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三国”君臣后裔今何在
日期: 11年01月1期

■ 张  /文图

 

中国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中国人没有不熟悉的。三国中的霸主曹操、刘备、孙权,以及文武臣僚诸葛亮、周瑜、陆逊等人,也是耳熟能详。特别是近10几年来,老版、新版《三国演义》及其它三国题材剧的热播,更是把这些历史上的名人再一次活生生地展现在荧屏之上,他们的音容笑貌也再一次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有后人吗?如果有,他们又在哪里?


《龙门孙氏宗谱》


《龙门孙氏宗谱》内页


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题”孙权故里“墨迹

2012年是孙权在南京建都1800周年。因为南京建城就是从孙权开始的,孙权逝后也葬于南京钟山之间的梅花山。因此孙权是南京的贵人,寻找拜访他的故里是必须的事情。

因为10几年之前我与央视四套采访过周瑜后人周柏泉先生,知道孙权和诸葛亮有后人在浙江。这次我在周柏泉先生的帮助下,顺利地与孙权后人以及诸葛亮后人取得了联系。于是在当年的6月中旬我与周柏泉先生邀请了南京钟山文化研究会会长王鹏善等人冒着酷暑,踏上了寻访“三国”君臣后裔之旅。这恐怕是国内首次大规模的探寻三国君臣后人之旅了。

 

第一站:山青水秀的富阳龙门镇原来原来是孙权故里

 

第一个在南京建都的是孙权,最后一个在南京建都的是孙中山,他们都是孙子(即孙武)之后。巧合的是,他们在死后又都葬于南京。更有意思的是最后一个在南京建都的孙中山还是推翻结束了包括他祖上孙权在内所建立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更是开创新制度、新纪元的第一人。所以我们到孙权故里后,可以建议故里的人今后到南京祭拜孙权时,不要忘记也要祭拜孙中山。

 

孙权故里牌坊


余庆堂“内景一”


余庆堂“内景二”


孙权故里古巷

孙中山真的是孙权后人吗?

 

谁知道,刚一到浙江富阳龙门镇,尚未坐定,接待我们的孙权第59代孙、杭州富春龙门古镇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孙文喜、会长孙根发等人均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但是孙权的后人,孙中山也是孙权的后人!此话颇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虽然我知道孙权、孙中山都是孙子之后,想不到孙中山居然和孙权的关系这么直接。

经过老一辈孙权研究者孙权第51世后裔孙北强先生研究和梳理,孙中山先生的世系原来是这样的。早在1942年,广东中山大学罗香林教授经过10年的对孙中山先生先世资料的收集爬梳,曾写有《国父家世源流考》,此书当年由孙中山之子孙科、国民党政要吴铁成、陈立夫作序。但可惜的是,孙中山先生家世的溯源考这本书仅到晚唐以军功封东平侯的孙讠利 ,而讠利  以上世系则语焉不详。实际上,这本书考证的是孙中山先世自赣迁闽,又由闽入粤的过程。

1994年,有一位旅台的龙门人返回家乡,同时他带回了一部台湾一位叫林添福先生修撰、新远东出版社出版的《富春孙氏家谱》。这部家谱中不但存有孙中山、孙权、孙拙的画像,还肯定地把孙中山先生的先世出自富春作了表述。可是却误将孙权、孙中山一脉相承,孙中山先生的世系也只停留在孙科在《先世述略》所说的来自河南陈留的老说法,即“按我孙氏一族,在唐以前,都是住在河南陈留,晚唐僖宗时,我们的远祖,时为中书舍人即两浙节度使的孙拙,有子曰孙讠利    者,甚贤能,巢乱起,充承宣使,引兵游击闽越江右间,以军功封东平侯,屯于虔州虔化县,就是现在江西的宁都县,由于治绩懋着,百姓人安,为当地父老所挽留,就在那里定居下来。”如此,孙讠利  一支的迁徙路线是这样的,即江西宁都迁福建长汀河田,再迁广东紫金县忠坝(永安县上镇趵),再迁广东增城,再迁广东中山县(原香山县)涌口门封,最后迁到翠亨村。

