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蔚怡
去年初夏见到一位久违的老年朋友,闲谈中听说她母亲去世后老家的空房子一直没人要。记得还是留学生的时候去那里住过一夜,那时候她的老母亲一个人种菜并打理着老房的里里外外。那幢房子的记忆早已经模糊,不远的琵琶湖和国宝彦根城让我觉得那里的环境不错。
我跟朋友开玩笑说卖给我好了,不想她认真起来,一定要我和老公去看看,说当是休假远行。与朋友夫妇相约去看那幢老房子已经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本来是怀着好奇心去体验一下农村家园,没想到那幢老房子一下把我们镇住了。
这是一幢典型的日本传统农户建筑,干农活的‘土间’和四间榻榻米的田字形住房结构。粗大结实的屋梁、十多米高的开放空间,嵌着细木线条的门框,雕刻着花鸟的窗栏,坐在榻榻米的‘客室’透过景窗看到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庭院,这种感觉让人恍如置身在电影银幕之中。走进农家仓库(蔵),充满神秘感的两扇厚重的门被拉开之后呈现的是我们小时候在国内生活中常见的农具以及日本房屋特有的季节交替的生活用品。因为对房屋主人的熟悉,对这幢房子的亲切之感油然而生。我和老公看着房屋里的点点滴滴不是‘似曾相识’就是‘一见钟情’。于是我们开始梦想兼顾‘地主’和‘菜农’的田园生活。
去年年末,朋友告知那幢房子不打算卖,而是赠送给我,虽然他们不取分文,但我需要向政府缴纳数目不小的‘赠与税’。那幢房子连同院子和门前的菜地将近700平米,评估价值一千多万日元。那幢老房子虽然评价额并不太高,因其建材都是一百多年前的上好木材,行家说当属民屋建筑的‘古玩’。
日本人都说“不要钱的东西是价格最贵的”。欣喜参杂着不安,我开始查阅‘古民家’、‘土地、房屋’以及‘税金’的事情。听说那个町有18家这样的空房子,这在彦根市还不算个事儿,数量更多的空房子地区已经成为当地政府重视的问题。为什么卖不掉?为什么不开发?这里有很多原因是我们无法理解的。
那个地区是江户时代自然形成的农民村落,一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使土地关系成了一幅所有者相互交织的拼图。有权利争议的土地不少,人们在默契中守着祖上传下来的财产。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认为江户时代制作的表示土地界限和建筑物位置的‘公图’是一个不准确的地籍图,但因为土地权利关系复杂无从整理,当地的地籍管理至今还沿用过去的公图。
不动产交易需要明确地理位置和精确的面积大小的图纸。朋友的土地和邻居有着土地权利不清的部分,为搞清这些问题的专业人件费不下几百万,还要赔上一场不知道要多久的民事官司。
几个月查来查去把朋友家和左邻右舍盘根错节的土地所有关系都抖落出来,我们的乡村生活的美梦也醒了。我谢绝了对方这份馈赠。
我家一直住公寓,没有地界标志的概念。老房子的事情后我才注意到路边房屋建筑边缘的地面都嵌着金属或水泥标记。有硬币大小的圆形也有四方形,上面或是十字记号或是箭头,或是横线斜线,它们都代表着某种土地边界的意思。那位朋友的房屋土地如果有地界标志的话,就不会连白送都没人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