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当前房市泡沫与1991年日本、2015年中国股市比较
日期: 2016/03/16 16:36

本文作者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2015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一名。授权华尔街见闻发表。

摘要:当前中国房市泡沫跟1991年日本房市大泡沫和2015年中国股市大泡沫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具备1974年日本房市的很多特征和消化空间。

住宅投资已告别高增长时代,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总量放缓、结构分化”新发展阶段特征,避免货币超发引发资产价格脱离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速等基本面的泡沫风险。

泡沫吹大了最终是要破的,谁也脱离不了地心引力。

作者曾在2014-2015年提出三大预测:经济5%比旧8%A“5000点不是梦,房市未来十年一线房价涨一倍,三四线涨不动,房地产投资零增长。先后验证。

房地产对经济影响深远。房地产周期缓慢、持久且振幅很大,在向上时具有很强的带动力,在反转向下时势大力沉,经济史称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

近期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暴涨,并逐步蔓延至二线城市,资产价格泡沫担忧加剧。当前中国房市与1991年日本房市大泡沫、2015年中国股市大泡沫类似。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如调控得当尚有转机。泡沫吹大了是要破的,谁也脱离不了地心引力。

1.中国一线城市房地产泡沫有多大:中国之都,世界之最

1.1.与国际大都市比: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1)从绝对房价看,中国一线城市居于世界前列

从绝对房价看,中国一线城市居于世界前列。根据NUMBEO的数据[ Numbeo是一家提供世界生活状况相关信息的网站,包括生活成本,住房指数等,其数据经常被国际知名媒体(如BBCTimeEconomist)引用。]2015年世界房价最高的十大城市中(中心城区房价),中国香港排第1,北京和深圳分列第9和第10。另外,上海排名第14,广州排名第41

我们熟悉的城市中,中心城区房价折合人民币看(以人民币兑美元6.5计算),香港和伦敦超过17万元,东京、纽约、新加坡在12万元左右,北京、深圳、上海、韩国首尔和中国台湾在8万元左右,新兴市场中,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第一大城市分别为4.7万元,3.4万元和2万元(和货币大幅贬值有关)。可见,中国一线城市绝对房价已经与国际接轨  

1

2)从相对房价(房价收入比)看,中国一线城市超过全球顶级大都市

从相对房价看,中国一线城市超过全球顶级大都市。根据NUMBEO数据的房价与可支配收入之比看,2015年全球主要城市中,北京、上海和深圳排名靠前,分列第3,第5和第6名,高于东京、纽约、新加坡、首尔和巴黎等发达经济体城市,和中国香港、伦敦等城市相当(见图2)。

1.2.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1991年日本,略低于1997年香港

2015年中国一线城市相对房价超过1991年前后日本东京,略低于1997年香港。1991年前后是日本房地产泡沫最大时期,1997年是香港房价泡沫时期,二者都在随后出现了房价大幅下跌。

根据日本不动产经济研究所数据,1990年,日本首都圈新建公寓楼平均单价93.4万日元/平方米,当时日本人均GDP约为358万日元,日本人均GDP与首都圈房价之比为3.8。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百城房价数据,2015年,北京样本住宅平均价格为3.5万元/平方米,中国人均GDP4.9万元,中国人均GDP与北京房价之比为1.4。可见相对于人均GDP来看,北京房价高于1990年东京。

根据香港政府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1997年,香港平均房价为8.4万港元/平米,人均GDP21万港元,以100平米算,房价收入比为40。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百城房价数据,2015年,北京样本住宅平均价格为3.5万元/平方米,北京人均GDP 10.6万元,以100平米算,房价收入比为33