而孙讠利  以上的世系,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耽字玄志,汉阳太守。二子:锺、旃。锺,吴先主权即其裔也。旃字子之,太原太守。倰子:倰炎、历。炎字叔然,魏秘书监。生  ,字仲觚,太官令。……”倰以下世系是:道恭、—岂页—辉—纬—周—敬仁—蔚—伯礼—孝敏—钟将—希庄—嘉之—遹—会—公义—瑝—拙—讠利  。再据陆允昌先生编撰的《中国孙氏世系源流》一书,则炎无子,以坚子匡为后,匡生倰。孙北强先生再比对《姚江孙氏迁杭族谱》等谱系,得出了从倰到讠利  ,再到孙中山的结论。这样,我们可以清晰地理顺了孙中山先祖孙讠利 为富春孙氏孙旃(孙锺之弟)之后。而孙旃的儿子孙炎无后,于是孙权的四弟孙匡被过继给了孙炎。所以说,孙中山应为孙权弟孙匡的后人,不是孙权直系一脉相承,但可称为孙权家族后人。孙北强先生的观点在他的由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孙权与富阳》遗著中有明晰的表述,这是他经过近20年的辛苦研究而得出的成果。这本专著是在孙北强先生逝世后,由其子孙黎云先生为酬父亲之愿而出版的遗作之一。而孙北强先生对孙中山家庭源自浙江富春的详细世系考证,曾得到台湾陈立夫先生的关注,并为其题写过“孙权故里”条幅。

可是,接待我们的孙文喜秘书长、孙根发会长所拿出的一摞近年重修的重95斤多达61卷的《龙门孙氏宗谱》中所记载的内容却和孙北强先生的研究成果并非一致。新修的宗谱上写着孙中山这一支后人为孙权第二子孙和的后人,孙中山是孙权的第46代孙。而富阳龙门现在这一支则是孙权第六子孙休之后。因为时间的缘故,当时不可能将61卷家谱细阅,再加上前述观点又是离开龙门才获得的,因此关于孙中山先生到底是孙权家族之后,还是孙权直系血脉之后?看来,还不能做出最后的定论。

 

 龙门古镇是孙权后裔最大聚居地

 

富阳龙门古镇位置当在杭州的西南面。这里山青水秀,正是出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富阳古称富春,春秋时是孙武仲子孙明的受封食采地。富春江在此流过。孕育出吴大帝孙权是很自然的事情。

富阳龙门是江南最大的自然村,全村2000多户人家,6000多人口,90%以上为孙姓,即有5000多人是孙权后裔。到目前为止,孙权后代有10代人同居一村,为国内孙权后裔最大的聚居地,可以说是封建家庭社会的活化石。

龙门孙氏是孙权第六子孙休的后裔,孙休的后裔中其六世孙孙瑶,在南北朝刘宋元嘉年间曾做过刘宋的大将军,并镇守在富春临江青草关。到了孙瑶第12世孙宋大夫孙匡力的长子孙忠,首迁龙门。因此,孙匡力被后世孙氏家族尊称为龙门孙氏第一始祖。

走进龙门古镇,但见迎面一座牌楼上书写着“龙门”两字,旁边的墙上书写着“孙权故里”四个大字。仔细一看,原来是台湾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生前所书。进得古镇,一阵古风迎面扑来,仿佛使我们回到了1800年之前的三国时代。但见卵石铺道,幽巷曲径,孙秘书长给我们安排的向导说,你们要跟牢我,否则七拐八弯,掉队了会迷路走不出来的。果不其然,在古巷中还未走过几条巷道,就如入迷宫了。向导介绍,龙门古镇继20002月成为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后,同年在重庆召开的“中国‘村长’论坛暨特色村年会”上,龙门古镇又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农民日报》社等单位联合授予“中国百个民俗文化村”称号。而浙江省上这个榜的仅龙门古镇和下一站我们到访的兰溪诸葛八卦村两个地方。现在龙门古镇还是浙江省风景旅游城镇“两江一湖”国家风景名胜区一级景点。

龙门古镇说得出堂名的厅堂就有五六十座,保存较好的也有四十余座,而且大部分是明清古建筑。这里的民居由于共同的血缘关系大都是围着厅堂而居,四周筑以高墙,形成相对封闭式的一个院落,这种建筑模式被考古建筑专家称做“厅屋组合式院落。”

