热炒“终统”。这次大陆媒体报道没有出现前两次两岸关系紧张时那种以斗大标题狂炒“台海风云变色”式的报道,官方更严控有“军事威胁”性质的报道。3月3日大陆网站“博易网”发表一篇名为“备战台海兴我中华——分析做好台海军事斗争的必要性”的文章,但刚刚上网就遭删除。同时,大陆方面还表示严重关注陈水扁的“下一步”,保持了可能进一步出手的压力。
中国在这次“终统”博弈之所以能“稳坐钓鱼台”,据说与中美首次启动了台湾问题“共管机制”有关。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2005年,中美双方对处理台湾问题曾达成一项重要共识,即“共同管理”(co-management)台海问题,防其出现危机。同时,双方亦建立了副外长级的战略对话机制,每年举行两次,通过沟通、协商以执行“预防外交”的功能。今年当陈水扁提出“废统论”时,中国外交部副外长杨洁篪正在华盛顿访问,中美双方就此问题进行过协商,启动了预防发生危机的协调机制。经过一个月时间,中美显然扮演了既协调又分工的角色,一前一后分头进击,颇为默契,出乎台北意外。
首先,当陈水扁提出“废统论”后,华府迅速作出反应,但北京刻意保持低姿态。在华盛顿派出密使到台北和陈水扁进行谈判之际,白宫和国务院官员更透过不同媒体管道,持续表达美国对此事件的看法,还传出布什对陈不满的消息,颇有直接向台湾人民诉求的味道。当美国赴台密使无功而返之后,国务院资深官员即向台湾媒体放话:“美国不会为台湾一部分人履行承诺”。
事实上,美国一贯的态度十分坚决,即不接受“废统”说法,而且施压陈水扁再度保证“不会改变现状”,并逼他将“废除”(abolish)改为“终止运作”(cease to fuction)和“终止适用”(cease to apply)。后传台湾政府有高官表示:“终统就是废统”,美方勃然大怒。美国国务院在3月2日郑重要求台湾加以更正,“毫不含糊地确认国统会没有废除”,而且美国直呼其名,要求“陈水扁”确认未废除“国统会”、“国统纲领”。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要求台湾当局明确表示没有废除“国统会”、“国统纲领”,已使陈水扁面临困境——若执意“废除国统”,就有被“废除总统”的危机,这从美国官员不称他为总统已可看出。
由此可见,美国虽然不得不让了陈水扁一步,但对他的不信任度已到了极点。陈水扁像一个被放出监狱“以观后效”的囚徒,美国今后将对他盯得更紧。因此,“终统”这步险棋走的是输是赢还很难确定,因为台湾问题既取决于岛内的小环境,更取决于国际的大环境。
(相关报道分析详见第2,3,10,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