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减员、降薪成了钢铁行业的常态。当务之急是活下去,谁能挺过去也许就能等来春天,只是,谁也无法预计春天何时才能到来。
亏损
11月13日,北京地区螺纹钢HRB400 20MM的价格是1830元/吨,而这一价格在3月23日还是2510元/吨。
钢价跌至20年的低位已经不再新鲜,只是持续几个月的下跌让钢企没有一丝喘息的机会。
“以前也是情况不好,但是亏两三个月市场就有些反弹,加上矿石成本降低,还是能够改变盈利状况的。”东北某大型民营钢厂负责人吴军(化名)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可是连续半年多一直下跌,我们的资金越来越紧张,生存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今年6月中旬,吴军所在的钢厂还是有盈利的。5个月后,情况变成“已经连续亏损3个月了”。而上市钢企三季度的哀鸿遍野则反映出行业更大范围的困境。
重庆钢铁(3.15, -0.25, -7.35%)“由于钢材价格创出新低,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额达到32亿元,亏损幅度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也同比下降了近三成。
两年内重庆钢铁频繁更换高管,但都没能帮助企业走出危机。其间重庆钢铁先后抛出近50亿元的定增方案,半数以上用来还债。
10月,南京钢铁作出领导班子的重大调整,新任董事长黄一新表示,钢铁企业已经进入生死存亡的关键性新阶段,“要重新定位企业发展方向,打胜生存保卫战”。背后的数据则是,前三季度南钢股份(3.35, -0.20, -5.63%)营收降低15.85%,净利润大幅下滑334.34%。
此外,华菱钢铁(2.99, -0.14, -4.47%)、鞍钢股份(4.58, -0.27, -5.57%)、首钢股份(3.51, -0.23, -6.15%)等多家钢企都处于亏损状态。更令人震惊的是,中国钢铁行业龙头宝钢也未能幸免。
宝钢2015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为-9.205亿元,这是继2012年四季度以来,宝钢股份(5.51, -0.29, -5.00%)又一次出现季度亏损。
其实宝钢对行业的现状早有预期。在今年7月29日《宝钢日报》头版便刊登了题为《为生存而战》的文章。
中钢协前三个季度钢铁行业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国大中型钢企销售收入2.24万亿元,同比下降两成,亏损总额281.22亿元,其中主业亏损552.71亿元。
在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看来,和以前更多的是生产普通中低端产品的企业亏损相比,“目前是全行业的大面积亏损。”他对新金融观察记者分析。
实际上,从2010年秋天开始中国钢铁行业就已经进入了寒冬,但徐向春认为:“和那个时候相比现在是最困难的,但是和以后相比现在是不是最困难的还不敢说。”
降本
11月8日,立冬。对于出生在北方的安强(化名)而言并非冷到挨不过去,只是他心里不怎么好受。因为本该在10月23日就发的奖金,安强等到次月的8日还没有动静。
11月9日,安强终于拿到了晚了整整17天的奖金,本该松一口气,但“降了300元”的事实让他越发担心。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进入这个钢厂,从生产到库存到销售都做过了,经历过最辉煌的时期。”安强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说。
安强所在的企业是其所在省份首屈一指的国有钢铁企业,但如今为了减少损失,不得不从内部开始降低成本。“奖金每个月都是上下浮动的,但是一下少300元就不正常了。”据他回忆,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也没有一次性减少这么多奖金。
尤其是这回奖金推迟了这么久才发,“让我们切实感到危机了,现在私下里讨论最多的就是企业还能撑多久。”他说。现实一些,“10个人就有8个想着找出路挣钱了”。
对奖金的降低,公司唯一的说法就是效益不好。在更细节的方面,“公司的劳保用品以前是人手一份,现在是三人一份,而且必须以旧换新”。这样的规定从今年10月份就开始实施。
对一些经营状况较好的民营企业而言,虽然还没到降薪裁员的地步,但竭尽全力节约生产成本也成了重中之重。
日照钢铁,这个山东最强的民营钢铁企业也开始勒紧裤腰带。10月12日,网上流传出一份名为《日钢将倒闭老板很着急》的文章,里面提到在生产方面要如何节约成本,细致到洒水车多久洒一次水、什么样的外包任务以后需要自己完成等内容。
对此,日钢一位中层告诉记者:“那是一次生产部门的会议纪要,但是中间有很多添油加醋的地方。”庆幸的是,日钢还没有降工资。
但对于这位跑销售的中层而言,他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出差多了,经常都是在客户所在的城市,行情好的时候打个电话就能解决的现在必须当面谈。”当然,离客户越近能够提供的服务也会越好。
增减
产能过剩一直是困扰中国钢铁行业的一大顽疾,虽然减少产能已经说了这么多年,但从实际的结果来看收效甚微。
在环境日趋恶化的情况下,总会有企业先倒下,这或许也成为“大家都不减产”的代价。
曾经是山西省规模最大民营企业的海鑫钢铁,由于受产能过剩、市场不景气、金融部门抽贷以及内部管理等多重因素影响,已经于去年3月19日全面停产。2014年6月11日,其正式向政府申请破产重整。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4年11月12日正式裁定受理了海鑫集团重整申请。