我们首先来到龙门孙氏宗祠余庆堂。余庆堂原来为孙权祖父孙钟的香火堂,当时叫做孙处土祠。到明朝时扩展为孙氏宗祠,清朝乾隆年间已扩建成今天这样占地2700平方的规模。规模虽不小,但由于年久失修,梁柱有许多腐烂之处。后经杭州龙门古镇旅游开发公司投巨资维修,已逐步恢复以前旧貌。我们进去参观时,但见祠堂内广场型天井地面铺设有古色古香的卵石图案。展眼祠堂内壁,但见“状元及第”、“御史”、“翰林”、“进士”、“举人”等大约四五十块牌匾悬挂其间。正中为孙权画像。祠堂内展出的孙氏宗谱多达数十本,祠堂内的墙壁之上还挂有孙氏世系壁谱,使人看后一目了然。正厅后堂为孙权牌位荫堂。我们参观时,淅淅沥沥的夏雨中,似乎可以感觉到1800年前的庄严肃穆气氛。祠堂大厅两边辟有“兵圣馆”和“古镇风貌馆。”“兵圣馆”展示的是孙武、孙膑蜡像以及他们的兵法名句,蕴含着中国兵学文化的奥秘。“古镇风貌馆”展示了古镇风光、明清建筑、民风民俗图片,馆前浏览,古镇历史风貌尽收眼底。祠堂内还有两件东西值得一提,一件是“青史石”、“流芳石”。这是明代嘉靖年由孙权后人孙濡辞官回乡途中,路过太湖时,有太湖义士感其为政清廉,专门呈送的两块太湖假山石。一件是宋理宗为孙祁御赐的“彝鼎留芳”牌匾。这块牌匾虽然已历经七八百年的风雨,如今仍然完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走在古巷里,一家门楼上书有“工部”的字样,原来这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举人、工部郎中孙坤的府第。他还曾任过尚书工部都水清史司主事,并在南京亲自督造郑和下西洋海船80多艘。“工部”府第的背面还书有“龙峰叠秀”。

“义门”是凡来龙门古镇参观者必去之处。导游介绍,这里门头书写的“义门”两个大字是富阳县令奚朴为孙潮的府第写的褒奖的题词。孙潮当年为此地七县首富,但此人却低调做人,生活俭朴,布衣粗茶,乐善好施。每遇旱年,他为乡民代缴皇粮,并拿出千担谷粮赈灾,曾得到过朝廷褒奖。

在近代孙氏后人中,为抗日而献身的女中豪杰孙晓梅人们不应忘记。孙晓梅是牺牲在南京老虎山的一位孙门先烈,牺牲时年仅29岁。当时南京龙潭日本宪兵特务抓住她后,曾设宴劝降,被孙晓梅严词痛斥,并掀翻酒席以示誓不投降的决心!如今,孙晓梅安息在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龙门古镇也有专厅介绍这位抗战女先烈的抗战光荣历史。

 

孙北强发现《天子自序》

 

此次寻访孙权故里,我们还有幸看到了1780多年前孙权为自己皇族玉牒(即皇家家谱)亲自撰写的序文《天子自序》,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有关孙权家世的最早记载,可谓孤品。《天子自序》内容是正史所没有记载的文字,其史料价值十分珍贵。孙权的这份《天子自序》比历来史学界所公认的正史谱牒、北宋欧阳修、宋祁所撰写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早了800多年,而且可以补正所谓正史的孙氏家族少了五世的史阙。这份孤品强有力的证明了,早在三国时代之前,孙氏已在富阳定居繁衍,并且绵延不断。

《天子自序》和先后在富阳市场口镇以及富阳市档案局所发现的《天子玉牒简要》、《建都建业立太庙配享帝殿朝堂宫宇》、《吴大帝受贡实录》、《吴大帝与诸葛瑾书》,也是以前从未见过的关于孙权的史料。

《天子自序》等散落于民间的史料的发现,十分难得,对孙中山家族源自富阳的详细世系的考证,成果突出,这是现已去世的孙权第51世后裔孙北强先生十多年潜心研究、搜寻留给后人的考证成果。据其子孙黎云先生介绍,孙北强先生先前为研究孙氏家乘,跑遍了周边的县市村落,查阅了大量的残存宗谱,家乘,不但为孙权研究,还为孙子学说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特别是他与富阳市历史学会和苏州市孙武子研究会联合访查所搜寻到的《天子自序》尤为重要,为孙权与东吴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极其珍贵的研究孤品。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15681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