可见,当前北京相对房价高于1990年的日本首都圈,略低于1997年的香港。

1.3. 小结:在中国一线大城市活着需要一点勇气

从绝对房价看,2015年中国一线城市居于世界前列。

从房价收入比的相对房价看,2015年中国一线城市超过全球顶级大都市。

从和1991年日本以及1997年泡沫时期相比,2015年中国一线城市相对房价超过1991年前后日本东京,略低于1997年香港。

总体来看,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泡沫程度很高。

2. 与过去比:此轮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新特点

当前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2.1. 涨速快

本轮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创新高70个大中城市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一线城市房价平均同比上涨22.4%,创2005年有统计以来新高。

2.2.区域分化明显

本轮房价上涨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二线涨幅较小,三四线整体仍下跌20161月,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中,一线同比22.4%,二线同比上涨2.5%,三线同比下跌1.6%。分化前所未有。

2.3. 脱离基本面

1)什么是房价的基本面?

我们在《避免悲剧重演:日本房地产大泡沫的催生、疯狂、破灭与教训》一文中提到,日本房价长周期大致可以用经济增速和置业人口差异来解释

1955-1974房价快速上涨期——经济和人口快速增长。日本房价最快速上涨期在1974年之前(上涨44倍),期间日本经济快速追赶,GDP年均增长9.3%,置业人口快速增长。

1975-1985房价缓慢上涨期——经济换挡和人口增速放缓。1975-1985年日本房价步入缓慢上涨期(上涨不到1倍),当时日本经济增速换挡,GDP年均增长3.7%,置业人口增速放缓。

1991以来房价下跌期——经济停滞,人口大拐点。1991年以后,日本房价持续下跌期间,日本经济增速停滞,GDP年均增长1%,人口下降。

02

2)中国本轮房价上涨已脱离基本面

本轮房价涨速快,但上涨的背后面临着和过去十年不同的基本面。

第一,经济基本面不同:一线城市经济增速大降2002-2011年,北上广深名义GDP平均增速为15.3%。但2012-2015年,名义GDP平均增速降为9.2%2015年降为7.8%

第二,人口增速不同:一线城市人口增速明显放缓,上海出现负增长2004-2011年,北上广深人口平均增速为3.9%2012-2014年,北上广深人口平均增速为1.3%2015年,北京人口增速为0.9%,上海为-0.4%(广州深圳2015年数据缺失)。

第三,城镇化率:城镇化进程放缓,空间减小。1978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8%201556.1%,考虑到中国有2.5亿人左右的农民工,以家庭计算的城镇化率可能已经超过60%

2

可见,本轮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脱离了基本面。

2.4. 货币超发

尽管每一次房价大幅上涨都有货币的影子,但本次货币重要性更高。一方面,本轮房价上涨和经济基本面、人口等背离,另一方面,M2与名义GDP增速的裂口不断扩大。2015年,中国名义GDP增速6.4%,比2014年下滑1.7个百分点,但M2增速不降反升,从2014年的12.2%上升至2015年的13.3%M2与名义GDP增速的裂口扩大至6.9%,远高于2001年以来2.8%的平均值。

03

另外,央行大幅降低利率和首付比例,居民杠杆明显上升,也显示货币在本轮房价上涨中的重要作用。

货币现象不仅仅体现在房地产市场,商品市场、股票市场都出现了价格和基本面背离的局面,CPI也出现超预期上涨201512月至今,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大幅上涨,其中铁矿石出现连续涨停的局面,货币属性明显。另外1-2CPI累计同比2%,超预期,也明显高于20151.4%的增速。

2.5. 政策刺激

政策变动和本轮房价上涨有高度的同步性,每一项大的政策后房价都出现了拐点性变化。图7可以看到,201411月央行降息,一线城市房价止跌回升,330新政后,房价加速上涨,但随后涨幅回落,930新政后房价再次加速上涨。201622日首付比例下调和219契税和营业税调整后,房价在春节后跳涨。时滞的缩短凸显了货币现象和购房者预期的快速变化。虽然部分政策和一线城市关系不大,但影响了购房者预期。预期的快速变化也反应在股市和商品等市场。

07

3. 与日本1986-1991年房地产大泡沫比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7/164076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