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
20国集团(G20)财长、央行行长会议上周末在上海举行之际,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大派「定心丸」。从总理李克强、央行行长周小川到财政部长楼继伟,3人轮番向外界信心喊话,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中国也不会参与竞争性贬值来增强出口能力,中国的对外支付能力目前没有值得担心的地方。这种信心喊话的实质效用如何仍有待观察,但至少对外传递了四大信号。
货币政策首言偏宽松,促增长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的G20峰会9月将于西子湖畔的杭州举行,这是中国首度举办G20峰会,本来是中国展示经济成就以及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一个绝佳机会。但从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形势下滑态势明显,全年经济增长多年来首度跌破7%,令外界对中国经济看法负面,甚至在今次上海会议召开前夕,A股和人民币汇价仍双双下跌,更加重了国际的悲观情绪,令全球市场进一步波动。因此,重新获得中国政府改革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保证,澄清人民币贬值的疑虑,就成了这次G20上海会议新的主题。
一是央行首次明确,内地的货币政策目前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对于可能的经济下行风险,目前中国仍有一货币政策空间和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这是内地近年首度对货币政策的「稳健」一词作出重大调整,意味着今年中国仍存在进一步定向「放水」的机会。
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会上表示,「中国目前还有财政空间,今年赤字率会进一步扩大。」他说,在经济比较萧条阶段,如果有空间,要先选择带有扩张性、见效快的措施,如简化行政审批、针对性减税、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等。
2015年中国财政的赤字率是2.3%,有央行官员更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可将中国财政赤字率提升到4%以上。可见当局「促增长」心情之殷切,而这与今次上海会议公报提出的2018年前争取经济增长率额外增加两个百分点的精神相符。即将召开的「两会」上,对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作怎样部署更值得留意。
反省监管与调控手法,矢言不用贬值促出口
二是罕有地检讨了内地的金融监管方式和调控手法。周小川承认,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在危机中也有一些不令人满意的表现,特别是2015年内地金融市场出现的一些动荡也促使当局反思金融监管体制需要做出调整,目前此问题已处在研究阶段。
在谈到央行去年8.11汇改的推出时机时,周小川表示,虽然并非所有的事情事先都能够预见到,但也承认「任何政策的制定出台,包括改革政策的出台,确实应该精心设计,事先最好能够把各种情况都顾及到」,并指今后在政策制定和效果模拟时「需要更加小心」。
人们注意到,在上海会议前夕,中国证监会撤换了主席。这些表态和举措都可被解读为当局对去年股市和汇市的连串应对失措有所反省,有助恢复外界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三是重申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决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开幕式上的视频致辞中表示,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将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周小川也重申中国历来反对竞争性贬值,反对用贬值赢得出口竞争力。而去年中国货物贸易的顺差近6,000亿美元,所以不会用参与竞争性贬值来增强出口能力。
承诺推进改革不动摇,债务楼市仍疑虑未消
相较之下,欧元区和日本的量化宽松,主要是为放松内部的货币环境,同时也压低本国货币汇率,更显示出只实行货币扩张政策而不配合财政扩张政策,可能会引发所谓竞争性贬值,是以邻为壑。而且效果递减,今次会议公报也指这条路已走到尽头。
至于中国外汇储备的剧减,周小川也保证,保持中国的对外支付能力「目前没有值得担心的地方」。为保持外汇储备处于合理正常水平,主要是确保宏观经济政策正确,使不平衡因素走向平衡。
中国在今次上海会议释放的第四个信号就是改革。今次会议公报的重点之一,就是强调各国经济的结构改革。李克强在开幕致辞中就表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将为中国金融市场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支撑。承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楼继伟则表示,愈晚进行结构性改革,空间可能愈小,不能等到站在悬崖边上再改革。周小川亦表示对改革不能够缩手缩脚,有的还是要果断地推行。这显示高层似已达成共识,对推进改革的决心并未因经济状况的波动而动摇。
不过,在官方的上述承诺面前,人们仍有一些疑虑未能打消,如中国在扩大赤字刺激经济的同时,如何避免债务危机?如何避免重蹈4万亿「放水」遗下的恶果?在去库存中又如何避免楼市泡沫与杠杆率升高的问题?都是外界仍在观望的问题。
