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祖国
2005年,在中国对外关系中最动荡的就是中日关系。日本国内刮起了两股风,一是“历史翻案风”,其中包括小泉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和教科书问题;二是“中国威胁”风,包括日美将台湾列为战略关注目标,外交蓝皮书和防卫白皮书都将中国视为威胁,日本内阁新成员也不断声称“中国威胁”。针对日本国内的两股风,中国国内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作出了针锋相对的响应,民间爆发了规模庞大的反日示威游行,官方断绝了与日本高层的往来,中日政治关系进一步冷却。表现在民间对立意识增强,互相憎恶;政府间日本反对欧盟对华军售解禁,中国则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东亚峰会又互相拆台。此前,中日政治关系虽然一直存在龃龉,但是经济关系依然良好,因此国际上有“政冷经热”的流行语。不过,随着中日政治分歧的加深,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中日关系有可能从“政冷经热”进一步演化成“政冷经凉”。
由于中日经济关系涉及诸多方面,仅就中日贸易和投资关系而言,目前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中国对于日本的相对地位或重要性有所上升,而日本对于中国的相对地位或重要性有所下降,全面性的“经凉”现象尚未发生。早在2005年1月份的时候,日本财务省曾经发表对外贸易统计数据,宣布日本在2004年对中国(包括香港在内)的贸易总额为22万零205亿日元,中国成为日本战后首个超越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由于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投资环境已经越来越成熟,不仅许多日本大企业积极投资中国,转移到中国设立工厂的日本中小企业也增加,这都是促使中日两国贸易数字不断上升的原因。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后,在日本出现了更多的中国制造的日本产品;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后成立的中日合资企业,也使得中国进口更多高品质原料以提高产品素质。这样就使日本出口到中国的原材料等物品比5年前增加了两倍。从中国出口到日本的产品也增加了3倍。同样,在对外投资方面,日本国际合作银行在2005年2月份的时候也有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包括美国、欧盟、亚洲、中东等地的19个国家中,日本企业表示会扩大投资的国家为中国、泰国、印度和越南,中国列在首位。可见,在经济方面,对于日本来说,中国的地位或重要性是在不断上升的。
但是,反过来对于中国来说,日本的地位和重要性却是相对下降的。日本曾经在1993年-2003年连续11年间,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到2004年1-6月份开始下降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次于欧盟;到2004年8月又被美国超过,成为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且在中国前10大贸易伙伴中,日本对中国的贸易增长率是最低的,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比重的降幅也最大,2004年的中日贸易增长26%,但中国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增长率都超过30%。2005年,中日贸易在中国贸易结构中的地位继续下降,1-8月份,中日贸易的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下滑倾向,继续低于中国与其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增幅。在投资方面,2004年日本对中国的投资速度已经开始明显放缓,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已经低于韩国的对华直接投资。2004年1-10月份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使用金额达到58.7亿美元,日本为47.2亿美元,相差11.5亿美元,韩国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投资来源国。2005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有所上升,达到100亿美元左右,但仍然没有恢复龙头老大的地位。
尽管如此,因为中日总体的贸易和投资规模并未出现实质性减少,所以中日全面性的“经凉”关系尚未发生。从贸易方面看,2005年上半年虽然中日贸易增速有所下降,但很多是因为市场因素所致。比如,年初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急剧上涨,特别是美国的几场飓风袭击了炼油基地,其结果使美国汽车市场再起日本车热。在此背景下,日本的新款、省油型汽车再度成为日本对美贸易的主力军,从而扩张了日美贸易规模。在中国方面,由于调整景气政策,紧缩资源和原材料进口以及欧美加强对中国贸易限制,日本对华的绕路出口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直接影响了中日贸易增幅的扩张。2005年8月以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回落,日本对美出口相对下降,对华出口大幅回升。据日本财务省2005年12月22日发表的贸易统计,11月份,日本对华出口额达8358亿日元,比上年同月增加24.5%,连续三个月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增幅不仅是2004年6月以来的新高,而且在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居于榜首。对华进口也同样如此,移动电话零部件等音像机器类增加40%,笔记本计算机等电算机类增加16.5%。对华进出口双双出现了历史最好状况,对华贸易总额也再度超过对美贸易总额。从投资方面看,2005年年初以来,在韩国、欧美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对内地投资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惟独日本对华投资出现两位数增长,预计全年投资总额将再度超过100亿美元。尽管日本企业开始强调分散中国风险,探讨在俄罗斯、巴西、印度开拓投资风险分散地,同时加紧在越南、菲律宾、泰国建设生产基地,日本核心产业也出现了“产业回归”迹象。但从日本各智库的调查结果看,中国依旧是日本企业投资重地,这一点并没有改变。
尽管目前还不能断言中日之间的“经凉”现象已经发生,但是不等于今后不会发生。中日政治关系持续冷下去,将对中日经贸交流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为,从国际事务的发展来看,真正的政经分离是不可能的,政经分离只是某种形势下的暂时现象。笔者认为,一定程度的“经凉”现象发生,可能反而是一件好事。如果由于“政冷”导致“经凉”,那么日中贸易早已超过日美贸易,日本人知道日中贸易是日本的命脉之一,有可能迫使日本为了经济利益而在政治上做出妥协。反之,如果政经可以分离,这将成为日本政治家非常欣赏或非常希望的一种状态,因为经济上继续发展,政治上冷却就无所谓,来自于财界要求改善中日政治关系的压力就会减弱。只要能够保持政经分离的状态,日本就不会觉得有必要改变政策,甚至会变本加厉地推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