最近倒下的还有杭州钢铁。10月23日,杭州钢铁发布公告宣布公司位于半山生产基地的钢铁生产将在年底关停。据了解,该生产线产能大约在400万吨左右。
重庆钢铁公司董事会秘书游晓安就曾对媒体表示,虽然产能过剩,但炼钢的高炉生产线不敢停运,因为一旦停运,锅炉、管道就会报废,损失以亿元计。
-------------------------------------------------------------------------
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发公开信宣布减产减员。
以下是公开信内容:
各位员工:
在我写这封信之前,我内心经历了长时间的煎熬与挣扎,在保产和减产两个选择之间,我迟迟不能下定决心。可以说,半个月以来,面对当前恶劣的市场形势,我的思想进行了剧烈的交锋,最初我抱有一定幻想,寄希望于市场迅速好转,尽量保持产能、保留员工。然而之后的形势不断恶化,不得以我首先对后勤部室进行了精简调整,小面积、少数量压缩了人员,以期市场不会再有进一步恶化,保留大多数员工。但形势发展到今天,除减产之外,我已经再无选择。
很多人已经从各类媒体上了解到,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制造业受到重创,部分企业已相继倒闭。特别是我们钢铁行业,自8月底以来,市场持续低迷,亏损逐月攀升,出现了“原料高价位、高库存;产品低价格、低销量”的恶劣局面。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日照钢铁也遭遇了建厂五年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从8月至今,我们每个月亏损几个亿,大量高价库存长期积压,产品滞销坐看价格一跌再跌,用尽浑身解数市场。
却毫无反弹之力,并且这还仅仅只是开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将不可避免的陷入持续亏损的泥淖,现在的市场,已经看不到任何短期能够好转的迹象,最困难的时期还在今年冬天,我们虽然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但却无能为力。
这是我们日照钢铁生死存亡的关头,进一步就会加速走向死亡,退一步或能求得生存。作为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2000名员工的企业,企业的存活与所有员工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再不采取断然措施,我们只能坐看着这艘大船带着所有的员工一起悲壮的沉没,覆巢之下,无有完卵。如果等到那个时候,企业在经济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倒闭了,所有人都将各奔东西,自谋生计,就业机会将更加微乎其微,可能到时候给大家带来的将是更加惨重、更加被动的打击。与其到时全盘皆输,不如现在断腕求生。鉴于这种形势,我决定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压缩产能,瘦身减员,尽最大可能保住企业的生存元气。
做出这个决定,对于我本人和公司的所有管理人员来说,是万般痛心无奈。我作为集团董事长,更加沉痛伤感。五年来,你们与我风雨同舟,并肩携手,历尽了千辛万苦,也铸就了日照钢铁昨日的辉煌,你们依托于企业,企业倚重于你们,有如手足腹心,作为董事长,任何一名员工离开,我都是不愿意看到的,此次减产对企业对我来说,如同剁手砍足,实在迫不得已。
公司此次减产过后,能否挺过这个寒冷的冬天,我本人此时也无法预知,但请你们相信,我会用百倍的努力争取走出困境。如果企业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幸免于难,那么公司还将接纳你们返回这个集体,只要公司渡过了这个难关,只要你们还愿意回到日照钢铁,我以集团和我个人的名义保证:只要日照钢铁再进人,哪怕只有一个,也必定是你们这些顾全大局离开公司的员工。只要老员工没有全部返回公司,我日照钢铁决不再进一个新人。这是我的庄重承诺。
当此危难之时,只盼大家理解我的苦心。只要企业能够活下去,走的人一定还能再回来。也请你们一定要树立信心,我们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你们的离开也只是短期的。尽管眼前的危机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打击,但来年的市场还会有无限生机。国家已经采取积极举措,推出了拉动内需促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如2万亿的铁路项目、4万亿的基础设施建设、廉租房政策的推广落实以及对企业实施减免税、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等。这些举措的推行展开,必将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好转,同时也必定会拉动钢铁产品的需求。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很可能就是来年的春天,市场可望逐渐回暖转好,我们企业也会走过这个困难时期,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各位员工,五年来,你们一直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奋力拼搏,失去了众多与亲人团聚的机会。这个寒冷的冬天正给我们提供了休息的好机会,愿大家利用好这个时机好好休息一下,与家人一起聚聚,放松紧张的心情,舒缓忙碌的节奏,待来年春天,我们再重新聚首,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