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 叶
又到年末匆忙时节,辞旧迎新的氛围中,定做贺年卡的招牌广告是一抹温馨的风景。记得20年前,在《中文导报》上发的第一篇小稿儿,题目就叫:贺年卡。那时刚刚踏足日本大地,什么都感到新奇。贺年卡便是其中之一。
日本的正月,是我们的元月,大年初一也就是元旦那一天,初到日本的第一个新年,丈夫的老师把我们一家接到他家吃年饭。印象最深的是,他一大早从信箱取回一大沓贺年卡。
邮寄贺年卡、贺年片,在我们过往的生活中并不稀奇,稀奇的是邮局把元旦前送到的贺年卡集中起来,在元旦那个早晨,捆绑起来加上一张邮局的新年祝词送到收件人家门口的邮箱里,让早晨打开邮箱成了新年头等的期待……为了赶上元旦的“头班车”,我曾不辞劳苦,赶着制作贺年卡。搜罗出所有要致于问候、感谢、祝福的亲朋好友名册。煞费心思地斟词酌句,寄情于一张张小小的贺卡。
岁月流转,今天,当我再次看到贺年卡相关的信息时,不再忙于制作,而是感慨不尽。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式。今天的我,不再冒昧主动寄出贺卡,而是最大限度地逐渐减少送贺卡。因为,我怕我的贺卡会给收卡人带来的欢慰小于给他们的麻烦。因为在日本,收到贺卡就要回卡。其实,有时回卡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贺年卡走向没落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一现象常常被解读为:人情越来越淡漠,对此,我有所不以为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就说手机吧!这20年手机从“传说般”到彻底普及,手机的功能从呼叫留言、对讲、视频到联网检索无所不能。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科学技术为人类的心灵插上了自由腾飞的翅膀。电报、公用电话、传真机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谁又能说这些都是因为人情淡漠了吗?贺年卡又何尝不是呢?
时代在发展,人的生活方式自然会在变迁中前行。温馨的贺年卡,如今我要送出的不超过十张。我不再印刷、不再使用照片,而是用手工一笔一划地去写……让收到的老人用他们最擅长的书写方式可以交流,让我们在一年一次不多的文字里感受文化的魅力,真情实意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