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中国银联宣布入股香港银联通宝有限公司(下称“银通”),占有银通3%的股份,正式成为银通的策略投资者和董事会成员。这是银联海外收购第一单 ,也意味着银联加快海外收购的步伐。
双方宣布将在移动支付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并于年内首次在香港推出手机移动“闪付”(QuickPass),以及优化移动端远程在线支付服务。
银通成立于1982年,由香港五家银行组成,包括中银香港、东亚银行、永亨银行、上海商业银行及永隆银行。除汇丰银行和恒生银行不使用银通外,港澳所有ATM机均支持银通服务。
银通拥有港澳地区最大的ATM受理网络,其与银联的合作超过十年,旗下2000多台ATM全部可以受理银联卡,银通的支付网关也在2010年开通了银联网上支付,为中银卡司、东亚银行等开通银联网上支付业务提供支付网关服务。
此前,全球权威咨询机构尼尔森今年4月发布的《2014年全球银行卡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根据消费交易金额排名,最受欢迎的卡种依次为银联借记卡、Visa借记卡、Visa信用卡、银联信用卡、万事达信用卡、万事达借记卡、美国运通信用卡 。数据显示,得益于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快速增长,银联借记卡交易金额已居全球第一。
重点移动支付领域
此次与银通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移动支付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香港拥有亚太地区最高的智能手机普及率(87%)。由于香港八达通卡的普及,智能手机用户对非接触式的支付模式非常熟悉。八达通是一种采用非接触式智能卡的电子收费系统,使用八达通卡或产品,便可于公共交通工具、各种零售商店及设施轻松付款。
香港是银联国际在境外业务最成熟的市场之一,也是银联创新支付的“试验田”,小额非接触业务、商户人民币清算业务等都是在香港率先推出。香港当地几乎所有ATM和POS终端都可以受理银联卡,目前已累计发行超过1400万张各种类型的银联卡,越来越多本地居民在日常消费、去中国境外旅游时也频繁地用银联卡。
此次银联入股银通后,移动支付将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方向,年内将在香港市场首次推出银联移动“闪付”服务,银联会借助银通具最高规格的安全技术平台TSM(Trusted Service Manager),推出多功能SIM卡技术,香港持卡人可将银联卡绑定到这张SIM卡,实现以SIM卡为安全支付载体的银联移动支付,让用户在内地、港澳、台湾、韩国、澳大利亚等地银联“闪付”终端上“拍”手机支付。同时,双方也将合作推出移动端远程在线支付,银通会使用银联标准优化网上支付业务,让银联卡持卡人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端APP远程在线支付。
银联“闪付”是具有非接触支付功能的芯片创新产品,可在非接终端的感应识别区“拍”卡秒付。近年来,银联国际率先在港澳、韩国、台湾等境外市场力推“闪付”服务。在港澳,已有3200多台“闪付”终端分布在超市、咖啡店、餐厅、公共交通、停车场、公共事业收费等场所,中国境内也有超过500万台“闪付”终端,提升银联卡持卡人的小额支付体验。
国际布局
银联总裁时文朝表示,香港的银联卡业务始于2004年,这也是银联推动国际化战略的起点。“银联也将在香港等更多银联卡业务比较成熟的市场,继续加大投入,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方式,更快速、更有效地推动支付产业发展。”
去年以来,银联的国际化网络迅速扩张,意图在一些银联卡业务比较成熟的市场寻求跨越式发展的机会。此前几天,银联刚刚宣布德国最大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澳洲四大银行已陆续全面开通ATM受理银联卡,将当地受理银联卡的ATM覆盖面迅速提高到六到八成以上。
来自银联的消息显示,在“一带一路”战略辐射的64个国家中,其中约50个已经实现了银联卡受理,覆盖率达到80%。在中亚区域中心国家哈萨克斯坦,银联国际去年以来把当地ATM和商户受理范围迅速提升到近七成和逾五成,同时推动主流机构大规模发行银联卡;在巴基斯坦,七成ATM和近九成POS可用银联卡,当地已发行多款银联卡;在蒙古,基本实现了POS和ATM都受理全覆盖;阿联酋则实现商户受理全覆盖;东盟十国也全部开通银联卡业务、并实现了本地发卡。
时文朝表示,银联和境外400多家机构合作,通过会员制,把单纯的商业合作推进为战略盟友关系,这是近年来银联国际业务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尼尔森前述年报显示,2014年,在每100美元的交易量中,Visa和万事达占有55美元,其中,每100美元中Visa占37美元,较2013年的40美元有所下滑;银联占38美元,较2013年的33美元上升。值得注意的是,银联继续保持消费交易笔数的最高增速,2014年,银联借记卡和信用卡消费交易笔数增长52.3%。
目前,银联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持卡人群体,并已成为中国人出境首选支付品牌。最新数据显示,银联卡全球受理网络已延伸到境外15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受理商户数超过2600万户、ATM180万台。全球发行银联卡已超过50亿张,发卡量全球最大,境外4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银联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