20国集团(G20)财长、央行行长会议上周末在上海举行之际,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大派「定心丸」。从总理李克强、央行行长周小川到财政部长楼继伟,3人轮番向外界信心喊话,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中国也不会参与竞争性贬值来增强出口能力,中国的对外支付能力目前没有值得担心的地方。这种信心喊话的实质效用如何仍有待观察,但至少对外传递了四大信号。
货币政策首言偏宽松,促增长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的G20峰会9月将于西子湖畔的杭州举行,这是中国首度举办G20峰会,本来是中国展示经济成就以及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一个绝佳机会。但从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形势下滑态势明显,全年经济增长多年来首度跌破7%,令外界对中国经济看法负面,甚至在今次上海会议召开前夕,A股和人民币汇价仍双双下跌,更加重了国际的悲观情绪,令全球市场进一步波动。因此,重新获得中国政府改革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保证,澄清人民币贬值的疑虑,就成了这次G20上海会议新的主题。
一是央行首次明确,内地的货币政策目前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对于可能的经济下行风险,目前中国仍有一货币政策空间和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这是内地近年首度对货币政策的「稳健」一词作出重大调整,意味着今年中国仍存在进一步定向「放水」的机会。
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会上表示,「中国目前还有财政空间,今年赤字率会进一步扩大。」他说,在经济比较萧条阶段,如果有空间,要先选择带有扩张性、见效快的措施,如简化行政审批、针对性减税、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等。
2015年中国财政的赤字率是2.3%,有央行官员更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可将中国财政赤字率提升到4%以上。可见当局「促增长」心情之殷切,而这与今次上海会议公报提出的2018年前争取经济增长率额外增加两个百分点的精神相符。即将召开的「两会」上,对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作怎样部署更值得留意。
反省监管与调控手法,矢言不用贬值促出口
二是罕有地检讨了内地的金融监管方式和调控手法。周小川承认,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在危机中也有一些不令人满意的表现,特别是2015年内地金融市场出现的一些动荡也促使当局反思金融监管体制需要做出调整,目前此问题已处在研究阶段。
在谈到央行去年8.11汇改的推出时机时,周小川表示,虽然并非所有的事情事先都能够预见到,但也承认「任何政策的制定出台,包括改革政策的出台,确实应该精心设计,事先最好能够把各种情况都顾及到」,并指今后在政策制定和效果模拟时「需要更加小心」。
人们注意到,在上海会议前夕,中国证监会撤换了主席。这些表态和举措都可被解读为当局对去年股市和汇市的连串应对失措有所反省,有助恢复外界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三是重申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决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开幕式上的视频致辞中表示,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将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周小川也重申中国历来反对竞争性贬值,反对用贬值赢得出口竞争力。而去年中国货物贸易的顺差近6,000亿美元,所以不会用参与竞争性贬值来增强出口能力。
承诺推进改革不动摇,债务楼市仍疑虑未消
相较之下,欧元区和日本的量化宽松,主要是为放松内部的货币环境,同时也压低本国货币汇率,更显示出只实行货币扩张政策而不配合财政扩张政策,可能会引发所谓竞争性贬值,是以邻为壑。而且效果递减,今次会议公报也指这条路已走到尽头。
至于中国外汇储备的剧减,周小川也保证,保持中国的对外支付能力「目前没有值得担心的地方」。为保持外汇储备处于合理正常水平,主要是确保宏观经济政策正确,使不平衡因素走向平衡。
中国在今次上海会议释放的第四个信号就是改革。今次会议公报的重点之一,就是强调各国经济的结构改革。李克强在开幕致辞中就表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将为中国金融市场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支撑。承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楼继伟则表示,愈晚进行结构性改革,空间可能愈小,不能等到站在悬崖边上再改革。周小川亦表示对改革不能够缩手缩脚,有的还是要果断地推行。这显示高层似已达成共识,对推进改革的决心并未因经济状况的波动而动摇。
不过,在官方的上述承诺面前,人们仍有一些疑虑未能打消,如中国在扩大赤字刺激经济的同时,如何避免债务危机?如何避免重蹈4万亿「放水」遗下的恶果?在去库存中又如何避免楼市泡沫与杠杆率升高的问题?都是外界仍在观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