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10月27日,美国导弹驱逐舰“拉森号”进入中国南海人工岛礁渚碧礁及美济礁12海里水域的范围内航行。美国军舰的“玩火”行为效果十分显著——立刻就把舆论点着了。但中国人民就算再恼火,也还不至于把美军舰艇一炮打回去。因为这根本就是一场口水仗。争议的焦点:美方此次行动,是否威胁到中国领海主权。
各说各有理
针对此事,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27日召见美国驻华大使博卡斯,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严词回应:“美方军舰有关行为威胁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危及岛礁人员及设施安全,损害地区和平稳定。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然而美方官员声称,“拉森号”的行动是为了捍卫航行自由,并且强调,“拉森号”在南海是无害通过,不应该视为挑衅行为。
所谓“无害通过”(innocent passage),是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一项适用于沿海国领海内的船舶通行制度。具体指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安全和良好秩序的前提下,迅速地和连续不停地通过沿海国的领海而无需事先通知或取得沿海国的许可。然而《公约》仅规定了所有船舶均享有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却没有直接对“无害”作出明确定义,而只对有害活动作出了列举性的规定,从而出现分歧——军舰在沿海国领海内的无害通过,是需要得到沿海国的事先同意或通知,还是可以自由通行?一般来说,海洋大国多强调自由使用论,而发展中国家则多采取事先同意论。
《中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外国军用船舶进入中国领海,须经中国政府批准。中国在1996年5月15日批准《海洋法公约》决定时也曾声明:《公约》有关领海内无害通过的规定,不妨碍沿海国按其法律规章要求外国军舰通过领海必须事先得到该国许可或通知该国的权利。这就是中方强调“拉森号”“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的由来。
当然美国还留有“后手”,《外交家》杂志称,渚碧礁和美济礁这两个岛礁属于低潮高地,按照国际海洋公约,并不享有12海里的领海权,只是有500米的安全区,所以这次事件不涉及领海问题……中国军舰也曾进入阿留申群岛12海里内,美军也高度关注,却并没有将其视为对领海主权的侵犯。但这样辨析下去,只能体现出美方对此次行动的精心设计——小心翼翼避免对中国岛屿主权的挑战,但还是要碰一下南海博弈的敏感带。
口水仗的背后
南海博弈是一盘大棋,不同时期的招数对应着不同时期的国际形势。就目前形势来看,美国海军此番在中国南沙岛礁附近的巡航目的何在?有分析指出,其一,俄罗斯在叙利亚攻势凌厉,北约尚未拿出对俄的一致意见,美国担心中国进一步支持俄罗斯,制造事端可警示中国并吸引中国注意力,同时也可平衡美国政府在叙利亚问题上面对俄罗斯的无能。其二,美国在南海“碰瓷”中国,有利于制造中国威胁论,也就有利于美国主导的TPP在各国议会获得通过。
而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南海问题的不断复杂化。近年来中国对南海主权的声索逐步升温,然而很多人倾向于以领土的概念去理解海域,但是陆地与海洋最大的区别在于,海洋的通行权在原则上是合法的。尤其是,中方只是强调九段线是历史性权力,既没有主张九段线等于领海,也没有在南海明确标识过领海线。这意味着,中方主张对南海的海域控制是缺乏依据的。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绝无控制海域、干扰通航的意图,南海岛屿争端的问题却仍在向着海域争端的方向逐渐被扩大化。而一旦涉及到了海域安全与通行权的问题,南海问题就不是简单的岛屿主权争议,而是一个权力掌控的问题。这也是美国高度关注中国在南海动作的根本原因。维护全球海域的畅通,是美国作为全球性帝国,其霸权存续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所谓的“捍卫航行自由”,美国政府的行动逻辑就非常清晰了。“航行自由宣示计划”(Freedom of Navigation Program,简称FON)是美国卡特政府在1979年制定的,旨在维护其主张的“海洋自由”原则,防止沿海国家的“过度海洋主张”(excessive maritime claims)对美国海洋大国地位的挑战,保证美国军事力量的全球机动畅通。卡特之后的美国历届政府都延续了这一计划。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之间在中国沿海发生的一系列海上摩擦或事件,例如2001年3月的东海“波第其号”事件,4月的南海撞机事件,2009年3月的“无瑕”号间谍船对峙事件等,都与美国实施“FON计划”有着密切关系。
如何化解争议
对于美国军舰的“挑衅”,中国政府除了程序上必需的“监视、跟踪和警告”,为了争取国际舆论,口水仗也必须得打。但在没有绝对把握与美国开展全面军事抗衡的时候,尤其是在以和平为主基调的今天,仅有抗议还不足以化解争议。要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是硬道理”已是老生常谈,但发展的内容不仅限于国家经济军事实力,更包括解决争端、平衡利益、包容开放的智慧。
