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
拟议中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终于破壳。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廿一国代表在北京签署了筹建亚投行的备忘录,预计亚投行明年开始营运。
作为一家侧重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的成立犹如在池塘投入一颗石头,势必激起国际金融市场反响,对中国意义尤其重大。
筹建亚投行由习近平去年出访东南亚时提出,首批廿一个创始成员国中,中国持有该银行高达百分之五十股权,是最大股东,这也是首家将总部设在中国的区域开发银行。亚投行的成立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影响力。
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为主的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是二战和冷战时期的产物,这些机构长期被美欧日特别是美国垄断,其治理结构反映的还是二战和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中国已晋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迫切希望扩大在多边贷款领域的影响力,但在这些机构仅持有限表决权。中国曾欲藉金融危机,联合印巴等新兴大国改变这一现状,然效果有限,美欧日不愿让渡手中利益。
西方势力 必然作梗
治理结构实际反映的是一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中的权力。虽然一些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已经下降,但要它放弃或让渡在四大金融机构的决策权,并不可能。很大程度上,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不得已另起炉灶。中国可以利用两大新机构与已有金融机构的竞争关系,迫使现有国际金融体系改善治理结构,增加新兴大国的权重,更好地反映新的国际现实。
另一方面,中国目的是将亚投行打造成一个平等、包容、高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以及适应本地区各国发展需要的多边开发银行。因此,在中国的主导下,亚投行秉持「先域内、后域外」的原则和「开放的区域主义」,这使得亚洲国家相对容易获得贷款,但同时又不搞封闭,体现的正是亚投行在治理结构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对现行国际金融治理机制是一大冲击,很可能会削弱美国对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治理的影响力,因为创新的背后是中国的标准。
当然,中国要借助亚投行发挥这种影响作用需要一个过程,但对于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既得利益者美欧日来说,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影响的威胁。美国阻止澳洲、印度尼西亚和南韩参与,就是一个证明。今后,美国还会继续施压其盟国不能加入亚投行,同时要求亚投行向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看齐,提高贷款的标准和透明度,以减弱亚投行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
拟议中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终于破壳。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廿一国代表在北京签署了筹建亚投行的备忘录,预计亚投行明年开始营运。
作为一家侧重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的成立犹如在池塘投入一颗石头,势必激起国际金融市场反响,对中国意义尤其重大。
筹建亚投行由习近平去年出访东南亚时提出,首批廿一个创始成员国中,中国持有该银行高达百分之五十股权,是最大股东,这也是首家将总部设在中国的区域开发银行。亚投行的成立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影响力。
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为主的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是二战和冷战时期的产物,这些机构长期被美欧日特别是美国垄断,其治理结构反映的还是二战和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中国已晋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迫切希望扩大在多边贷款领域的影响力,但在这些机构仅持有限表决权。中国曾欲藉金融危机,联合印巴等新兴大国改变这一现状,然效果有限,美欧日不愿让渡手中利益。
西方势力 必然作梗
治理结构实际反映的是一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中的权力。虽然一些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已经下降,但要它放弃或让渡在四大金融机构的决策权,并不可能。很大程度上,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不得已另起炉灶。中国可以利用两大新机构与已有金融机构的竞争关系,迫使现有国际金融体系改善治理结构,增加新兴大国的权重,更好地反映新的国际现实。
另一方面,中国目的是将亚投行打造成一个平等、包容、高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以及适应本地区各国发展需要的多边开发银行。因此,在中国的主导下,亚投行秉持「先域内、后域外」的原则和「开放的区域主义」,这使得亚洲国家相对容易获得贷款,但同时又不搞封闭,体现的正是亚投行在治理结构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对现行国际金融治理机制是一大冲击,很可能会削弱美国对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治理的影响力,因为创新的背后是中国的标准。
当然,中国要借助亚投行发挥这种影响作用需要一个过程,但对于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既得利益者美欧日来说,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影响的威胁。美国阻止澳洲、印度尼西亚和南韩参与,就是一个证明。今后,美国还会继续施压其盟国不能加入亚投行,同时要求亚投行向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看齐,提高贷款的标准和透明度,以减弱亚投行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