各说各有理
针对此事,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27日召见美国驻华大使博卡斯,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严词回应:“美方军舰有关行为威胁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危及岛礁人员及设施安全,损害地区和平稳定。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然而美方官员声称,“拉森号”的行动是为了捍卫航行自由,并且强调,“拉森号”在南海是无害通过,不应该视为挑衅行为。
所谓“无害通过”(innocent passage),是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一项适用于沿海国领海内的船舶通行制度。具体指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安全和良好秩序的前提下,迅速地和连续不停地通过沿海国的领海而无需事先通知或取得沿海国的许可。然而《公约》仅规定了所有船舶均享有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却没有直接对“无害”作出明确定义,而只对有害活动作出了列举性的规定,从而出现分歧——军舰在沿海国领海内的无害通过,是需要得到沿海国的事先同意或通知,还是可以自由通行?一般来说,海洋大国多强调自由使用论,而发展中国家则多采取事先同意论。
《中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外国军用船舶进入中国领海,须经中国政府批准。中国在1996年5月15日批准《海洋法公约》决定时也曾声明:《公约》有关领海内无害通过的规定,不妨碍沿海国按其法律规章要求外国军舰通过领海必须事先得到该国许可或通知该国的权利。这就是中方强调“拉森号”“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的由来。
当然美国还留有“后手”,《外交家》杂志称,渚碧礁和美济礁这两个岛礁属于低潮高地,按照国际海洋公约,并不享有12海里的领海权,只是有500米的安全区,所以这次事件不涉及领海问题……中国军舰也曾进入阿留申群岛12海里内,美军也高度关注,却并没有将其视为对领海主权的侵犯。但这样辨析下去,只能体现出美方对此次行动的精心设计——小心翼翼避免对中国岛屿主权的挑战,但还是要碰一下南海博弈的敏感带。
口水仗的背后
南海博弈是一盘大棋,不同时期的招数对应着不同时期的国际形势。就目前形势来看,美国海军此番在中国南沙岛礁附近的巡航目的何在?有分析指出,其一,俄罗斯在叙利亚攻势凌厉,北约尚未拿出对俄的一致意见,美国担心中国进一步支持俄罗斯,制造事端可警示中国并吸引中国注意力,同时也可平衡美国政府在叙利亚问题上面对俄罗斯的无能。其二,美国在南海“碰瓷”中国,有利于制造中国威胁论,也就有利于美国主导的TPP在各国议会获得通过。
而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南海问题的不断复杂化。近年来中国对南海主权的声索逐步升温,然而很多人倾向于以领土的概念去理解海域,但是陆地与海洋最大的区别在于,海洋的通行权在原则上是合法的。尤其是,中方只是强调九段线是历史性权力,既没有主张九段线等于领海,也没有在南海明确标识过领海线。这意味着,中方主张对南海的海域控制是缺乏依据的。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绝无控制海域、干扰通航的意图,南海岛屿争端的问题却仍在向着海域争端的方向逐渐被扩大化。而一旦涉及到了海域安全与通行权的问题,南海问题就不是简单的岛屿主权争议,而是一个权力掌控的问题。这也是美国高度关注中国在南海动作的根本原因。维护全球海域的畅通,是美国作为全球性帝国,其霸权存续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所谓的“捍卫航行自由”,美国政府的行动逻辑就非常清晰了。“航行自由宣示计划”(Freedom of Navigation Program,简称FON)是美国卡特政府在1979年制定的,旨在维护其主张的“海洋自由”原则,防止沿海国家的“过度海洋主张”(excessive maritime claims)对美国海洋大国地位的挑战,保证美国军事力量的全球机动畅通。卡特之后的美国历届政府都延续了这一计划。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之间在中国沿海发生的一系列海上摩擦或事件,例如2001年3月的东海“波第其号”事件,4月的南海撞机事件,2009年3月的“无瑕”号间谍船对峙事件等,都与美国实施“FON计划”有着密切关系。
如何化解争议
对于美国军舰的“挑衅”,中国政府除了程序上必需的“监视、跟踪和警告”,为了争取国际舆论,口水仗也必须得打。但在没有绝对把握与美国开展全面军事抗衡的时候,尤其是在以和平为主基调的今天,仅有抗议还不足以化解争议。要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是硬道理”已是老生常谈,但发展的内容不仅限于国家经济军事实力,更包括解决争端、平衡利益、包容开放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